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高新区:营商环境好不好 请企业家来评价

    更新时间:2020-05-27 10:27  

青岛高新区召开“让企业来评价”座谈会

青岛高新区召开“让企业来评价”座谈会

本报5月26日讯  “如果说每一个项目、每一家企业是一粒种子、一颗树木,青岛高新区就是高新技术的‘产业森林’,管委的工作人员只是‘护林员’,企业才是这片热土的主人。”5月22日,青岛高新区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市监委派出高新区监察室主任马刚在纪工委组织召开的“让企业家来评价”工作座谈会上说。

此次座谈会的主题是“让企业家来评价”,是青岛高新区纪工委落实《关于激励担当作为、争创一流的实施意见》的又一项举措。会议邀请8位园区企业家、投资者、媒体代表和高新区各职能部门聚在一起,围绕如何营造让企业家舒适的营商环境展开讨论,并开通“企业直通车”微信交流群,为企业家代表颁发特约监督员聘任证书。当红红的聘书递到企业家手中,青岛高新区营商环境的监督评判权也真正交给了企业。

“面子”放下了,“身份”摆正了,“评委”选定了,如何发挥好“店小二”的作用?座谈会上,企业家们结合企业的需要,就青岛高新区在营商环境、干部作风等方面的问题,与先进地区相比存在的差距,以及如何改进提升等进行了讨论,讨论内容不约而同的聚焦在人才、税收、招商、主动服务等方面。“管委是否可以给龙头企业下放一部分招商权限?这对高新区的发展有益,对我们企业建立生态链也有非常大的帮助。”“对高级管理人员是否可以设立优秀管理人员奖励,提高高端人才的尊重感和获得感。”“政府要做到让企业家感到舒适就需要做到全面及时履约”……面对企业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青岛高新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认真记录,并当场给出了实质性答复。

优化营商环境的本质是让企业家舒服,让企业家舒服的关键是要明白企业家需要什么,以企业家为中心列出服务清单,“对于青岛高新区来说,企业和企业家是管委最重要的‘顾客’,营商环境是管委为企业提供的‘产品’,我们就是要用好的营商环境来‘取悦’企业,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让企业家心情舒畅、心无旁骛地去创新创造,让企业一门心思地去做大做强。”马刚诚恳地说。

座谈会上,马刚的表态,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实实在在的答复句句说到了企业家的心坎里。“我们结合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后的实际,开展‘鲲鹏行动’,就是通过落实‘336’制度机制,真正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让党员干部激情澎湃地当好贴心店小二,服务好‘主人翁’,营造让企业家舒服的营商环境。”马刚表示,青岛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后管委工作人员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店小二”意识明显增强,但官本位思想犹存,服务不精准等问题犹在。“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引入企业家的监督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护林员’松土、浇水、施肥才能及时到位”。

企业家评什么、如何评?会议倡议企业家从态度、效率、公道、质量、诚信、实效6个方面来评价。评态度就是看首问责任制落实得怎么样,有没有做到热情接待、认真解答、一盯到底。评效率就是看“一次办好”是不是实打实的落地了,项目落地、政策落实的效率达没达到企业和企业家的需要。评质量就是看双招双引、企业服务政策符不符合企业需求,是不是量身定做,是不是“及时雨”。评公道就是看为企业服务是不是出于公心、不掺杂私心,真正急企业所急。评信用就是看市场化法治化意识到不到位,承诺的政策有没有及时兑现,新官理不理旧账。评效果,看所有的工作、所有的豪言壮语最终看落没落到实处,双招双引、促进企业发展、做强产业的实绩如何。企业家评价时,重点提供两张名单,一张是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有没有落实首问负责制不力、不作为慢作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方面的表现和违规违纪违法方面的问题,另一张是担当作为的名单和案例。为落实该项机制,将建立纪工委与企业家会商制度,通过定期与企业家、监督员面对面座谈会商,经常性对青岛高新区的营商环境和政治生态“体检”,同时还要建立企业家“朋友圈”,投资人从踏入高新区商谈投资开始,从投资、建设、运营到发展中的所有问题和需要,都可以直接与纪工委联系和反映。

一个区域的政治生态和营商环境是紧密相连的,好的营商环境的标志是亲,好的政治生态的前提是清。哪里营商环境“亲”,哪里政治生态“清”,人才就往哪走、资金就往哪流、项目就在哪建。青岛高新区纪工委的“鲲鹏行动”就是以清的政治生态建设,促亲的营商环境形成,打造“亲清智力岛”的金字招牌,通过最优质的服务助推企业和企业家由“鲲”化“鹏”,企业和产业腾飞了,青岛高新区必然就会腾飞,让企业家来评价,就是携起手来,促进企业和高新区比翼齐飞,形成“鲲鹏展翅搏长天”的局面。(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宋新华 通讯员 刘文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