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天到秋天,青岛交出一份凝聚团结奋进力量的“抗疫答卷”

来源:青岛日报    更新时间:2020-11-12 09:44  

仗爱执甲,奏响“生命至上”凯歌

从春天到秋天,青岛交出一份凝聚团结奋进力量的“抗疫答卷”

历史的进步,需要精神的滋养;民族的兴盛,饱含精神的磨砺。

从春天到秋天,2020年的关键词是“抗疫”。与神州大地各个“战场”一样,在青岛这片土地上,也打响了艰苦卓绝的“抗疫”阻击战。参加这场战斗的,有医务工作者、有人民警察、有街道工作人员、有志愿者……他们是一个个身先士卒的党员模范,亦是一个个普通的社会民众。他们是打赢这场抗疫战争的英雄,也是守护家园和亲人的平凡人。从新春至今,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群防群控的严密城墙,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汇聚成了一条流淌着的大爱长河。

11日,山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大会授予898名同志“山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授予299个集体“山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授予114名同志“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追授5名同志“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授予90个基层党组织“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其中,青岛共有100多个个人(集体)在列。此前,青岛还有两名医生和一个集体受到全国表彰。

dc5ab5f3703e9cdd59b5a777fcd15ef5

■3月31日下午,我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从武汉乘3架专机飞抵青岛。周光辉 摄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伟大的抗疫精神,是我们驾驭复杂局面、战胜困难挑战、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致敬抗疫精神,将激发更多人心中隐藏的那份崇高,激励着我们为确保实现疫情防控和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凝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

用生命守护生命,306名白衣战士逆行出征,在危机时刻显示青岛担当

大年三十,一个举家团圆的日子,却有人选择最美逆行,奔赴最危险的“战场”。那一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及时部署和坚强领导下,一场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战“疫”正式打响,各地支援的医疗队紧急集结,向着武汉前进。也是在那一天,青大附院院感科医生秦文接到支援通知,立即放下手里正在包着的饺子,辞别丈夫、女儿和父母,连夜准备出发,成为青岛奔赴武汉抗疫一线的第一人。

疫情就是命令,是战鼓催征的行军令!直到今天,我们似乎依然能听到那紧张却坚定、匆忙却义无反顾的脚步声。从1月24日到2月15日,青岛306名医护人员分6批奔赴湖北抗疫一线。

医者父母心,忘己爱苍生。他们个个主动请缨、人人毫不退缩。他们慨然逆行的身影,给这个寒冷的初春渲染了一层温暖的底色。

“爸妈,集结号已经吹响,从小耳濡目染母亲的兢兢业业,特别是非典期间您冲锋在前,女儿敬佩于心,也立志要做一个像您那样的有责任感的医生……”这是青大附院心血管内科病区副主任张继东在出征武汉前发在朋友圈中的一段话。张继东的母亲是医院小儿内科的教授、医院医务部的老主任、曾参加过抗击非典战役的老专家舒志荣,应对疫情的关键时刻,张继东同非典时期的母亲一样,主动冲上了一线。

6bdb040579a8980004b6e27e43f7dfdf

■10月12日,市民在洛阳路街道核酸检测点接受检测。韩星 摄

像张继东这样的医护人员,不胜枚举。96天里的日日夜夜,他们用生命守护生命,创造了“青岛奇迹”,这些肩负家国使命的白衣天使们在湖北前线共参与救治新冠肺炎患者1082人,其中重症危重症453人。他们用高超的医术、精细的护理、高效的管理,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

3月31日,青岛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班师凯旋。武汉会战50天,由青岛市5家医院、132名队员组成的“青岛二队”共接诊病人104名,其中重症和危重症96名,轻症8名。医疗队创造了五个“零”的青岛奇迹:患者零死亡、零插管、零事故、零复发,队员零感染。“青岛二队”也成为光谷院区17支国家援鄂医疗队中唯一一支收治病人过百且零死亡的医疗战队。

