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村书记21年,他带领村民开辟富民增收渠道,将负债40多万元的薄弱村转变成年入百万元的经济强村;他抓党建强班子,带领党员干部学先进学标杆,凝心聚力,拉起一支倾心为民服务党员干部队伍;他曾荣获“山东省担当作为好书记”,省、市、区“优秀共产党员”及“劳动模范”、“最美村支书”、“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五周年突出贡献人物”等荣誉称号,先后当选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市人大代表、山东省人大代表,他就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大村镇西南庄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丁连国。
村庄美农户富 西南庄村远近闻名
充满时代气息的乡村记忆陈列馆和红色党史馆、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丁家学派书法家手绘的商户牌匾、农家特色舒适民宿、远处的牡丹园玻璃暖棚闪烁着春日点点暖阳……3月16日,记者来到青岛西海岸新区大村镇西南庄村,漫步在街头,村庄的秀美尽收眼底。
“天暖和起来了,这几天,我们的民宿客人也多起来,估计清明小长假将迎来今年第一波客流高峰。”青岛西海岸新区大村镇西南庄村村民丁进芳正在刚刚收拾刚刚退房的民宿。她表示,近几年,在丁连国的带领下,村里不但抓住引进牡丹园大项目的机遇流转了土地,还将20余处村民闲置房屋,改造成了具有乡村特色的民宿,游客点单、农户做菜,打响了具有浓郁鲁乡风格的“丁家全席”招牌,发展起乡村旅游。这项产业吸引了不少城市游客,拓宽了村民的增收致富的途径。
“作为一个村子的当家人,他敢想敢干,总能敏锐地捕捉到每一个时代的机遇,抓住一切机会发展产业带动村民致富、推动村庄发展。”大村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政协委员联络办公室主任张贤成告诉记者,别看现在的西南庄村村美人富产业足,21年前,这个村还是一个负债40余万元成为薄弱村,村里没有产业,村民只知道种地,收入单一。转机发生在2000年,当时只有36岁的丁连国临危受命,担任起西南庄村党组织书记,团结带领村庄党员干部走出一条“党建领航、产业领跑、文化领军、服务领先”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如今的西南庄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示范村。
抓机遇谋发展 倾心打造村庄产业
“村庄能有现在的发展,都是我们一点一点拼搏出来的。”57岁的丁连国回想起21年来的风风雨雨,眼含热泪,一脸凝重。丁连国刚接任村书记时,作为一名1987年就入党的“老党员”,看着负债累累的“家底”,也一度心里“打怵”,要把村里工作做成、做好,难度可想而知。
他知道,村庄要振兴,关键靠产业。为了把老百姓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丁连国用尽了心思。2002年,村里的山栗子、地瓜、芋头等农产品大获丰收,市场价格低迷,如何打通销路成了村民最头疼的事。眼看村民一年的收成就要付诸东流,丁连国当机立断,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成立了原胶南市第一家农业协会——大村果蔬协会,后来组建了青岛龙马经济服务中心,通过帮村民包装产品打通销路,让农产品卖上了喜人的价格。
“四毛钱一个的鸡蛋卖到了一块钱,七毛钱一斤的板栗卖到了五块钱,跟着这个年轻的村书记赚着钱了,村民心里都服气了,村里有什么事都愿意配合他了。”村民丁建坤表示。
为了让村民进一步增收,2006年,丁连国抓住国家鼓励发展农业合作社的机遇,在村里成立了青岛市第一家农业专业合作社——龙马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把本村和周边村庄的农户组织起来,集中管理、统一收购,促进经济增收。经过合作社的推动,西南庄的特色农业品小有名气,村民收入稳定了,日子有了起色。但丁连国并没有满足现状,他组织党员、村民代表“走出去”,到先进地区及周边乡镇开拓眼界、学习取经、解放思想,回来后,经过反复讨论研究,他根据村庄自身实际,确立了村庄“一点两线”“东拉西拽”的发展模式,先后建设了桑蚕养殖基地、肉食养殖小区,带火了经济发展一条街。同时,依托推行的产权制度,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花果茶”产业,打造了“龙马石锅”等产业品牌。
