青岛正在筹建的这所大学再次引发关注。
3月17日上午,康复大学(筹)建设推进会在青岛举行。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出席会议。
这是我国乃至世界首所以“康复”命名的大学,为了推进这所大学的建设,刘家义8次批示、3次调度,这次又来青岛现场推进!
刘家义指出,推进康复大学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的具体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全面健康需求的具体行动,对于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瞄准世界一流标准,着力打造国际领先的康复学科研究高地、康复科技创新高地、康复治疗高地、康复产业发展高地、高端康复人才聚集高地和高效运行的学校管理高地,奋力打造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康养产业发展、健康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化高水平创新型大学。”
观象君获悉,康复大学(筹)已明确了“去筹”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今年年底所有校园建筑将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
上至国家、下至青岛市都对康复大学给予了“顶格”关注与支持。“建成康复大学”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此前,“建设康复大学”被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其它3个国家级专项规划。
中国残联在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推进部省合建、引进优质资源等方面给予大力指导和支持。省、市有关部门在校长选聘、人员编制、立项审批、经费保障、平台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也广开“绿色通道”。
一所大学缘何能吸引如此关切,并绘入国家未来五年发展蓝图?
01
一项惠及4.6亿国人的“民生工程”
康复是残疾生命的重建,是中国残疾人事业的重中之重,也是残疾人和千万个家庭的迫切需求。
事实上,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几乎涉及各个临床科室的患者。因为受伤、衰老、疾病等原因,人们会失去某些功能,被称为功能障碍。而康复医学,正是以功能障碍恢复为核心,最终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回归社会的一门医学。
世界卫生组织对康复的定义是:应用综合措施,旨在减轻残疾和残障状况,并使他们有可能不受歧视地成为社会的整体。
据悉,全世界共有24.1亿人在患病和受伤期间通过康复治疗受益。康复需求最大的国家是中国。此前数据显示,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4400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以及各类急慢性病患者。中国实际需要康复的人群是4.6亿人,康复需求日益旺盛。
然而,我国康复教育、科技、服务、产业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康复事业发展不充分、康复供需不平衡的问题突出。目前,仅有康复治疗专业人员5万人,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对于康复必须要有前瞻性的目光。
让残疾人回归社会,与之而来的是幸福感的提升。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建起条件良好的康复中心,山东也是如此,但是很多康复中心缺乏人才。既要让老百姓找到康复的门,也能找到帮助他们康复的人,是建设康复大学的意义所在。
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说,“十四五”是康复大学建设的关键期,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按照既定的办学理念,在基本建设、学科规划、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全方位统筹,推动现代康复学科建设和科学技术研究,加快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康复人才,实现现代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
康复大学(筹)便是研究康复科学的大学,将培养更多康复专业人才。康复大学(筹)将聚焦“康复”特色,办成一所创新的大学、一所解决实际问题的大学,将做到“医学药学结合、中医西医结合、生理心理结合”,努力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特色化、高水平创新型大学。
02
快速推进,年底交付
为了让康复大学(筹)尽快落地,青岛市建立了康复大学建设协调落实机制,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讨论康复大学建设问题,并将康复大学建设纳入青岛市15个攻势。
人才是一所大学的重要支撑。此次推进会上,山东省委批准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尔丹为康复大学(筹)领导小组副组长,组建了由56名两院院士、境外专家等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为校园规划、人才引进和学科建设等提供咨询指导。
学校尚未正式启用,却已经先后邀请多位国内外知名院士和专家座谈交流、借智借力,为康复大学赋能。广泛调研国内外一流大学人才工作先进经验,制定了人才引进、薪酬体系、聘任考核等相关制度办法25项,初步构建了与国际高水平大学接轨的人才人事工作制度体系。
面向全球延揽战略领军人才、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科学家,目前已接洽面谈包括院士团队在内的高层次人才近百位。面向国内外神经康复领域大力开展人才招引,将围绕脑科学领域建立神经损伤修复研究院。全职引进了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周平教授康复工程团队。
康复大学(筹)布局以康复学科为核心,医学、理学、工学为主体,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大康复”学科专业体系,以推动实现医学康复、工程康复、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多领域全覆盖和预防、诊疗、康复、保健有机衔接,形成了既接轨国际、又具中国特色的学科专业设置方案。
在这样“前沿”的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设置之下,康复大学(筹)的人才培养也体现了“高层次”的特点。据了解,康复大学(筹)已与山东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联合开展了首批26名博士生的招生和联合培养工作,开启了公办大学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创新性探索。同时,在张伯礼院士的积极支持下,与天津中医药大学联合招收了5名中医康复硕士研究生。
康复大学(筹)在人才培养的同时,也在积极搭建创新型科研平台,正在谋划从山东省和青岛市现有医院中遴选三甲综合性医院作为直属附属医院,同步加快青岛康复中心建设。
充分发挥青岛独特的开放优势和国际特色,康复大学(筹)正积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剑桥大学、芝加哥大学、纽约大学、日本藤田医科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以及海尔医疗、华大基因、中信医疗等大健康领域的知名企业洽谈合作,聚焦康复领域科技前沿,围绕残障人群全面康复、疾病期全程康复、主动健康和老龄化应对、易致残性疾病防控等重大健康需求,规划建设现代康复研究院,力争打造康复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
在各方齐心协力之下,康复大学(筹)的校区建设如火如荼。目前,学生宿舍楼、学生活动中心等13栋单体已封顶。青岛投资建设的10万平方米康复中心项目后期装修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力争今年6月份投入使用。
青岛高新区同步规划了占地2000亩的康复产业园,着力引进人工智能、辅助器具等相关产业,打造中国康复“教、研、医、产、城”集聚融合高地。
03
世界首所,青岛要做“探路者”
康复大学(筹)正在从蓝图构想一步步变成现实。
这是世界上第一所专门培养高层次康复人才的高校,如何办学、如何培养出专业化、现代化一流康复人才,没有经验可循。
我国已从国家之需、人民之需、发展之需的高度来理解康复大学的重大意义,站在全局高度思考和谋划康复大学的长远发展。
刘家义指出,推进康复大学建设,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立足康复特色,坚持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并重,瞄准世界一流标准,着力打造国际领先的康复学科研究高地、康复科技创新高地、康复治疗高地、康复产业发展高地、高端康复人才聚集高地和高效运行的学校管理高地,聚集一流师资、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学科、产出一流成果,奋力打造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康养产业发展、健康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化高水平创新型大学。
康复大学(筹)将坚持“高起点、高水平、国际化”,进一步加快筹建工作步伐,对照教育部高校设置标准,在中国残联和省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完善各项办学条件,以2021年底教育部专家进校考察为时间节点制定了“去筹”工作方案,明确了“去筹”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全员攻坚,力争尽快完成“去筹”办学各项准备工作。
据悉,推进会后,康复大学(筹)将迅速全面启动全球人才招聘,分批引进拔尖领军人才、杰出骨干人才、优秀青年学者和优秀管理人员。
将遴选确定直属附属医院,积极稳妥完成划归工作;完成康复中心装修工程和前期运营准备,协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推进康复中心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医教研三位一体发展,努力打造一所国内领先的高水平康复特色医院。
生命与健康是所有人的希望与梦想,康复就是让生命再次闪光。距离国家康复教育升级,不远了!
作者|兮兮 摄影|刘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