由青大附院132名医护人员组成的青岛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青岛一队”更是用高水准的医疗技术交出了一份学霸级“武汉答卷”,其中由5位麻醉科医师组成的插管“敢死队”参与院区气管插管51例,占光谷院区全院插管的77%。之所以被称为“敢死队”,是因为这支队伍离病毒源最近、感染风险极高,他们要将患者口腔打开,用几十秒的时间将管子成功插入、连上呼吸机,过程中他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患者的喉咙,患者呼出的大量有毒气体弥散开来,扑到他们的脸上。他们待在屋子里的每一秒都充满危险,在高浓度的病毒气体中暴露的时间越长,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越大。

一个个耀眼的数据背后,是援鄂医疗队员浸满汗水的付出,这份付出被患者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谱写了一曲曲暖人心脾的医患真情赞歌。

“武汉和青岛,都是临水而居的美丽城市,一个江边一个海边,青岛距离武汉一千多公里,我曾经30年前去过一次,是非常美丽的一个城市,青岛海鲜、青岛啤酒全国知名,武汉鸭脖、热干面闻名全国……”——以上文字,来自“武汉-青岛双城记”微信群,作者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一名新冠肺炎患者,61岁的李顺。他在住院时建了一个微信群,名字叫作“武汉-青岛双城记”,他建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感谢,感谢以命搏命的青岛人。

“蒙面超人是我们的救命恩人,这次我们除了来表达感谢之外,还想看看他们摘掉口罩后的样子,我们是来认亲的。”今年9月,四名曾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E1区9楼接受过治疗的新冠肺炎康复患者跨越千里来到青岛市市立医院,将锦旗亲手送给青岛第五批援鄂医疗队二队的队员们,给他们深深鞠上一躬。那些未曾说出的感激的话,以及积攒了170余天的想念,和着泪水,化为了最深情的相拥。

54岁的吴红曾是病危患者,当时她一家五口感染,听到老公不幸离世的消息,吴红感到天都塌了,多次产生轻生的念头,是医疗队队员和病友们的陪伴让她度过了那段昏暗的日子。“当时医疗队的段建平医生一直紧紧握着我的手,陪着我哭。”吴红回忆说,“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为了鼓励我,亲手为我叠了纸鹤。这只纸鹤我珍藏至今,因为上边有他们给予我的温暖与勇气。”

用责任守护家园,多个“到位”,青岛保卫战初战告捷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在白衣天使们执甲奔赴武汉的同时,青岛本土也吹响了保卫城市的号角。1月23日,青岛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第1次会议。会议指出,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增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政治责任感,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救治这场硬仗。

1月29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第6次工作例会。会议强调,要加大车站、机场、高速公路出入口等重点场所排查力度,紧盯基层社区等疫情防控情况,织密防控网络,真正做到应查尽查、一人不漏。

1月30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第7次工作例会。会议强调,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以“战时状态”开展疫情防控,根据不同场所、不同人群实施疫情防控,严格落实社区防控各项措施,严防疫情输入,严控疫情扩散。

……

同疫情赛跑,与病魔较量,拼的是时效,拼的是应急体制机制,拼的更是城市治理能力。指挥部一次次召开会议,为的是反复强调,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在这一运转中枢的指挥下,全市建立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以及疫情报告、信息发布和舆情管控机制、督查机制、应急响应机制、物资调配机制,切实保证了青岛这座城市信息透明到位、人员排查到位、患者救治到位、物资保障到位。

特殊时期,口罩成了抢手货,很多市民反映“一罩难求”。彼时,青岛市多措并举,开足马力加大全市口罩的供应量。1月30日,青岛通过市场化方式投放了260万只普通民用口罩;2月6日至7日,通过三种预约方式,继续投放了50万只口罩;2月9日下午起,我市继续通过预约平台等多种渠道,每日持续投放平价民用口罩,进一步缓解市民口罩“购买难”的问题。

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市政务服务热线12345开通了医护专家专席、网上12345疫情问题举报绿色通道、“韩、日、英、泰”外语座席,在疫情防控的各个阶段及时、准确回应市民诉求,得到了市民的好评。

疫情之初的紧张与慌乱,很快在组织有序的城市防控体系之下得到了安抚。市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一次次及时发布的通告切合青岛当时疫情防控实际,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建设日渐完善,防控措施不断强化,全社会参与度更加广泛。人们有信心:疫情不会蔓延开来。

