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由张火丁演绎的《霸王别姬》一经面世便掀起文艺圈的千层热潮,京沪两地的演出实名限购且一票难求,火爆场面令人叹为观止。2020年1月17日,张火丁携《霸王别姬》再度归来又现盛况,三次谢幕加唱仍无法满足观众的热切期待,大幕闭合已久,满场的观众痴痴守候,不愿散去……《霸王别姬》的“火”,让人们感叹经典的恒久魅力之时,也为京剧传承与发展的历史命题再注入几分有温度的思考。
经典新绎 有“胆”更要有“识”
京剧《霸王别姬》取自昆曲《千金记》,最早由尚小云、杨小楼合演,时名《楚汉争》,后经梅兰芳先生的多次打磨成为京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传统经典剧目。《霸王别姬》讴歌了项羽与虞姬两性间真挚的爱情,揭示了民心向背决定成败的历史规律,蕴含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物开太平”的人格与精神。
经典之为经典,正是前辈艺术家们不断整合、打磨、精进的结果,经典需要传承,其精神价值更应当被赓续发扬。经典新绎,需要艺术家的“胆与识”,胆乃魄力,识为才智,两者合之双美,缺一不可。古往今来的艺术大师无一不是有胆有识之士,他们的经典传世佳作俱是善于继承、敢于创造的结果,梅兰芳“移步不换形”的理论至今仍被奉为戏曲改编之美学圭臬,程砚秋用“新鲜而不陌生”道出创新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这个时代,幸有如张火丁这样的艺术家们沿着大师的足迹,“亦步非亦趋”地走在传承经典的道路上。伫立在今天的时代高度,张火丁将敬畏经典、传承经典的初心熔铸在对作品的选择、加工、整理之中,运用其独特的审美个性和艺术风格重新诠释经典,为经典赋予新的美学魅力,由此,舞台上才诞生出颇具程派意蕴的白娘子、祥林嫂、江姐、祝英台,以及今日之虞姬等令人过目不忘的经典人物形象。张火丁用她的胆识和定力拓宽了流派传承与发展的路径,为当代艺术的守正创新作出最好的诠释。
张火丁延续了前辈艺术家们以“角儿”为中心的创作传统,她亲身参与到每一个新剧目的排演中,亲力亲为改编剧本、介入导演创作,最大程度发挥“角儿”在戏中的主导作用。从起初成立的张火丁工作室到如今的张火丁京剧程派艺术传承中心,均有着鲜明的目标和定位,即围绕张火丁个人艺术风格创排剧目,为张火丁量身打造符合其审美风格、艺术气质以及个人优势的作品。团队里大部分是和她合作很多年的“老人”,为火丁写了二十年唱腔的万瑞兴、一路扶持火丁成长的国家京剧院导演任凤坡、高牧坤以及长期与火丁合作的演员、乐队演奏员等等;常年的磨合已在彼此间形成默契,他们深谙张火丁的艺术风格、气质甚至习惯,每一个创作环节紧密有致,合作有序,主角中心制的“高能产出”,为当代京剧舞台留下了一出出“叫好又叫座”且值得被传承的程派经典好戏。
京剧流派 “流”得动方能传得久
京剧最早就是以创新的姿态进入人们的视线。在其诞生之初,各大徽班依据自身的不同条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分化出各自的特色,京剧流派由此衍生,之后在历代艺术家的革新创造中将流派风格发挥极致并广为流传。一出《玉堂春》,“四大名旦”都演,但呈现各异;一出《失空斩》,“四大须生”皆唱,却韵味有别——正因名角儿们差异化的精彩诠释,这些剧目才能成为经典并传唱至今。当下,京剧的流派如同群峰壁立,各美其美,后继者却过于自封,只求忠实继承,而不敢逾越“雷池”,如此画地为牢,实难使京剧得到长足的发展。流派要“流”得动,方能传得久,只有通过相互吸收借鉴、美人之美,才能在代代相传中永葆流派的生机与活力。
排演《霸王别姬》,张火丁有着自己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表达方式。她深植经典之根,灌铸程韵之魂,借鉴梅派之美,美美与共,交融互合。她充分开掘虞姬人物性格,在表演上细致地描摹人物心理矛盾变化,着墨展现虞姬情感的激荡起伏,以情感人,意味隽永。同时,她将程派的唱腔、念白、身韵、做工等程式特点合情合理地糅在戏中,让观众在熟悉的剧情里感受到了别样的虞姬风采。张火丁塑造的融“梅”“程”艺术精华于一体的新的虞姬形象,爱情纯真高洁,胸怀民情民心,认识和审美价值,着实令人赞叹。
有“好儿”,有“座儿”,这就是一部戏成功的重要标识。从这两点来看,张火丁排演的《霸王别姬》是成功的,然而,张火丁并未止步于此,每一场演出后,她都会静心沉淀、悉心反思。总观《霸王别姬》的三场演出均有不同改进,其中不乏对业界专家及观众意见的吸收,但凡有益的,张火丁都会听取、采纳并积极完善。诚然,张火丁以精湛的艺术和独特的个人魅力收获无数观众的喜爱,但其可贵的创作态度和坚定的艺术追求,才是观众始于认同而后对她一路守护、追随的重要原因。
每一个高光时刻,都经历了漫长艰苦磨砺的岁月。张火丁用十年铸就的“利刃”划破长夜,在京剧史上留下一道璀璨夺目的光芒。李华裔,供职于中国戏曲学院研究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