2016年,镇上引进的占地千余亩的青岛城发国际牡丹产业园项目,落地西南庄。丁连国喜上眉梢,他意识到大项目将给村庄发展带来不少机遇,于是,他将村庄发展与城发国际牡丹产业园嫁接融合,采用“企业+村庄”“企业+农户”双加模式,成立丁家大村旅游开发公司,积极吸引村民入股,引导村民全员参与,盘活村民闲置房屋,打造村庄文化休闲、民宿体验等乡村旅游新业态。他还学习借鉴“兰陵模式”,将生态经济融入村庄发展,在打造占地200亩的村西“南荷北竹”景区、“茶园”小区、“生态菜园”小区,逐步形成花、果、竹、茶围村生态产业观光长廊,实现村庄与城发国际牡丹产业园在发展空间上的无缝融合,构建起“村在园中、园村共生”的发展格局。
村里产业发展起来了,丁连国又瞅准农村剩余劳动力市场和港口企业劳动力缺口,2020年发起成立新区第一家村党支部领办的农村劳务公司——青岛鑫农源劳务工程有限公司,把人才市场设在了农民家门口,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难,又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和用工权益保障。
抓党建强班子 党员干部组织力战斗力强
“有了产业带动,我们西南庄早已不是当年那个的穷村,现在村集体资产达到2000多万元、年均村集体收入也得有26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3.2万元,全村有100余户村民脱离了‘土地依赖’。”丁连国自豪地告诉记者。
“这个成绩是与全村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分不开的。”他表示,一支充满活力、服务百姓的党员干部队伍才能带动村庄产业振兴,群众富足。他上任第一把“火”,就是夯基筑台抓党建强班子,扎实做好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他带领村干部和党员定标准、严规矩、明底线,定期进行自我体检,通过各种内容学习,增强干部党员的集体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他还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德、孝、睦、学、勤”五位一体的党员评价标准体系,推动党员亮身份、亮承诺,有效激发“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头雁效应。
“学习加上开展党员冬春训、主题党日等活动,现在党员村干部都深刻意识到自己的形象就是村庄形象,在其位谋其政,要好好为人民服务。”西南庄村党员丁培友告诉记者,他在村里生活了64年,丁连国上任后,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只党支部的组织力、战斗力增强了,村民对村庄事务参与度也明显提高。为此,村里建立了“支部微信群”,接收村民反映各类问题,随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并把党员“承诺践诺榜”上墙,成立村民议事会,建立“村民热话台”,设立便民服务大厅,创办“大大小小村内事、是是非非大家谈”黑板报,拓宽畅通了线上线下党群交流渠道。
“今年,我们跟几家高校的专家教授做了论证,准备依托西南庄所拥有的丁家里文化、红色村史文化,结合周边乡村旅游资源、党史教育培训等产业,打造一个‘党史+’的全新业态。”丁连国告诉记者,随着村庄规模的优化调整,西南庄与周边的河外村、前尧村、大尧村、大石岭村、小石岭村等优化整合为西南庄新村,丁连国成了新村的当家人。
如何实现一体化发展,把产业振兴“盘子”做大?丁连国又站到了新的起点。
“还是要以党支部联建为抓手,充分发挥‘强村’班子好、干部强的优势,从党建培育、产业布局、文化创建等方面强化协同发展,极大提升了班子凝聚力、组织力和战斗力。”丁连国表示,他跟几个村的负责人一起调研的基础上,初步设想把几个村的乡村旅游资源“连点成片”,用“一票通”模式让不同项目错位发力,吸引各个取向定位的游客,打造利益共同体,协同发挥土地资源优势,招引更多优质生态农业项目,打造集文化、教育培训、旅游、康养于一体的基地,让村民过上“望得见山、看得见水、闻得花香、听得乡音、吃得农饭、记得乡愁”的美好生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