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志愿者:轻微反应已恢复 现在身体一切正常

来源:环球网    更新时间:2020-03-23 10:01  

“报名成为志愿者,本身没有什么崇高目标。作为一名普通的武汉人,在疫情期间已经在家隔离了50多天,先是为武汉前期的悲惨遭遇感到难过,后来又因为全国人民和各地医护人员的援助无比感动。所以,在网上看到新冠疫苗招募首批临床志愿者的信息后,就马上报名了,就是想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番话的陈凯今年36岁,是武汉一名小店主,3月19日,他注射了低剂量的新冠疫苗,现在正在隔离点接受14天的隔离观察。

对于注射疫苗的安全性,陈凯并没有什么担心。但妻子刚开始还是有些担心风险。“我给她看了相关新闻报道和一些科普说明,她也就放心了。新冠疫苗是军科院陈薇院士的团队研发的,对解放军我们天然就有一种很放心的感觉。而且,陈薇院士第一个注射了疫苗,我非常敬佩,更有信心了。所以看到招募信息,没犹豫就报名了。”陈凯22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说,他当然不能否认会有某些未知风险。“但这不就是志愿者参与试验要承担的吗?既然报名参与进来,肯定是了解了相关可能的风险才做出决定的。如果有意外情况,会有知名医院的专家团队第一时间对症治疗。只是对于这个风险,个人认为并没有太高几率。我相信科学。”

新冠疫苗志愿者陈凯接种疫苗

据陈凯介绍,在报名之后,他被通知18日下午去做体检。先测体温,然后试验组专家详细讲解知情同意书,他签订同意书之后,才正式开始体检,项目包括抽血、心电图、核酸检测、CT等。这些项目完成后,就可以回家等待。如果这些指标都合格,就继续复查。“体检时,军科院团队的专家亲口告诉我们,他们也注射了疫苗,一切正常。”陈凯说,19日早上,他接到电话去复查,包括抽血测血糖,做问询筛查等。如果所有检查都合格,就可以正式入组试验,排队打疫苗了。因为检测项目很多筛查严格,一些志愿者因为体检不合格而不得不退出。

首批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共计划招募108人,分低中高三个剂量组,每组36人。陈凯排在低剂量组的第011号,需要在左胳膊上打一针新冠疫苗。“打针的时候,我没什么想法,也不害怕。就是摆好姿势,等护士打针,让记者拍照记录。”观察半小时没有异常反应后,志愿者们就被送到隔离点隔离14天。其间,志愿者不能出房间门,一日三餐会由护理人员按时送上门。

打针后第一天,陈凯有一点轻微反应。体温升高了一点,头有点晕。“都是打疫苗后常见的普通轻微反应,24小时之后就慢慢恢复正常了。昨天身体状况就一切正常,晚饭后还在房间里慢跑了一个半小时。”

14天隔离期间,陈凯需要每天都填写记录卡,记录身体状况和体温情况。14天之后,如无异常反应,就可以回家了。据了解,完成整个研究大概需要6个月,按照研究方案要求,参加该研究的每位志愿者于首针免疫前7天内完成一次入组前访视,专家之后将在志愿者接种当天、第3天、第7天、第10天、第14天、第28天、第3个月和第6个月各进行一次研究访视,共计9次。

据陈凯观察,目前的志愿者以30岁以上人群为主,男性多一些。志愿者们还自发建了一个微信群,大家在群里会沟通各自的身体状况,互相鼓励,聊聊天,开开玩笑,发发红包活跃气氛,还会组织团购一些个人物品。

有媒体将首批新冠疫苗志愿者称为“探路者”,陈凯如何看自己在此次疫情中发挥的作用?“就是作为普通的武汉人,希望在抗击疫情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这肯定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是我一生都不会忘记的事。我也为自己感到自豪。”

但陈凯最近两天因为抖音上的一个标题党视频,心情有些郁闷。那个视频的标题是:“新冠疫苗试验志愿者:打完后低烧头晕肌肉酸痛”。“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些都是轻微的正常反应,而且很快就恢复正常了,没想到会被某些视频平台用这样的标题断章取义,强调渲染,误导公众。因为这件事,我今天给亲朋好友报了一天平安。”

此前还有一个网络视频中写道:“23岁以下55岁以上女性志愿者优先。”结果引发网友热议,说为什么这样的试验要女性优先。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女性优先是因为现在的志愿者中男性占多数比例,为了让试验更具广泛性和代表性,各个性别、年龄段都要有一定比例。而近期,23岁以下、55岁以上及女性群体的比例人数不足,所以才这样强调。

陈凯表示,在志愿者群里,大家因为这些“标题党”视频搞得心理不舒服。“志愿者都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希望,但这样一来,会让公众产生担心,认为疫苗不安全,这不是实际情况,也不是我们的目的。希望一些网络媒体能更严肃、严谨地对待和疫苗有关的报道。”

责任编辑:孙丽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