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青岛即墨有个“原始”农场 六年坚持自然农法种植

微信图片_20200525150002

用菜叶、水果等制成的环保酵素

取自然生长之物,以养性命。在青岛即墨区蓝村镇稻香村,有一家遵循自然农法种植的农场,六年来坚持不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农膜、激素、转基因种子,以环保酵素养地、人工除草等“原始”生产方式取而代之。“我们这行的有一个玩笑说法,刚开始做的叫勇士,干了几年倒闭的叫烈士,超过十年的就叫壮士了。”75后即墨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周先超希望,以这400余亩的净土护生自然农场作为示范园,让更多人相信采用自然农法种植的农作物不仅长得好,而且更加绿色健康、有能量。

53人众筹建自然生态农场

早在十二年前,周先超曾承包过一块被村民公认的贫瘠土地,此前一直种植杨树,但这些树木生长十年仍不粗壮。于是,他在两年前改种黄豆。“家里人都不同意,说杨树把肥料都吸收走了,地里又没用过肥料,让我别浪费钱。”令所有人意外的是,地里的黄豆长得竟格外好。“杨树叶落在地里,就成了天然肥料。相反,越是通过撒化肥等人工方式干预,土地就会越来越板结、易生病。”周先超解释道。

如今,看着土壤、江、海、河流和地下水源被农药、化肥、除草剂污染,而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周先超于2014年萌生了创办自然生态农场的念头,并在网上发起众筹,最终共有53人成为合伙人。

“大家一开始就知道这是赔钱的买卖,就算以后盈利了也拿不回来本钱,会用来做公益。”他说,其中很多人都从未谋面,但出于信任以及对农场项目的期望,都不计报酬,毅然加入。

微信图片_20200525150017

使用自然农法种植的小麦

耗时三年以环保酵素养地

最初,农场用了三年时间调整土地,以环保酵素长期滋养。“我们用菜叶、水果、草等自制环保酵素,打在秸秆上在地里发酵,慢慢就变成腐殖土了。”周先超说,利用环保酵素种植农作物,可改善土壤、增加农作物抗逆力、分解农药、化学残留物,改善农作物品质,同时还起到保护环境、净化河流等作用,也为种植有机农产品探索出一条节本增效、环保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到了第四年,我们终于在农场里看到了豆虫。”尽管酵素养地的过程漫长,农场也承受了各种压力,但经过六年“六不用”方法(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农膜、激素、转基因种子),田地目前已达到原始状态。

“虽然我们这里的农作物没有那些使用农药、化肥的长得大、产量高,但每一粒都很饱满。”周先超告诉记者,农场里种植的黄豆均采用人工拔草,每一季度光人工成本就要十六七万,这也间接促进了当地就业,而使用除草剂仅需七八千元。

微信图片_20200525150030

农场内的农作物被初加工成日常食品

两年累计捐赠15万余元物资

“我们就想做个试验,采用自然农作法,农作物真的会长得好。”周先超介绍,农场试验成功后,农作物被初加工成日常需要的酱油、豆油、花生油、大米、面粉、面条等,同样按照传统的古老工艺和零添加原则。

目前,农场采用社群营销模式,以年轻顾客为主。“很香的腐乳,是那种自然清香”“这是我吃过最好吃、最易消化的小麦面”“面条不用放任何东西煮,都很好吃”……顾客的好评反馈是对自然农法的最好肯定。

微信图片_20200525150351

今年4月,农场一次性向即墨区蓝村镇政府捐赠1400斤面粉

“每年一到交地租的时候压力就比较大,但只要能把土地养着,多干一年是一年。”周先超告诉记者,即使在没有盈利的情况下,净土护生农场也从未停下做公益的脚步,坚持为周边村庄、社区的困难家庭、高龄老人等群体捐赠大米、面条、豆腐乳等,两年累计捐赠物资达15万余元。

疫情期间,更是多次向即墨区蓝村镇政府捐赠米面粮及蔬菜等抗疫物资。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7日,农场一次性捐赠1400斤面粉。

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刘琴 柳栋/摄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刘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