这是我们的城市,需要我们自己守护。基层坚守防控是一场持久战、耐力战,急需大量人手。于是,机关工作人员来了,村居党员干部来了,乡医们来了,退休老党员来了,退役军人来了,各路志愿者来了……

织密防控网,青岛各区市的网格员们发挥出了重要作用。这些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格格”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人员,充分发挥环境熟、人头熟、情况熟的特点,走街串巷、入户摸排、微信联络、广播喊话。防止疫情输入、蔓延、输出,控制疾病传播,构筑起强有力的基层重大疫情防护网络。

自1月22日起,城阳区惜福镇街道后金社区党委书记王清宇便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除夕晚上6点,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准备陪病床上的老母亲吃年夜饭,却得知老母亲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他。疫情面前,王清宇来不及悲痛。处理完母亲后事,他立即与社区干部一起又奋战在防疫第一线。他说:“形势十分严峻,不能因为我个人的私事,影响到全社区群众的生命安危。”

在机场、在火车站、在港口、在高速口、在商场……都驻守着浩荡的“逆行大军”,他们中有很多夫妻档、兄弟档、恋人档、全家档,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一入战场连轴转,风餐露宿严把关。他们用忠于职守、赤诚奉献,为广大人民群众排除风险、呵护平安。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这是震撼人心的磅礴声音和铿锵誓言。回眸战“疫”关键时刻的每个逆行的身影,都承担着大写的“责任”,都有一份赤诚的家国情怀。

全员动员捍卫城市安全,前期经验助力青岛提交“高分答卷”

伟大的抗疫精神属于现在也属于未来。青岛在抗疫的“前半场”交出了“高分答卷”,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被成功应用于10月的突发疫情“大考”,再次验证了一个城市不会被困难压倒的顽强意志。

“应检尽检,不漏一人”是青岛对岛城人民和全国人民的承诺。10月11日6时许,随着市卫生健康委通报的发出,青岛新增3例无症状感染者的消息传播开来。青岛以迅雷之势快速响应,果断决策,迅即进入战时状态,以强大的组织力、执行力、凝聚力、战斗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第一时间启动省市一体疫情处置工作机制,第一时间建立国家、省、市三级专家联合巡诊和会诊机制,第一时间做好对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的管控以及流调溯源工作,第一时间启动全市千万人口全员核酸检测。短短5天时间,“青岛速度”再次令世界惊叹,不仅完成了全市近1100万市民的社会层面人员检测,还找出了“零号病人”,追踪出了病毒源头,基本排除社区传播的可能。全面全员的核酸检测并非因为疫情有多严重,而是青岛要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给全国人民一份安心。

信息及时公开是防止谣言与恐慌,维护社会稳定的良药。青岛此次疫情发布机制,堪称政府信息公开的范本。病毒从哪里来?传播链有哪些?市民出行受不受限?健康码的新变化与核酸检测结果有关吗?秋冬季节疫情防控的督导工作如何开展?一个个关乎民生的问题接踵而来。市民的疑惑,都得到了及时的解答。从10月12日到20日9天时间里,青岛共组织了11场疫情防控应急处置专题新闻发布会,高密度、高效率回答了记者62个问题,及时回应了市民关切。

青岛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疫情面前更是如此。一个个平凡的故事,感动着城市中的你我他。李沧区李村街道玉清宫路第一社区核酸检测取样点排队人员众多,时间紧张,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常常顾不上好好吃顿饭,中午简单扒拉几口饭菜就继续投入检测;市南区八大湖街道永嘉路社区74岁的网格员管书堂,在10月11日晚上社区核酸检测启动后,就自愿当起了志愿者,在检测点维持秩序,协助登记。

工作刚开始,难免有不尽人意之处,全体市民表现出对城市最大的信任和理解。不慌不乱,积极配合,主动参与。“今天排队做核酸检查,有位老大爷在一旁犹豫很久,问工作人员,检查收费吗?工作人员说,免费的。这边排队就可以。老大爷如释重负,将拾荒的袋子放到一旁,缓缓走进排队长龙中。那一刻的感觉,说不出来,就是觉得,真好!生在这片土地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被放弃。”青岛籍畅销小说家乐小米(笔名)的一条微博被快速转发,获点赞无数。也有市民讲述:“排队很长,大家都聊天说话,没有发牢骚的,一个90多岁的老奶奶过来了,工作人员还没说话,大家自动让老人排到了第一个,特别赞。”城市里的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共同筑起了城市疫情防控的安全防线,用“小我”汇聚成有着明显城市品格的“大我”。

