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感提升居民获得感!智能场景让阳光社区更阳光

    更新时间:2020-05-19 18:35  

微信图片_20200515130149

一座城市的阳光,取决于每个社区的阳光。当“阳光社区”建设被科技赋能之后,又能呈现一番怎样的生动景象?

“互联网+”服务体系下沉到社区,市本级734项“不见面审批”事项在家门口轻松办理;“阳光党务”“阳光居务”从“纸端”搬到“指端”,党的理论方针随时可学,社区“家底”随时可查,越学心越紧紧相连,越查心越明白透亮;文化活动、志愿服务“上云”,“新社交”让居民互动更频繁、交流更通畅,民情民意时刻收集,惠民生解民忧走细走心……城阳区流亭街道西后楼社区广泛利用各种智能技术和方式,整合社区现有的各类服务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政务、安防、环保、娱乐、教育、生活互助等多种便捷服务。智能化的场景不断深化,社区焕发勃勃生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智慧阳光”之下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微信图片_20200515130150

家门口就能办市本级734项大事

“60岁以上老人今天下午2点到社区大厅开5月份现金补助。”雨后的西后楼社区,更显草木葱郁,花团娇艳。入门处的LED屏上滚动着新近发布的社区信息。两位老年居民聊着天走过,看到领现金补助的提示,一同走进阳光服务大厅。  社区工作人员热情的接待了他们,短短几分钟后,两人就领到了当月的补助。

阳光服务大厅作为社区服务的窗口,处处体现着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多顺心”的服务理念。据社区工作人员,近年来,窗口服务功能不断得到优化,设立了阳光为民代理、阳光劳动保障等6大综合服务窗口,并建立起健全贴心服务制度规范,实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度、预约延时制度等。特别是智慧型公共服务的逐渐深入,居民享受到的社区服务越来越便捷,越来越舒服。

大厅东侧放着一台 “智慧社区自助终端”,一群老人排队在这里办理老年证。一张身份证、一份复印件,站在机器旁扫一下脸,就可以回家等着领证了。 “以前,居民需要把材料先送到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说,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就成了麻烦事。如今老人办证不用出门,只需3天时间,社区工作人员就会把证送上门。

西后楼社区是全省首个将“互联网+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引进社区的先进范例,今年,“智慧社区自助终端”升级为“青岛市政务服务综合平台”,市本级734项“不见面审批”事项都能在综合平台上机轻松办理,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的事越来越多,越来越全,坐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一次就办好”。

 

指端上查社区“家底”,居民越看心越亮

西后楼社区幸福广场北端,矗立着一块硕大的LED显示屏,与之遥相呼应的是广场南端回廊里的社区公示栏。幸福广场是居民们休闲娱乐的聚集之所,社区的党务、居务、财务等工作动态都会通过这里的LED显示屏和社区公示栏进行公开,让居民们心理有本明白账。近年来,LED显示屏和公示栏的”绝对主角“地位正在发生变化,其主因,在于社区便民查询系统的投入使用。

在阳光服务大厅入门处,一位居民正在社区便民查询系统的电子触摸屏上查询自己父亲的现金补助信息。“我们将社区近三年党务、居务、财务等工作动态和重大事项全部录入查询系统,居民只要‘一键触屏’,即可知社区家底有多少,包括来源渠道与收支数额、居民享有的福利补贴等内容,每月逐笔定时公开,随时接受查阅和质询。”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说。社区里大事小情也可通过社区微信公众号、居民微信群直达居民,

向群众“亮家底”、打造“明白账”已经从以前的“纸端”衍变到“指端”,越亮越高效、越亮越便捷、越亮越让居民的心透亮。

织密科技安全网,防盗窗早已绝迹

2011年底,西后楼社区完成旧村改造,1400多位居民住进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城市化的步伐加快也对社区的治安状况带了了新的挑战,可人称奇的是,偌大的小区内没有一家一户安装防盗窗。“我们社区,安全的很!”在社区里遛弯的几位老年居民们说。

