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入淡出的日常,被轻轻浅浅的水墨融入了画家对生活的有所思,勾勒到画纸上,于是,有了《淡墨引——于瑶绘画小品展》。“这些小品,多为雅趣。”正在晓芳斋布展的于瑶说自己的绘画多取材于生活。“我的每一幅画都有情感的介入,画画的时候都是有感而发。”
于瑶的水墨画,目前主要集中创作于两类题材:青岛里院建筑与自然风景。里院是有青岛城市情感的建筑,于瑶模糊了具象与抽象的概念,尝试水墨表现的多种可能性,用画笔提取并记录城市公共情感;崂山与浮山的各种“一面”,海边的礁石与黑松,则是于瑶水墨风景钟爱的题材,她看在眼中画于笔下,带着大众发现青岛个性的美。“当然,绘画最主要的是寻找自己的语言,题材只是凭借。”于瑶说,长期的绘画,从描摹进入思考,再下笔时,画出的就是“美好”,人性的、生活的美好。
于瑶躬身勾线水墨绘画。
水墨点染“我的青岛”别样美
“到了一定年龄进入创作期,就要脱离以临摹、学习为主,而是要找到自己,思考怎么去表达自己的风格。”自幼喜爱画画的于瑶,毕业于青岛教育学院美术教育系,先后就读于中央工艺美院装饰绘画系、清华美院杜大恺高研班。在各种学习画画的经历中,她从小以西画学习为主,但慢慢开始倾向中国传统,最终选择了水墨作为自己画画的语言。“水墨不是国画。”于瑶说,从白石老人之后,画家们都在思考中国绘画的走向问题。世界艺术史中中国绘画是很长的脉络,“有的人往回走,追溯古人,学习经典;有的人往前走,选择绘画的内容和当下有关系。我也在学习取舍,选择了新水墨。”
最初,于瑶开始画小品,有了创作的风格,她开始多种尝试。但比较集中的题材是风景。风景从古到今,都是表达画家心境的最佳选择。风景题材比较广泛,而于瑶画的都与青岛有关,“虽然画是具象的,但是每一幅都不是随手而就,都有自己的感受。”长在海边的于瑶,对礁石最为熟悉,“青岛的礁石颜色丰富,有红色,有灰色,还生长着各种螺类。”大家熟悉的场景里,于瑶抓到了画画的色彩与情调。她对黑松也格外钟爱,“那些黑松形态各异,很有魅力。它们虽然静止在海边,但我总感觉在动,不像有些树一直是直立的。”于瑶笔下的黑松,有很明媚的,有剪影似的,婆娑多姿。
至于更普遍的山水题材,于瑶也是在写实基础上做了一些自己的表达表现:不是为了描摹崂山的山脉,而是画精神和表情。她笔下的崂山并没有聚焦连绵的山脉,而是注重感觉,比如画春山,“斑驳像雪化了露出青芽的感觉。”没有大山大水,还是写生介入为主。“古人绘画脉络性很强,山水画更是脉络完善,山水创作已经有很完善的方法论了。我没有用古人的方法,而是用自己的感觉去画。”
于瑶笔下的山别有韵味。《山行》
“里院门窗”绘出公共情感
小时候,于瑶在聊城路的姥姥家住过一段时间,多年之后,她用水墨里院,为这座城市的公共情感留下一抹色彩。
“当时同学们跟着杜大凯老师去国外写生,我因为照顾孩子,没能成行,当时在想我留在青岛能画点什么呢?”2016年,恰逢里院开始拆迁,于瑶背起相机,找到小时候的地标,开始一家一家逛进去。拍摄那些即将拆迁或者正在拆迁的老建筑。“有时候我翻窗户进到屋子里,拍门锁、拍插销,拍斑驳的木门,拍旧的灯,以及散落的被遗弃的旧家具部件。”用心留下这些珍贵的资料,于瑶想用画笔留住这些建筑的样子。“开始进行里院系列的创作,我是以写实为主。”
一段时间的沉淀之后,于瑶侧重了关注人文,抽离了建筑本身的环境印象,寻找在里面曾经存在的背后的生活。再提笔,画的就是《空·息》系列的简约抽象,“用戒尺一根线一根线去画,只描绘门与窗的色彩形态。”这种形式,远看就像图案,有排列的图案,而近看,门上的肌理又有细节。远观和近瞧,既抽象又写实。再往后画,一个里院反复画好几张,越来越抽离具象,《空·息》系列的里院建筑,就只有门与窗。“门窗之后,是一户一户的家庭,他们有不同的生活。门窗就像符号,表达门窗背后的生活意义。”
在《空·息》系列绘画中,具象与抽象在画面的表达中相互勾连,它们有各自场景的出处和起点,使形与空间传达出另一种情感和隐喻。于瑶表示,随着时代发展,里院肯定有些要消亡。而艺术,是留住里院的一种形式。“作为见证者,我希望自己能为留下里院,起到一定的作用。”
《空·息 no.7》2018年
“坚持”才是画画的意义
“这一幅如何去画?”是每次开始新画面的一个新问题。于瑶必须凝视着一张白纸去确认自己的感受,画面才得以间歇或持续的表达。”她说当下绘画的目的非常纯粹:第一是“喜好”;第二“不是玩”。
不以市场为目的绘画,不去画喜闻乐见的作品,这种“绘画自由”是于瑶以另外的职业来实现的。于瑶有工作室,自己绘画之余带着学生们进入绘画的世界,“孩子们应该不受限制。”她教孩子美术史,带着他们画水粉,画水彩,画油画,接下来再画国画,“学艺术应该浏览艺术的脉络。”
于瑶很坚持自己对于艺术教育的观点,这也是她坚持自己绘画个性的体现。《空·息》的创作一直在继续,每日站立躬身勾线,屏息缓慢而克制、不容出错,颈椎腰椎时而酸楚疼痛,于是间断几日再开始勾画,“我戏称自己以近乎自罚的行为在创作。”
在于瑶看来,绘画是个体内心与精神的对话,是抒发自己对事物相对独立而真实的表达,每个阶段的创作都是在自己的局限性内不断的思考衍生。“我想,持续的工作才是这份职业的意义吧。”(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贾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