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树、填路、通下水,修灯、通电、清楼院,今年58岁的沈海涛是贮水山路双号4-28号的路段长,“旁边这个古力井肯定是堵了,脏水哗哗往上冒,从院里出来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正在巡逻的沈海涛停在了贮水山10号的古力井盖旁,为及时解决居民的问题,他将问题上报给贮水山社区第三网格城市治理服务分站,协调青岛市排水管理处前来疏通下水,很快,古力冒溢问题得到了解决。
为充分调动多元力量、资源下沉,实现城市管理难题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2020年3月底,青岛市正式推行城市管理“三长一站”(即城市管理领域的路段长、楼院长、区片长和城市治理服务站)试点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化解问题纠纷,打通了城市管理“最后一公里”。
辽宁路街道作为首批参与试点工作的街道办事处,在试点推进过程中,借力“格中有我 党员帮办”,不断推进“三长一站”同街道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成果有效融合,形成问题需求导向明显、群众参与热情高涨、痛点难点全面递减的城市管理良好局面。
“服务站”建起来,管理难题导向清晰
“无棣四路23号,碗口粗的树枝被刮断了,正好压在电网上,我在这儿等着,你们快来。”正放下电话的是无棣路社区城市治理服务分站的站长傅隆盛,夜里风大雨急,挂断的树枝搭在了电网上摇摇欲坠,傅隆盛一大早便给市电网抢修人员打去了电话。傅隆盛从分站里拿来大喇叭,一边在路旁疏散人流,一边帮忙递工具抬树枝,成功解决了此次危机。
像这样的实体城市治理服务分站在街道辖区里共有31个,是街道在试点工作中结合网格运行工作实情,着重在6个社区设置起由社区分管领导任站长的城市治理服务站后,依托街道31个实体网格进一步细化出来的,由网格党支部书记担任分站长,借助人熟地熟优势,明晰问题需求导向,全面形成街道-社区-网格城市管理难题受理解决“微循环”,凸显基层治理明显优势。
“三长”找出来,党建引领力量充沛
“居民最近都在讨论,杂草确实多了,得想想办法解决一下。”因为院内杂草丛生,招生了不少蚊虫蛇蚁,居民纷纷抱怨,黄台路37号的楼院长找到路段长刘雪峰商量解决办法。为加强社区环境整治,经由城市治理服务站协调,街道城管、中队会同网格帮办志愿者一同开展了清理工作,解决了楼院居民的大心事。
充分发挥网格党支部作用,按集中就近、便于服务原则,依托31个网格成立城市治理服务分站,广泛动员、凝聚党员群众,发动党员中心户、单元中心户、党员帮办员、“红色合伙人”兼职担任路段长、楼院长、区片长,形成以支部为核心,党员为骨干,带动居民共同参与的“三长一站”坚实队伍。目前,辽宁路街道“三长一站”队伍共计412人,其中城市治理服务站长6人,网格分站长31人,路段长47人,楼院长342人,区片长17人。
“工作流程”亮出来,服务响应多管齐下
“我是商河路16号的居民,商河路16号与青岛铁路疾控中心之间的马路上,有个井盖明显凹陷,大型车辆经过的时候有声音,特别影响休息。”看到网格分站微信群的消息后,小鲍岛社区城市治理服务分站站长官爱华立马赶到现场,发现路中间的井盖边缘处已经出现明显缺口,车辆碾压下沉井盖会发出巨大的“哐啷”声,对沿街居民楼院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地影响。经街道总站联系上报市政一公司,施工人员第二天便对下沉污水井盖进行了沥青铺盖,并将凹陷问题同时反馈至水务集团排水工区受理,解决大型车辆经过的噪音问题。
“三长一站”的工作推进不仅仅局限在路段长、楼院长、区片长日常街面、楼院和入户巡查走访上,街道进一步拓宽网格分站服务热线、网格分站微信群等全方位、多角度问题收集渠道;针对收集问题做好分类派遣,协调各社区城管服务总站、街道相关科室、区政府职能部门,做好问题解决;坚持每日督查和成果反馈,确保问题化解及时不拖延,力争将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到位,落到实处,切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试点运行以来,街道各社区城管治理服务站累计上报协调解决各类问题80余件,解决老旧楼院高树遮光、自来水管道破裂、古力井盖破损等各类疑难问题100余次,切实增强了辖区居民生活便利的宜居感和获得感。(掌上青岛/青网记者 刘琴 通讯员 王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