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社会助长:定义与例子

核心提示: 海外奇闻趣事,看这里!

周围人的存在对于工作的表现有何影响?

社会助长指的是发现当有旁人在身边时,人们有时会更有效完成工作。

这一现象被发现已经过百年了,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现象会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发生,取决于工作的类型和背景。

关键要点:社会助长

社会助长指的是当有人在身边时,人们有时发现工作表现会更好。

这一观念首次于1898年被Norman Triplett提出。心理学家Floyd(弗洛伊德)在1920年将之命名为社会助长。

社会助长现象是否发生取决于任务的类型:人们体验到社会助力的影响时,通常在做简单或者熟悉的工作。然而社会抑制(指工作表现的下降)通常发生在人们对于从事的工作相对不熟悉情况下。

历史与起源

在1898年,Norman Triplett发表了一篇关于社会助长的重要文章。他注意到一些自行车运动员在与他人竞赛时通常表现的比自己独自练习要好。在查阅了一个自行车协会的记录后,他进一步证实了该想法,一些运动员在其他运动员同场竞技时的比赛成绩好于‘独自’竞技赛(unpaced rides,指独自进行,比完成时间)

为了实验测试是否他人的存在使得人们在任务上表现的更高效,Triplett随后进行了一项研究,该研究被认为是最早的实验性社会心理学研究之一。Triplett招募了一群孩子,并让他们尽可能快的转动卷轴。孩子们需要分别进行独自任务与竞赛任务。Triplett发现40位孩子中,有20位在竞赛中表现的更好,10位表现的更差(Triplett解释为竞争过度的影响),10位孩子在是否竞争状态下的表现无差。换言之,Triplett发现人们在他人的陪同下有时会工作的更快,虽然这并非总是发生。

社会助长总是发生吗?

在Triplett的实验指导下,其他研究者也开始着手对于他人在场对于任务结果表现进行研究,(在1920年,Floyd Allport率先开始使用术语-社会助长)。然后,对于社会助长的进一步研究却导致了相反的结论:他人在场时,有时社会助长会发生,在另一些时候人们在某些任务的表现上甚至更加糟糕。

1965年,心理学家Robert Zajonc提出了一种解决社会助长研究中差异的潜在方法。Zajonc在回顾以往的研究时注意到社会助长通常发生在熟练的行为上。然而对于那些不熟悉的任务,人们通常在独处的时候表现的更好。

为什么会这样呢?据Zajonc解释,他人的存在会使人们更易进入被心理学家称之为显著性反应状态(dominant response,即本质上,我们的潜意识反应or默认反应)。在简单任务上,显著性反应会变得更加高效,从而社会助长发生。复杂任务或者不熟悉的任务上,显著性反应则通常不能给出正确的反馈,从而他人的在场会抑制我们在任务上的表现。

本质上,即当你在做你擅长的工作时,他人的在场会使你工作的更加高效,社会助长发生。对于新的任务或者复杂任务,他人的在场会使你表现的不那么好。

社会助长的一些例子

举个和社会助长有关的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设想观众的在场如何对一个音乐家的表演产生影响。一个才华横溢、获奖无数的音乐家会对观众的到场觉得经历充沛,现场演出效果甚至好过独自练习。然后一个刚刚学习新乐器的人可能会对有人观看表演而倍感压力。换句话说,社会助长的是否发生取决于人们对于任务的熟悉程度。他人的存在会提高熟悉任务的表现,降低不熟悉任务的效果。

题外话:

起初本意是想研究下旁人的关注下,是否会更加认真,也就是更有自觉性。因为发现一般在路上(高铁、飞机)上的时候,阅读时会更认真。做做翻译也会更有动力。本文就是在kfc里,在一堆高中生、一对小姐妹、一对孙俩的陪同下完成。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