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复兴:“文化客厅”重聚人气

    更新时间:2020-07-15 09:46  

在位于黄县路1号的青岛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内,29万卷城建档案,记录了青岛最初的城市“本底”。历史城区如何实现保护性更新改造,“答案”首先要在这里找。数据显示,去年该馆人工查询窗口共接待利用者近5000人次,调阅档案张数超30万张,为历年最多。“查询需求相当一部分来自历史城区更新改造,即使是今年疫情期间,查询仍不断档。”该馆管理科科长王清华说。

在历史档案资料的支撑下,今年,老城区更新成果相继落槌,广兴里、馆陶路踏准时代节拍,化身青岛工业设计中心、青岛新金融街。随着近期中山路片区复兴的再次启程,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被提到一个全新高度。

眼下,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入推进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牵头编制的《青岛中山路及周边区域保护更新规划》呼之欲出,在这个更为系统性的顶层设计下,历史城区更新按照城市产业空间拓展、城市功能完善、土地集约利用、市民方便宜居“四个目标一个过程完成”的思路,以“中山路-馆陶路-大港”为轴线,实现港城联动推进,“连点成线,以线带面”,在建设活力、时尚、方便、温馨历史街区的同时,将在青岛发展大势中推动城市释放更大的发展动能。

定位:

打造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客厅”

如果用一条路来呈现一个城市的变迁,毫无疑问,在青岛这条路是中山路。

■百年老街中山路。

作为“最青岛”的历史街区,中山路片区承载了青岛最独一无二的自然人文优势。在1897年之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山路都曾是盛极一时的经济和政治中心。随着上世纪90年代城市重心的东移,曾经支撑起中山路发展的商业和金融机构、高消费人群陆续搬离,区域人口结构老龄化,中山路的繁荣逐渐消退。

如何再把“散失”的人气在此重聚?过去的近20年里,青岛尝试过多次,但都未能如愿,究其原因主要是大拆大建与“僵化保护”水火不容,历史城区保护弹性不足。

事实上,作为一个共性难题,老城更新在全世界范围的推进都不顺利,主要难点在于新型产业业态与老式空间布局的“水土不服”。

城市更新,实际上就是在历史与现代之间寻找一种精妙的平衡与重塑。如何平衡?青岛给出了一个新颖的答案——反映新时代要求、承载新内容、重视新传承等为鲜明特点的“有机更新”,更加关注城市功能与空间品质,更加关注产业与生活的衔接,更加关注历史传承与魅力塑造等。

在实际的改造过程中,要顺应城市的肌理,拿捏合理的尺度。对此,青岛在借鉴上海等先进城市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先后编制了《青岛市历史建筑保护技术导则》和《青岛市近现代历史建筑修缮施工导则》,形成了分级评估修缮的改造思路,对每栋老建筑按照不同建筑保护等级,分别进行弹性设计与改造。

“作为青岛的‘根’和‘魂’,中山路片区改造首先要传承城市百余年的历史文脉,通过保留原汁原味的历史风貌,将该片区打造为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客厅’。之所以称为‘客厅’,就是要打造文化对外交往和推介的场所。”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片区保护更新的过程中将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深度挖掘盘活老城区特有的历史遗迹、人文典故、老街巷、老字号等资源,讲好青岛老城故事。另一方面,还要借助上合示范区和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的优势,在此打造名品荟萃集聚区。

路径:

从产业到基础设施的高标准谋划

要想打造国际范儿的“文化客厅”,就要破解桎梏中山路发展的因素。

■近年来,中山路壹号等百年老建筑以文化餐饮综合体的全新身份,重新焕发生机。

现代产业,于历史城区来说无异于一股“活水”。“在此次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将业态发展纳入物理空间统筹考虑——即在空间的‘外壳’里,装入何种业态。同时,导入业态需要充分尊重历史。以往中山路、馆陶路及大港,始终承担着商贸、金融和航运的功能,如今这种产业基因还将得以延续。”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人员说。

■馆陶路3号内景。

记者了解到,本次规划对中山路区域的总体业态比例进行了明确——其中休闲购物为35%,餐饮为25%,办公为20%,酒店客栈为10%,公寓为10%。在片区分布上,大港以办公和休闲娱乐业态为主,馆陶路以餐饮和办公业态为主,中山路以餐饮和休闲购物业态为主。

目前,四方路、馆陶路等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试点项目已经硕果初结,广兴里以“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的全新身份回归公众视野,春光里青岛产投生态综合体、洪泰资本山海会将在馆陶路集中亮相……此外,劈柴院二期、黄岛路片区、山西路片区等都将被赋予各具特色的内涵,涅槃新生。

■在广兴里的设计思维创新实验室中,屋顶的木梁结构保留了老建筑的“原汁原味”,现代感十足的设计又为老建筑注入了创新活力。

此次规划既要做“实”,还要做“细”。据透露,下一步规划部门还将对中山路片区内的100余个地块制定“明白纸”,指导区域协同建设发展。

交通,往往是让区域活力“化腐朽为神奇”的关键,因此,在本轮规划中首次明确了中山路步行街区的整体交通组织和停车场布局研究。为了配合中山路打造时尚步行街的需求,前不久,栈桥景区沿太平路一线中间部位拆除了部分栏杆和绿化带,结束了栈桥和中山路22年“隔栏相望”的日子;济南路拓宽改造工程也拉开序幕,拟由单向两车道拓宽为双向四车道,构造中山路片区外围机动车环路。未来或许还将通过地下空间综合体,进一步实现中山路的交通分流和停车问题。

在规划中,文化客厅的打造既要有“国际范儿”,还要有“烟火气儿”,让居民住得舒服。下一步,街区还将实施街头绿地、口袋公园等“微更新”;建设一批青年公寓、活力社区吸引青年人才入驻创业;布设配备5G通讯、海绵街道等现代城市功能,把中山路区域建设成为活力、时尚、方便、温馨的历史街区。

升级:

港城联动,实现区域全面复兴

一子落定,满盘皆活!

中山路的改造,要置于青岛全市发展大局中,与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同步推进,在青岛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等发展大势中找准坐标。

在与中山路毗邻的大港片区,总投资达313.5亿元的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已开工建设,这是着眼未来百年发展的历史性工程,同时也是激活中山路、馆陶路等历史文化城区复兴的重大触媒点。过去,“中山路-馆陶路-大港”就是一个功能互补、相互支撑的整体。今天,老城复兴同样需要依靠这条百年城市中轴——

以邮轮母港区为整个区域的“旗舰店”,老港转型起到“龙头”带动作用;以栈桥、太平路为“前海客厅”,更新提质打造城市亮丽名片;以中山路、馆陶路为“龙脉”,连接前海后海两大“发展极核”,串联金融航运、创新服务、文化旅游等主导功能,挖掘老城区历史人文价值。

这个思路,在邮轮母港区的规划方案上也得以印证。全程参与设计邮轮母港片区规划的吴志强院士团队成员马丽君告诉记者,人流从邮轮母港前往前海的过程,将会是“串点成线”式的,不同功能片区会留下不同的人群。邮轮母港的崛起不仅对这些老城区历史风貌和核心商圈将起到激活作用,还会补给前海一线产业发展,从而辐射全青岛。

站在未来看今天,着眼青岛未来百年发展谋划,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正承担起城市发展的新任务。在定位和路径愈发清晰的今天,历史城区更新正在酝酿一场史无前例的自我重塑,承载着情怀,探索于时代,唯盼不负期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