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意渐浓!青岛“季报”出炉 经济社会加快恢复!

来源:青岛新闻网    更新时间:2020-05-01 07:59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冲击,全国、山东省相继发布的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疫情对青岛经济运行的影响几何?在青岛市政府新闻办4月30日举行的有关新闻发布会上,青岛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伟发布了今年一季度青岛经济运行情况: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青岛与全国、全省形势基本一致,主要指标增速明显回落。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青岛生产总值为2504.87亿元,同比下降7.1%。

面对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青岛经济运行表现出了较强的坚韧性、稳定性和抗风险、抗冲击能力。

尽管增长速度有些放缓,但从长远走势看,支撑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因素没有变化,疫情的冲击是短暂的、可控的。疫情没有改变青岛发展的强势。

回暖的迹象明显。总的来看,疫情对1-2月份经济影响比较明显,但3月份的经济运行明显好于前2个月。投资、工业、外贸等指标也逐月回暖。

投资延续强势。初步测算,一季度,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较1-2月提高17.8个百分点,其中,3月当月增长12.6%。

疫情没有改变投资青岛的热情。一季度,签约项目429个、总投资5591.5亿元;全市在建项目3358个,同比增加1162个,增长52.9%;全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74家,合同外资35.04亿美元,同比增长18.8%;3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8.6亿美元,占全省的53%,同比增长7.5%,环比增长277%。

工业逐月上扬: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8.8%,降幅较1-2月份收窄10.5个百分点。回暖势头强劲,3月当月生产回升,增长8.7%,高于去年同期增速5.5个百分点。

“外贸基本盘”稳住了。一季度,进出口下降0.3%,基本与去年持平,好于全国6.1个百分点,3月当月进出口增长13.7%,高于一季度14个百分点。

要看到,当前,国内疫情蔓延和扩散势头已被遏制,各项帮扶政策措施效应释放,疫情负面影响不断稀释化解,经济平稳运行、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内在向上的趋势没有改变。随着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将加快恢复。

1

“投资马车”:一枝独秀,后劲很足

企业家、投资人愿意投下真金白银,那是对一座城市最大的肯定。

去年,国家战略叠加、站在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最前沿的青岛,成为投资高地。“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成为对市场、对企业家最有力的感召,和最闪亮的城市名片,“来青岛发展就是站在中国更高水平开放发展的新风口”成为国内外企业家的广泛共识。

感召和共识已经转化为资本的青睐。2019年,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6%,比上年提升13.7个百分点,一举摆脱了2017年7.4%、2018年7.9%的低增长,增速创近七年新高,列全国35个大城市第一位。青岛投资成为备受关注的现象级存在。

突如其来的疫情增加了未来的不确定性,资本观望情绪加重,投资意愿减弱,线下投资活动难以正常开展,对投资造成明显的抑制。

数据明显反映出来。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1%,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1%。一季度各主要城市投资也出现大幅下滑:比如,深圳市同比下降16.1%;上海市同比下降9.3%;广州市同比下降7.4%;成都市同比下降7.2%;宁波市同比下降6.4%;无锡市同比下降5.1%……

青岛的表现可谓一枝独秀。一季度,投资同比增长2.7%。在疫情之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含金量非常高。而且势头相当强劲。一季度投资增速比1-2月份提升17.8个百分点,3月当月增长12.6%。

与此同时,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工业投资高速增长40.1%,同比提升35.1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为20.3%;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同比提升18.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8.9%,同比提升19.9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79.6%,同比提升94.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72.1%,同比提升6.9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增长21.7%,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民间投资增长60.3%,高于全市工业投资增速20.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行为主要源自经济形势、项目前景的判断。民间投资的逆势增长,表明民间资本对青岛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

青岛投资的后劲和潜力,令人充满信心。全市在建和新开工项目数量明显增加,为后续投资提供有力支撑。一季度在建项目3358个,同比增加1162个;新开工项目322个,同比增加47个。

同时,青岛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超前布局一批前瞻性项目,推进工业互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及海水淡化等项目储备和建设。这些都将成为新的投资增长点。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可以说,青岛投资已经“炸开了泉眼”“找到了矿脉”。去年入轨、乘势,今年将奔跑、起飞!这是疫情无法阻挡的。

2

“出口马车”,动力犹在,稳稳前行

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给国际贸易蒙上了阴影。海外需求萎缩,订单不足,给外贸企业造成了极大困难。

从全国看,一季度,货物进出口同比下降6.4%,其中,出口下降3.5%。从全省看,一季度,货物进出口同比下降3.6%,其中出口下降4.5%。

各主要城市一季度进出口也出现明显下降。其中,无锡市同比下降11.9%;深圳市同比下降11.7%;宁波市同比下降10.3%;广州市同比下降5.1%;上海市同比下降4.0%……