青岛是一座负责任的城市。查找问题,正视短板。亡羊补牢,为时不晚。青岛是重要的开放和口岸城市,青岛空港承担着进京国际航班第一入境点任务,“外防输入”的压力比其他城市大得多,形势严峻得多。特别是通过这次突发疫情找到了新冠病毒“物传人”的证据链,青岛更要全面加强入关防控,抓好进口货物特别是进口冷冻食品的防控工作,坚决做到空港海港人物同查、人物同检,加大应检尽检频次,切实把“外防输入”工作落实得扎实、再扎实些。

针对疫情暴露出的青岛传染病防治硬件设施设备不足的问题,青岛迅速拿出解决方案。占地面积约180亩,建筑面积约16.9万平方米,总投资15.8亿元的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项目建设按下了“加速键”,计划2022年底竣工,2023年启用。中心设置床位1000张,启用后“平时”从事日常诊疗,“战时”转化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担负青岛及周边地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和诊治,将极大提升我省及青岛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能力和水平,进一步保障公众健康与城市公共卫生安全。

疫情突发暂时打乱了青岛发展的节奏。但青岛的快速反应、周全布置、深刻反思,为应对疫情交出了“青岛答卷”,提供了一份让世界为之赞叹的“中国样本”。

全力冲刺第四季度,赢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青岛是一座青春之岛,是一个正在创业的城市,是城市中的“独角兽”。

疫情突如其来,暂时降低了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却从没有影响青岛这座城市努力向上发展的决心、力量与势头。继续巩固和拓展疫情防控阻击战重大战略成果,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必须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是青岛在这场大考中得出的最重要的经验。

因疫情造成的损失,青岛必须千方百计抢回来。10月17日上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主持召开了市委专题会议,围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深入讨论,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安排部署重点任务。会上,王清宪强调,要坚定不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牢牢抓住“双招双引”和项目建设,持续开展好抓项目促投资“百日攻坚”行动,全力冲刺第四季度。

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防疫情·促发展·保稳定”秋冬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要求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发展稳定,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经济发展“攻坚战”,推动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完成。

危困从来都是创新者的机会。全力冲刺促发展,青岛已开足马力动起来。10月28日,2020青岛创新节盛大开幕,这是青岛在突发疫情后迎来的首场全国性盛会,也是青岛决战“四季度”的全国性盛会,更是提振青岛士气的一次全国性盛会。高朋满座,胜友如云,院士专家、经济学者、头部企业负责人来了,前哨大会来了,中国科创风云人物TED演讲来了……他们向世界昭示着,青岛的生机与活力又动起来了。

复苏之后的青岛,大活动、大项目不断。创了多个世界之最的青岛胶州湾第二隧道日前顺利开工,这将是海底隧道建设规模最大、海底公路隧道长度最长、隧道领域施工复杂程度最高的重大工程。持续6天的2020青岛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周如期启动,将以线上线下同步、主场专场并行的方式举办10余场招才引智活动,各区市还将结合各自人才工作实际和产业发展重点,开展20余场独具特色的人才周活动。

推动城市发展,青岛从来不吝啬于“顶格”推进。11月5日,王清宪率青岛市党政考察团到上海自贸区考察,先后到了上海外高桥国际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上海外高桥国际酒类展示贸易中心、上海外高桥森兰国际、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保税区域行政服务中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保税区域展示馆等进行考察,并出席在上海外高桥喜来登酒店举行的青岛市与上海自贸区企业合作对接交流会,作主旨演讲。让浦江潮涌胶州湾,“创业”的青岛期待与上海的同频共振。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8739.59亿元,同比增长2.2%。逆势上扬,实在难得。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3.62亿元,同比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3011.87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5424.10亿元,增长2.0%。

决战第四季度的号角已吹响,干事创业的意气风发涌动全城。抗疫精神已经内化为青岛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我们正向着更加值得期待的明天,铿锵前行!(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郭菁荔 王世锋)

责任编辑:孙丽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