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2月12日讯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即墨区第三人民医院承担了即墨城区3处街道办事处40万人口的疫情防控任务。截止2月11日,在即墨区确诊的8例新冠肺炎病人中(这8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其中半数以上居住在即墨城区第三人民医院辖区内。
48岁的王亚东是即墨区第三人民医院领导班子成员,作为该区卫健局城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站的一名副站长,他也是该系统在即墨疾病预防控制专业职称最高的主任医师。他所分管的通济片区位于该区核心区域,同时聚集着中国江北地区最大的服装市场、当地最大的小商品城、装饰材料城、佳家源、利群、宜居广场等十几个大型市场、商场,总人口达20万人。这个片区流动人口多、情况复杂,而且是湖北等疫情较重地区人员居住最多、最为集中的区域,而城区这几例病例又都在他分管的片区内,疫情防控难度非常大。
从启动疫情防控紧急任务后,王亚东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只要接到指挥部通知,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他都在第一时间毫不犹豫赶回单位,参与调度疫情处置;现场处理完疫情后,又要赶回到单位汇总、分析、上报。至今已经连续工作了20多天,经常24小时值班处理疫情,有时要连续工作超过36小时,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到五个小时。
即墨三院辖区内范围广、站点多,隔离点管理、外出监测、疫点消毒、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与区流调队伍的分工配合等各项工作任务繁重。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王亚东身兼多职:不仅要参加医院指挥部的疫情研判、办事处指挥部的疫情调度以及上级各种防控会议,还负责辖区内防控措施落实、防控知识培训、督导各单位科学防控建议等。每当处理完一天的防控工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都要在晚上十点以后。因为担心睡沉了会漏掉重要疫情信息,疫情防控以来他每晚都是蜷缩在沙发上休息。
某日19点,王亚东接到发热群众的咨询电话,他首先询问了居住地,正是已有确诊病例的某小区。凭着职业敏感,他马上指导拨打了120。深夜11:00,刚刚回到家中的王亚东突然接到疫情通知:四个小时前那例发热病人经过专家组研判被确定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疫情就是命令!王亚东马上转身赶回单位即墨区第三人民医院:召集队伍—穿戴防护服—配齐消毒物资,15分钟内达到了某小区。
到了那位疑似病人的家门口,其家人却根本不配合、拒绝开门。开始电话还打得通,后来干脆关机。王亚东一边敲门一边宣讲,从家中可能存在的病毒危害讲到国家法律政策,门外的口干舌燥、心急如焚,门内却沉寂无声、毫无回应。凌晨3:30分,消杀队员罩在密不透风的厚厚的防护服内已经接近4个小时,衣服都湿透了,而口罩一旦湿透就失去了防护作用。为了减少队员风险,王亚东要求消杀队先回三院重新防护,自己继续留在这里。
零下3度的寒夜,冻得双脚生疼,实在受不了,他就到车上暖和几分钟,然后再回到门口继续敲门、沟通。他拨打了无数电话,试图通过各个渠道来联系到那家人,始终未果。天渐渐亮了,王亚东越来越紧张,他担心一旦天亮,如果这家人悄悄开门外出,就会增加全区人民的风险。7:00公安民警接到消息出动介入,那户人家在法律的威严面前终于开了门,王亚东在这里已经整整守了一夜。
上午9:00王亚东带着二次出动完成任务的消杀队伍返回医院,其他人可以稍作休整,而他急着完成疫情研判、分析汇总、处置情况报告等一系列后续工作。这对于去年九月份刚刚做完心脏手术的他,比别人更多了几重辛苦。因为,他现在还处在手术恢复期,需要定期复诊。
同为医务人员、同样坚守在防控一线的爱人刘红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儿子每天不管多晚都等他回家一起吃饭才放心;院领导商量找人分担他的工作;同事们也都劝他注意身体。王亚东总是笑着说:“现在,我们都是上战场的战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我是片区责任人,又是主任医师,作为一名从业28年的老兵,从职责和专业来说,我都不能退。对,不打胜仗绝不退!”
我们相信:有许许多多像王亚东这样拼命坚守的战士在,这一场战“疫”我们一定会赢!(记者 宋新华 通讯员 吕栋 冯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