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两会陆续开启。从5月15日起,青岛步入“两会时间”。既要应对疫情影响,又要解答“发展之问”,今年的两会承载着重要使命,备受关注。
首先摆在面前的就是,在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下,到底应该确立一个怎样的经济增长目标。是顺应形势,设定一个比较低易于实现的目标,还是豁出去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行?青岛似乎并不打算给自己留退路。
5月16日上午9点,青岛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市长孟凡利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确定为6.5%左右。这个目标与没有疫情的2019年青岛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相同。
疫情的影响仍在持续,未来不确定性因素还有很多,稳增长的难度前所未有。那青岛为何确立如此高的增长目标?这一目标有可能实现吗?
“从现状看,实现这个目标,面临的困难很多、挑战不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奋发有为的状态、超越常规的力度、改革创新的办法、真抓实干的作风来把各项工作抓紧抓细抓实。工作中,我们一定会做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是今年的青岛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回答。
1
进慢了就是退
随着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世界经济受到巨大冲击,前景令人悲观。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调了前景的高度不确定性,并指出,更长时间、更深层次的危机可能导致2020年的经济萎缩6%,2021年的经济增长为零。
顺势调低增长预期或许是理智的选择。但青岛的选择似乎并不“明智”。
3月3日,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关键节点,青岛举行“攻坚克难 乘势而上——全面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誓师大会”,明确提出攻坚克难,化危为机,乘势而上,坚定不移抓防疫促发展,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全面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之所以提出这一目标,是因为在青岛的主政者看来,每一个城市受疫情影响是一样的,面临的考验也是一样的,谁重生、谁倒下,差别只在于谁在危机中智勇双全、谁在危机中畏怯不前。青岛要做的正是智勇双全者。
还有一点就是青岛对自身所处的形势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知。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青岛面临着标兵渐行渐远、追兵渐行渐近的严峻形势。即便面对疫情的重大考验,各大城市也表现出极大的信心和决心。
从标兵看,成都、杭州、宁波、无锡等已经召开两会的城市,提出的2020年经济增长目标并不低。
4月26日,杭州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政府报告提出的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是6.5%左右。
4月27日,宁波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政府报告提出的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也是6.5%左右。
无锡市政府工作报告确立的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预期目标是增长6.5%-7%。
从追兵看,青岛身后的郑州、长沙势头很猛,咬得很紧。2019年,郑州GDP只比青岛低了151.61亿元,长沙也只比青岛低了167.09亿元。如果今年青岛GDP增速比郑州、长沙慢上1个多百分点,那就会被超越。
5月14日,郑州市十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也是6.5%左右。
长沙市政府工作报告确立的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预期目标则是增长8%左右。
如果这些城市实现了各自目标,那标兵的优势将更加明显,追兵有可能实现超越。青岛必须进,而且进慢了都是退。5月14日,青岛召开全市改革攻坚暨“双招双引”会议,提出奋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目标任务。此番,又将6.5%的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写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接受代表委员和全市人民的检验与监督,显示出极大的勇气和魄力。
这场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全省、全国、全球的形势都不容乐观。今年以来,青岛也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保增长的压力前所未有。青岛完全可以顺势调低发展预期,相信能够得到代表委员和广大市民的理解与支持,但目标低了,干部队伍的精气神就弱了,大家憋着的劲就撒了,青岛良好的发展势头就很难得以延续。
确立6.5%左右的增长目标是青岛考虑到疫情的不利影响,综合分析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经充分征求意见、深入论证和慎重研究,做出的重要决策。
2
青岛的底气从何而来
青岛敢于确立这么高的目标,自然是有底气和依据的。
最大的底气来自于“势”。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青岛建设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
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之重任,要求青岛提升核心城市竞争力、发挥港口门户城市优势,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青岛历史性地站在了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壮阔征程。
这就是青岛最大的“势”。一年多来,青岛的变化、青岛人的变化最根本的动力源就来自于这个“势”。
正因为有了这个“势”,青岛才有底气以更高的视野谋篇布局,才勇于肩负起更加重大的使命与担当——奋力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