青岛外贸去年的表现堪称惊艳,同比增长11.2%,高于全国、全省7.8、5.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与全国、全省一样,青岛外贸也受到了疫情的冲击,增幅有所下降,但整体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全省。

一季度,青岛货物进出口同比下降0.4%,基本与去年持平。疫情之下,还能够站在原地,就是成功。

从走势看,青岛外贸回暖势头明显。3月当月进出口增长13.7%,高于一季度14个百分点。

细看青岛外贸的结构,还能发现更多积极的信号。比如,下降的板块主要是加工贸易和保税物流,分别下降10.7%和25.7%,拖累了整个外贸大盘。这两个板块历来抗风险能力差,波动较为频繁,也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领域。

而更为体现青岛制造竞争力的一般贸易表现不错。一季度,青岛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9.7%,远高于大盘水准,成为青岛外贸的“压舱石”。

而青岛企业多年以来的市场多元化战略正在得到丰厚回报,为稳住青岛外贸基本盘立下汗马功劳。一季度,对东盟、欧盟(不含英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表现出色,分别增长32.7%、6.4%和19.3%,对俄罗斯进出口增长0.3%。这些市场的逆势增长,极大地对冲了其他市场的下降。

此外,青岛一直着力培育的跨境电商在疫情中发挥了威力。一季度,青岛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3.5亿元,增长6.5倍。其中,跨境直购出口1.7亿元,增长20.2倍;网购保税进口1.8亿元,增长6.7倍。

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对全球生产和需求的冲击还将呈现新的特点。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稳定国际市场份额的做法,取得了一定成效。要进一步稳住外贸基本盘,既要把握疫情对外贸的短期影响,更要着眼于长远的未来,把握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动向,找到更好发展对外贸易的着力点。

3

“消费马车”,受到抑制,正在重启

消费是疫情之下受影响最为直接、最为显著的领域。

从全国看,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80亿元,同比下降19.0%;

从全省看,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00.7亿元,同比下降15.2%。

从全国各主要城市看,深圳市同比下降22.9%;上海市同比下降20.4%;无锡市同比下降17.3%;广州市同比下降15.0%;宁波市同比下降13.8%……

作为旅游城市,青岛消费受到疫情的影响较大。一季度,青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4.3%,好于全国、全省4.7、0.9个百分点。

批零住餐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等降幅较大。一季度,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下降46.1%,3月当月下降54.0%,比2月当月降幅收窄29.3个百分点;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下降30.1%,3月当月下降29.4%,比2月当月降幅收窄35.9个百分点;文化艺术业下降58.6%、体育业下降51.4%、娱乐业下降82.6%。

疫情期间,居民消费活动受到较大抑制,一季度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下降5%。

但也有亮点,那就是网络消费受到热捧,保持高增长。一季度,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销售额83.6亿元,增长12.9%,占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比重达到26.6%,拉动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增长2.6个百分点。传统商超积极扩展网络销售业务,实施线上线下销售融合,在多项促消费政策措施实施下,取得初步效果,一季度销售额下降8.9%,3月当月下降15.8%,比2月当月降幅收窄23.9个百分点。

为了重启消费马车,3月23日起,青岛启动“2020青岛百日万店消费季”活动,主要围绕购物、餐饮等10大板块,开展为期100天的“消费季”促消费活动。活动期间,商家打折促销让利;消费者得实惠,还可享受消费奖励;金融机构将推出促进消费金融产品;而政府则给予真金白银的财政支持。

多方合作,为的就是千方百计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把疫情对市民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让消费马车重新跑起来。活动首月,青岛重点商超客流量较疫情初期增长一倍以上,销售额增长30%左右,形成了消费稳步回暖的良好势头。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马车作用关键。消费引擎一旦“哑火”,经济航船必然动力不足。眼下,企业复工率不断提高,尤其是规上企业几乎全部实现了复工。复工难,但更难的还是复产,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均未达产,原因无外乎是手上没有足够订单。消费端不振,市场关门,商品卖不出去,又怎么会有订单?

但消费马车要完全重启,并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难度很大,需要综合施策。

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近期境外疫情又带来输入性传播风险。消费不振,市场不旺,订单不足,外贸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复产率不高,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诸多困难,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

同时也要看到,国内疫情蔓延和扩散势头已被遏制,各项帮扶政策措施效应释放,疫情负面影响不断稀释化解,经济平稳运行、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内在向上的趋势没有改变。没有必要过分悲观。

青岛要做的是从眼前的危机、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推动青岛在新一轮城市竞争重构和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中垂直崛起。

作者|沈默

责任编辑:孙丽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