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里的水龙头、灯泡、马桶抽水箱都是他给修的,平常有什么事需要帮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今年80岁的高桂香家住辽宁路街道贮水山社区,她口中的那个“他”便是社区第三网格的一位网格帮办员沈海涛,他曾被评为市北道德模范、青岛市文明市民。多年来,他坚持冲在基层一线为居民办实事、做好事,累计帮办2800件。今年3月,在学习雷锋纪念日的浓厚氛围下,辽宁路街道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海涛帮办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
为照顾病父,他变身能工巧匠
“我从小就对机械类工作感兴趣,上初中的时候,我没事就愿意跑到家附近的一个修理部,看他们做维修。”今年56岁的沈海涛说,修理一些常规的物件,他通常只需看上两三遍就能了解其中的构造原理,而他也将这一技能应用在了照顾家人方面。
2005年1月,沈海涛的父亲突发脑溢血,他为专心照料父亲毅然辞去工作,精心照料十余年。为了能让父亲坐起来、站起来,他把家里的普通木床加装上卡槽,并设置不同档位,改造成了简易版瘫痪病人床。他还在卧室里安装了一根长长的与父亲手部位置平行的扶手,让父亲能够扶着练习走路。
“我父亲是一名老军人,也是一名老党员,他经常以身作则当榜样,教育我要为社会作贡献。”2018年,沈海涛的父亲身体逐渐康复,第三网格党支部书记杨希岗便联系上他,希望他能为有需要的社区居民做一些义务维修工作,他二话没说便答应了。
疫情期间,为单元楼铁门焊装保险锁
修电路、装门锁、补水管……多年来,沈海涛每天在照顾父亲的同时,积极参与网格帮办工作,在辽宁路街道2019年度表彰大会中荣获“金星帮办员”称号,成为网格速修帮办队的主力军,累计为社区居民帮办实事2800余件。
“我现在每天都会干三四个活儿,一般都集中在一个时间段集中完成。”沈海涛告诉记者,社区里很多独居老人、残疾人的家,他都去过多次。一次,邻居家老人的缝纫机总是跳线,老两口把机头拆下来到处找人修,可是都没修好。沈海涛上门后,只用了几分钟调整了机针的位置便修好了。
疫情期间,沈海涛又主动担当防控一线的维修员,加班加点为贮水山路8号、10号、16号、28号等单元楼的铁门焊装了保险锁,为没有防盗门的单元楼安装上了防盗门。
服务群众,街道成立帮办工作室
今年3月4日,在学习雷锋纪念日的浓厚氛围下,辽宁路街道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海涛帮办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工作室主要面向辖区居民提供帮办服务,是辽宁路街道贮水山社区第三网格党支部为更好倾听老百姓的声音,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办实事而筹划成立的。贮水山社区第三网格“党群e家”小程序也同步创建了“海涛帮办工作室”社群,居民可申请加入并发起相关话题参与讨论。
“帮社区居民们做些力所能及的维修工作,我打心底里感到开心。”工作室的成立为沈海涛提供了更加专业化的工作空间,使他充分发挥个人维修特长优势,继续为民解决难事实事。通过常态化运行帮办工作室,辽宁路街道也更加顺畅地倾听民意、关注民生、服务群众,架起网格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传递“网格好声音”,弘扬社会正能量。(青报全媒体记者 刘琴 通讯员 王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