正因为有了这个“势”,才形成了“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来青岛发展就是站在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新风口”的广泛共识,才能吸引国内外众多的投资人、企业家乐于成为青岛的“城市合伙人”。
正因为有了这个“势”,青岛人的精气神才为之一振,活力、创造力得以释放,心气更高,干劲更足。事业的核心是人,人的精神是巨大的能量,精神力的强大凝聚,就像阳光,一旦聚焦会燃烧出火焰,青岛最大的潜力归根到底正是人的潜力。
一年多来,青岛收获最大的不仅是那些可圈可点的用数字表达的成绩,更是全市干部群众的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的精气神,是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大提升。只要人的目标明确、路径科学、决心坚定、组织有力,就没有不能战胜的困难,没有不能实现的目标。
3
“三驾马车”是主力,“关键一招”是改革
今年以来,同全国一样,青岛也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比如基础设施投资不旺,消费活力总体不足,外贸形势严峻,工业生产持续低迷等,保增长的压力前所未有。
要想实现这一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必须把握大势、担当作为,必须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必须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必须让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都跑起来,必须向改革要动力、向改革要红利。
投资事关经济工作的全链条,去年以来,投资的逆市上扬是青岛经济发展最大的亮点之一,也是实现今年年度经济增长目标最给力的马车。2019年,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6%,增速创近七年新高,创全国35个大城市第一。突如其来的疫情增加了未来的不确定性,资本观望情绪加重,投资意愿减弱,对投资造成明显的抑制。要扩大投资,关键还是用好青岛的“势”,找准投资点。最大的风口是新基建。提前布局的青岛,已经率先起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加快总投资524亿元的20个重点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在“新基建”所涉及的七大领域,青岛都有涉及,不少领域拥有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只要善于发挥好这些优势,就能够抓住“新基建”这轮机遇,重新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
在疫情的倒逼下,工业互联网迎来了加速起势发展的重大“窗口”机遇。青岛举全市之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短期看,既能帮助企业渡过眼前的难关,长远看,又能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让企业在疫情中真正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推动青岛产业转型升级。青岛的设想得到了投资界的广泛认同与极大关注,很多企业、平台都慕名而来洽谈合作事宜。今年1-4月,青岛网签项目527个、总投资6155.8亿元,其中不少是工业互联网项目。
再来看消费马车。消费可以说是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领域,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政策,但消费活力总体不足。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9.0%;青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4.3%,降幅低于全国。青岛前期采取了打折促销、发放优惠券等手段重启消费,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市场信心还没有有效恢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尽快促进消费回升,并给出了一系列实操方案。消费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提升消费能力、转变消费理念、培育消费市场等方面着手,系统谋划,全面推进。
再来看出口马车。随着疫情的全球蔓延,全球经济遭受重挫,供应链中断、海外需求被抑制,国际贸易低迷。联合国5月13日发布的《202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年中报告》预计,2020年世界贸易将收缩近15%。1-4月,青岛外贸进出口增长2.5%,高于全国7.4个百分点。这表明青岛外贸经受住了疫情的冲击。但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外部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外贸形势依然严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多措并举稳外贸。如何稳住,关键是要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轻装上阵。
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要想实现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改革是关键一招。必须进一步强化改革开放创新的驱动作用,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破解发展中的问题,通过扩大高水平开放集聚全球优质资源,通过全面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以开放促进创新、倒逼改革,增强城市发展内生动力和辐射带动力。
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如果还用以往的思维、以往的办法、以往的套路,显然无法应对新矛盾、新问题,更无法实现这样的增长目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转变思维、改造方法,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用生态思维优发展环境,围绕打好15个攻势,精兵强将攻山头,典型引路稳阵地,顶格协调抓推进,深入一线促攻坚。这些打法和路数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关键是要用足,用好。
变动是后来者的机会,谁抓住就是谁的机会,任何自哀、自叹、自怜都是堕落,唯有自强、自信、自觉才有可能成为胜利者!只要敢于战胜自我,勇于迎难而上,善于化危为机,就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就一定可以攻坚克难,乘势而上,实现我们定下的目标任务,在来年交上令人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