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人的检测队伍驰援青岛,检测机器24小时不停转,样本进舱4到6小时出结果
“火眼”瞪起来,一天60万人份样本过筛
记者走进青岛华大“火眼”实验室 探访一线核酸检测的青岛速度
日核酸检测通量达60万单管!截至10月16日,青岛华大“火眼”实验室累计完成1008396人份的核酸检测。这一次,在武汉抗疫中“打满全场”的“火眼”实验室再立新功,在青岛成功完成“缉毒”任务。其搭建速度之快、检测效率之高,无不体现着“青岛速度”。10月16日,记者走进位于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的“火眼”实验室,揭秘“火眼”炼成记。
气膜舱内外的工作人员通过特殊密封通道传递检测样品。
火速
“火眼”实验室边建边检
走进一处开阔的厂房,记者见到了由九个白色的气膜舱组成的青岛华大“火眼”实验室。实验室的动静分区明显:舱外工作人员有序地接收样本包裹、登记信息,透过气膜舱的小窗能看到,舱内检测员忙着检测核酸。气膜舱按照功能划分为拆包区、提取区、扩增区等,每三个气膜舱为一组。从14日开始,采集的样本陆续送抵“火眼”实验室,核酸检测工作火力全开。
华大火眼实验室。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宋新华 摄
“我们是边建设边检测,检测机器24小时不停转。”青岛华大医学检验所总经理王志卫介绍:10月12日凌晨,市卫健委通报,青岛市已制定并启动全员核酸检测方案,12日中午中德联合集团的40余人的建设团队进场施工;晚上8时,首组三个气膜舱搭建完成,华大基因检测设备入场安装调试;10月14日晚8时,四个气膜舱投入使用;10月15日晚,九个气膜舱全部搭建完成,并投入使用,日检测通量攀升至60万人份。
高效
“舱舱相扣”揪样本病毒
看似独立的气膜舱实则“舱舱相扣”,舱与舱之间专门设有样本传递窗,将每一步检测工作串联起来,同时又避免实验室内部的气体互通。样本从检测点送到“火眼”实验室后,在不破坏其DNA序列的前提下进行灭活消杀,再进行核酸提取、PCR扩增,检测共分三步。在样本分装和核酸提取环节,实验室装备了华大智造自主研发生产的全自动MGISTP-7000分杯处理系统及高通量自动化病毒核酸提取设备MGISP-960。“同时对96份样本进行核酸提取,既节省人工,又提升效率。” 青岛华大智造总经理倪鸣博士介绍。
“当样本送到气膜舱的扩增区,一台荧光定量PCR仪器运转90分钟,就能揪出新冠病毒了。”王志卫总经理介绍,如果某个样本含新冠病毒核酸,经过30-40个循环的扩增,其病毒序列就会被检测设备识别出来,自动上传到电脑里,工程师根据结果来判定是否有新冠病毒。据悉,一份样本进舱到检出结果,需要四到六小时。
医护人员在华大气膜舱内工作。
集结
多地医疗队来青岛“缉毒”
“10月14日下午,我搭乘飞机从深圳赶往青岛,抵达青岛时已经是晚上11时,到实验室是15日凌晨了。”26岁的彭学彬专程从深圳赶来,10月15日便投入到了紧张的检测工作中,一天的工作时间达到了12个小时。彭学彬说,“火眼”实验室接受大量样本的时候,根本顾不上休息和吃饭,只想尽快把样本检测出来。中午12时,青岛检验技师王丹换掉防护服,出舱准备吃饭,脸上已有了深深的口罩压痕。王丹的同事则顾不上多说,因家中有不到6个月的宝宝,趁午饭的工夫马不停蹄赶回家喂奶。
青岛华大总经理刘俊年说,“我要特别感谢来自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立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临沂卫健系统、青岛卫健系统等来自全省的近百名医疗队成员,以及来自天津、武汉、深圳等200多人的华大检测队伍火速驰援青岛,保障检测任务的顺利完成。”(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 于波)
相关新闻:
检测机器24小时不停转
工作人员轮班上班、机器24小时运转、实验室严格按照标准管理……从10月11日开始,青岛百洋菩提生物诊断有限公司开始了忙碌的检测任务。据该公司副总裁修海清介绍,前一阶段公司重点完成了市北区政府安排的8个街道,以及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高校等教育系统的采样检测任务,从10月14日开始,接收来自即墨、城阳、李沧等区市的样本检测任务,预计完成超过60万人次的检测任务。
检测的整个流程包括采样、物流中转、实验室标本接收、(标本)预处理、核酸试剂准备、核酸提取、PCR扩增,再到最后录入信息出报告。每一份标本到实验室,基本在5个小时之内就会发布结果,特殊的标本会做特殊加急处理。检测员尚建春说,“我们在里面会连续工作8个小时以上,然后再出实验室进行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