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期,西后楼社区的入门处依旧秩序井然。得益于小区的智能化门禁系统,居民们的面部信息早已输入后台。只要测量体温合格,居民“刷脸”就可进出,自动“筛查”外来人员。对于租住在本社区的外来务工者,通过智能化门禁系统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其返青信息,“门禁系统与公安部门后台联网,如有网逃人员妄图进入社区,系统自动识别,自动报警。”

在社区警务室,几位安保人员精神专注,眼睛紧盯着大屏幕,200个高清摄像头覆盖社区每个角落,4个高空摄像头可随时监控社区周边道路发生的情况。“车辆在社区里乱停放,安保人员可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制止。车辆碰撞剐蹭、老人孩子摔倒,我们也能及时去帮忙。就算有一袋扔在单元门口,也能把乱扔者找出来。”

垃圾分类添翼智能帮手,社区“颜值”时刻在线

的确,在西后楼这个青岛市垃圾分类最早启动,最有成效的社区,莫说乱扔一袋垃圾,就算果皮纸屑仍在公共区域,也是一件扎眼的事情。2019年8月25日,西后楼社区开始试行垃圾分类,住宅小区里撤掉了垃圾桶,设置了7个垃圾分类投放点。每个点位有一名垃圾分类指导员进行科学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居民们早已经习惯了一早一晚将垃圾分类投放的生活。疫情防控期间,西后楼社区将垃圾分类措施继续细化,做隔离人员的生活垃圾、居民废弃口罩都得到了及时的分类处置。

微信图片_202005151301492

四台外型萌萌哒的“小黄狗”人工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终端机早已进入社区,前端对居民生活垃圾从源头进行分类,中端专业的清运“铁军”实时回收清运体系,后端分拣、再利用的分拣中心完整生态产业链,确保生活垃圾被及时高效地清运,最终投入再利用。这让西后楼社区的垃圾分类模式更智能、更便捷,为守护这座阳光社区的青山绿水更添屏障。

文化活动、志愿服务“上云”,“新社交”让社区更和谐

5月13日下午,在西后楼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20几位居民分散坐开,专注的倾听专业茶艺师传授的茶道艺术。依托社区文明实践站这一阳光活动平台,西后楼社区每年都会开展大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疫情平稳之后,社区的文化活动逐渐复苏,小规模的活动陆续展开。“很多居民迫切想参加文化活动,我们尝试把活动搬到网络上,让居民在家中就可以参与。”5月13日晚,西后楼社区的400多位女性居民就在社区妇联的组织下,就上了一堂主题为“家是爱的港湾”的微课。

微信图片_202005151301501

西后楼社区的爱心志愿服务远近闻名。早在2013年,社区就成立“5号有约”巾帼志愿服务队,每月5号自发走访慰问社区困难家庭,提供卫生清理、爱心陪伴等帮扶内容,目前已经成立了夕阳红、阳光骑行等6支志愿者队伍,人数达到200多人。水管堵了、家电故障、老人行动不便需要上门理发……居民们有需求,在微信群里说一声,就有志愿者上门帮忙。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用门禁系统的APP保修水电暖的故障,他们将照片上传,志愿者在上门之前就知晓故障大概,维修起来更便捷。

如今,社区里的各类微信群越来越多,居民之间互动频频,这让社区的党员、居民代表、妇女代表“三联户”制度也活跃起来。大家隔屏交流、无缝沟通,居民意见建议得到及时收集整理,及时反馈处置。大家伙心里的疙瘩少了,脸上的笑容多了。

一阵急雨过后,西后楼社区更添绿意氤氲,生机盎然。67岁的董增欣和她的“夕阳红”志愿服务队的老姐妹们走上街头,巡守家园。阳光洒在老人们绽开的笑脸上,歌声伴着笑声阵阵传来……   记者 宋新华 通讯员 王作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