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1年,青岛市将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坚持产业空间拓展、城市功能完善、土地集约利用、市民方便宜居一体推进,加快打造方便、温馨之城。
划重点:
报告摘登:改造老旧小区200个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成《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完善区市国土空间规划、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各类专项规划及详细规划。推进主城区扩容扩能,打造西海岸新区、即墨、胶州三大主城片区,加快蓝谷、董家口、姜山、南村四大功能性战略节点建设,推进平度、莱西全面跃升,持续优化湾区大都市空间布局。
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加快中山路、馆陶路和邮轮母港区等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积极导入新业态,推进港城联动、老城复兴。推进胶济铁路沿线、楼山后等老工业区改造。改造老旧小区200个以上。推动胶东国际机场有序转场。推进前湾港区提质增效,加快泛亚码头三期工程建设。推进董家口港区专项规划调整,加快大唐码头二期、华能码头二期、LNG项目三期建设,新增万吨级生产泊位4个。推进青岛至京沪高铁辅助通道铁路、潍烟铁路、莱荣铁路青岛段规划建设。推进新机场高速二期、明村至董家口高速、潍青高速等43个公路项目建设。加快地铁8号线南段、4号线、6号线、2号线西延段建设,实现1号线南段试运行。加快胶州湾第二隧道建设,实现长沙路—环湾路立交桥、太原路东延段工程主线通车,整治提升50条市政道路,打通20条以上未贯通道路。
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加强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严查市民普遍关注的违法建设、占路经营、不文明养犬等问题,大力开展城乡接合部、区市交界地带、背街小巷、开放式楼院环境整治行动,升级改造10处以上农贸市场。强化交通拥堵治理,疏通干道堵点,加强学校、医院、景区周边交通疏导,调整优化公交线路80条,加快停车设施建设。优化“街长制”,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推动政务数据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共享。构建一体化城市云脑体系,建成城市运行中心,基本建成城市云脑区(市)中枢。加快打造数字社会。推进智慧安防社区全覆盖,建立全域全息智能感知体系。开展城市管理领域大数据应用,构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化体系。力争建设智慧社区、智慧街区50个。新建升级智慧交通设施210处,开展5G交通网示范工程建设。实施海信5G+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区“头雁工程”。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促进医疗数据互联互通互认,建成35家互联网医院。完善文旅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数字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建设,打造数字化景区。
要干啥
专家解读:开建公共租赁住房1000套
青岛市住房保障中心副主任王有才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1年将提高住房供给保障能力,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建设和筹集租赁住房2.2万套(间)。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000套,新增公共租赁住房补贴4000户。具体的工作中,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以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为契机,全面落实好租赁住房发展规划,至规划期末基本建立法规制度健全、供应主体多元、经营服务规范、租赁关系稳定、消费价格合理的住房租赁市场体系,彰显青岛特色,形成全国示范。加强房源筹集力度,引导多主体供给和职住平衡,实施以公共交通为导向(TOD)的租赁住房开发建设模式,重点在轨交站点周边集中布局租赁住房,依托中山路四方路等有机更新示范片区建设,增加独具文化特色的租赁住房供给,解决主城区住房困难群体,特别是新就业大学生等人才的租住需求。以租赁住房为唯一居所的房屋承租人可享受同等的落户、就业、教育、公积金、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权利,推动公共资源均衡化,逐步通过租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促进租购同权、租售并举的住房制度建设,构建稳定繁荣的长租房市场。
二是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研究出台保障性租赁住房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强政银企合作,吸引社会化资金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逐步建立起稳健可持续的房源筹集模式。 2021年,全市计划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000套,新增公共租赁住房补贴4000户。我们将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采取住宅用地优先配建公共租赁住房、积极盘活存量用房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公共租赁住房房源。同时,进一步完善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规范和绩效考核机制,加大对公租房运营承接主体的绩效考评力度,提升公租房承租家庭满意度。健全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完善保障性住房资格申请、复核、租金缴纳网上办理工作,提高住房保障便民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怎么干
代表委员说:加快城市云脑体系建设
市政协委员、青岛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张炳君
张炳君指出,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方面聚焦城市更新,这也是“十三五”以来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把城市更新列为重点任务。城市更新是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我市来看,继经济总量迈过万亿元大关之后,2019年城区常住人口规模也已进入特大城市行列,建成区面积达到758.16平方公里,列全国第11位。但与总量扩张形成较大反差的是,我市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区人口密度和中心城区的单位面积产出等反映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指标与先进城市差距明显,这表明我市亟需从增量扩张进入到存量优化的发展阶段。
张炳君认为,近两年来我市发起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邮轮母港、馆陶路、中山路及滨海一线区域城市更新持续开展,市区两级联动、区区联合推进的新机制也正在酝酿搭建之中,下一步将力争形成新的突破,在历史城区保护与利用中寻找平衡点,激活沉淀资源,焕发新的活力。同时,在城市大空间、大格局的谋划上,随着胶东国际机场即将启用、上合示范区快速建设、地铁网络逐步完善等,我市在空间上已经基本形成环湾型大都市框架,未来需要进一步集聚高端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服务功能,实现聚湾强心,提高我市作为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加快城市云脑体系建设,让城市更加智慧。在这方面也可以更多借鉴深圳等城市经验,将智慧城市理念贯穿至城市更新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的全过程,通过城市更新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施,运用智慧路灯、智慧井盖、智慧泊车等数字基础设施改造市容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