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鼠年,新冠病毒突袭武汉,一场规模空前的遭遇战不期而至,这一突如其来的凶讯顿时把全国人民的心揪紧。平度市吕剧团副团长杨冬梅也和全国人民一样,心系武汉,感同身受。特别是当她看到举国上下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同舟共济驰援武汉的新闻报道,更唤起了她为抗疫奉献爱心的激情。
艺术是穿透黑暗的阳光,是激扬斗志的力量。职业的使命感使她产生了如下想法:眼下,到社会上进行面对面的演唱是不可能了,但把自己的说或唱制成视频,通过网络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不也是对抗疫的一种支持吗?这时,正好她在微信上发现了一首抗疫长诗,这是她熟悉的一位军队老领导写的。她认为这首诗写出了党中央对抗疫的决心,写出了全国人民患难与共、协力抗疫的动人场面,也颂扬了逆行者赴汤蹈火、首战有我的英雄壮举,如果用朗诵的形式传播出去,必将能更好的起到鼓舞斗志、坚定必胜信心的作用。于是,她便开始研究和练习用什么样的语气,怎样起韵落韵,怎样把握节奏,以掌握朗诵的基本方法。可是,待朗诵练熟,新的问题又来了,背景音乐的衔接,视频的合成,这些自己都干不了。怎么办呢?情急之下,她采取了四处求人的办法,利用晚上空余时间让人家帮助制作。就这样,一个饱含自己满腔心血的视频终于制成,并传向了社会,鼓舞着人们去应对疫情的挑战。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自疫情爆发以来,前方的形势始终牵动着她的心,她每天晚上坚持看新闻,直到把所有关于疫情方面的播报看完才休息。同时,也注意观察本单位和社会上关于疫情防控方面的动向。当她看到有些人随着疫情形势好转,产生松懈麻痹情绪时,一颗稍微稳定的心一下子又提了起来。她感到,当前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稍有松懈,将会前功尽弃,自己有责任向社会发出呼吁,引起大家的警醒。她立即请写诗那位老领导按自己的想法写了一个《疫不灭病不除不下征鞍》的豫剧唱段,告诫人们眼下仍然是大敌当前,不能盲目乐观,必须提高警惕、严防死守、坚持到底。豫剧是我国五大剧种之一,覆盖的地域比吕剧要大的多,但在吐字行腔方面都与吕剧有着很大的差异。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苦练,终于克服了“隔行如隔山”的困难,用唱吕剧的嗓子唱出了豫剧的韵味。由于这个唱段视频出炉的恰逢其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收到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许多社区、村庄和大院,都连接到高音喇叭上播放,为许多思想麻痹的人注射了一针清醒剂。可让人们想不到的是,就在她练这个唱段的那些日子,她一直在医院里为婆婆陪床,是自己见缝插针练出来的。
杨副团长时刻关注着前方的形势,前方英雄们的悲壮事迹也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她,这也让她萌生了一种心愿,要为前方的英雄们献上一首赞歌。为了减少求人的麻烦,她从网上下载了“剪映”,向同事学习制作视频。视频制作学会了,又开始写唱段,写了几次总觉得不满意,这时,她又想起了写诗的那位老领导,但心里却反复琢磨着三番五次麻烦人家行吗?人家拒绝了怎么办?但当她在电视上看到有1700多医护人员受到病毒感染,多人医治无效而去世的消息,特别是听到一个小女孩失去当医生的爸爸,撕心裂肺的哭声时,再也坐不住了,含泪打通了那位老领导的电话。老领导痛快的答应了她,第二天就根据她的要求写出了命名为《抗疫英雄赞歌》的吕剧唱段。为了把这个视频搞好,她不知道练了多少遍,录了多少次。没有录音设备,她就用两部手机调节录音效果。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如愿以偿,用她那委婉的吕剧韵调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和对前方英雄们的一片深情:
看疫情如云散春光在望,
问一声前方战友你可安康?
除夕夜舍生死逆行而上,
几十天战瘟疫力挽国殇。
祝你们身无恙早日归航,
原爱心化杜鹃香透两江。
英雄的壮举铭刻在丰碑上,
悲壮的赞歌永远在为您唱。
这饱含深情的《抗疫英雄赞歌》随着网络传向祖国的四面八方,让许多人听后流下了滚烫的热泪。
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3LJHRtmElyPoz00ziugTQw(点击查看)
相关链接:
杨冬梅,1994年毕业于山东戏曲学校,2016年晋升为国家二级演员。她爱岗敬业,凭着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先后主演了大型现代吕剧《刘谦初》中的张文秋和《菜王当家》中的春英等角色,深受群众好评。她脚踏实地,心系父老乡亲,每年下乡演出都在200场以上,被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表彰为“送演出下基层先进个人”。
让艺术与时代同频共振,这是她最大的愿望。自2013年担任副团长分管剧团业务以来,她刻苦学习,让思想始终居于时代发展的第一个浪头上,努力去创作一些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作品。2015年,她在《人文天下》杂志上发表了《吕剧表演演变的现代启示》一文,深入探讨了艺术生命力的根源之所在,鲜明地提出了“说北京话,唱地方戏,跟时代走”的主张。在她的倡导和参与下,平度市吕剧团近几年先后创排了《抓典型》、《乔迁之喜》、《星星跟着月亮走》等剧目,不仅在山东省、青岛市的历次汇演中拿到了不俗奖项,而且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在她紧跟时代步伐,真情回报社会的努力中,也让人们记住了这样一个名字---杨冬梅。
通讯员 王浩宇 潘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