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讯 根据国家权威部门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医养健康产业、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精品旅游产业、现代金融服务、现代海洋产业、高端化工产业十强产业。青岛恒星科技学院紧盯这些前沿产业,精准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解决学生毕业就业难的问题。学校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满足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为其他高校探索产教融合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配套产业、产教融合、做大做优、形成特色
据青岛恒星科技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始终秉承“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创新活校”的办学理念,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坚持“根据专业上产业,以产业促专业,把产业做大、把专业做强”的发展策略,依据集团办学优势,为各专业发展配备创办了70多家集团企业,作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在与市场完全接轨的实战场所里,熟悉企业工作环境,逐岗训练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同时,学校与海尔、海信、浪潮、一汽大众、京东、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合作,建成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0余家。学校的各项实践教学措施确保了恒星学子毕业时不再是工作新手,而是工作能手与强手,甚至是单位喜欢、社会哄抢的具有综合应用能力和管理能力的行业“专家”。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在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专业实习)
早在十几年前,物流行业还不温不火的时候,学校就高瞻远瞩,根据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确定了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技术、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专门培养物流行业相关人才。果然,他们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几乎全部成了各大物流公司争抢的对象。
提起青岛数字工厂动画有限公司,在业界颇有一定的地位。而这里的“掌舵人”王世宇,就毕业于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目前,他将数字媒体艺术与动漫设计完美融合,已达到了年产值千万元的行业“大咖”。
人的能力是在实战中练出来的,未毕业就被抢走
搭建“产学研用”资源平台,不断深化“人才共育五个一”工程,即开设一个专业,依托(举办)一个企业,对接一个行业,建设一批合作基地,参加(举办)一类技能竞赛,建立行业、企业与学校协同共育的有效机制,实现专业和实训基地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和成果共有。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和一流的实训条件中得以锻炼,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步提升的教学效果。
(幼师学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场所)
(专业实习实训基地)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早期教育与学前教育专业又成了社会上紧俏的行业之一。青岛恒星科技学院不失时机地抓住了这一点,在护理专业的基础上,适时增加了此项专业,经过在校期间系统地学习和实践,此专业的毕业生成了社会抢手的人才,在今年疫情影响的严峻就业形势下,2020届幼师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为97.7%,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平均就业率为92.3%。调查过程中,千余名毕业生晒出了当前的月收入,其中最高近万元每月,平均月收入为5000余元。
岗位适应能力强,毕业即上岗,发展潜力大
在大学期间学生可根据专业结合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掌握相关岗位需求能力。在提升实践能力的同时,学生也了解到了企业文化、职业环境、行业前景等。实施此教学模式,相当于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完成了4年的理论学习和4年的实战训练,为将来就业创业奠定了扎实的理论与技能基础,实现了在同龄人中理论与实战高度相融的综合能力的领先地位的目标,学生毕业时无疑已是各紧俏行业的“专家”。
(恒星数据网络管理中心)
调查数据(本调查题为多选)显示,“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德修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和“良好的择业平台”是毕业生在母校学习生活期间的三项最主要的收获。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通过“行校对接、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和“工学交替、实岗实训”教学模式,实现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课程体系和岗位能力、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育人理念与企业文化、学生就业与企业发展、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的六融合,推动高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实现学生个性化培养过程的精准指导与管理服务,引导学生秉持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