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类型片打开广袤想象空间

核心提示: 把电影当美食,带你钻进胶片,品尝电影中的人生百味。

截至昨天,据猫眼专业版显示,2019年中国票房大盘突破了625亿元,超过了2018年的总票房609.76亿元。

2019年中国票房超10亿元的15部影片中,有10部是国产片,头部效应显著。年度票房排名前五位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复仇者联盟4》《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总和达197.2亿元,在总票房中的比重超过30%。其中四部为国产片,并完全分属于四个不同类型。

在中国电影市场喜人数据背后,是结构性变化催生的磅礴“热量”。科幻片、动画片等国产电影新类型异军突起,成为拉动票房增长的重要动力;而郭帆、饺子等新生代导演则给中国电影创作注入了新鲜活力。专家认为,《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类型片成功的意义不仅在于创造了新的票房纪录,而且为相关类型电影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点。在类型电影的生产和创作中,中国电影人不断探索传统文化精髓和主流价值的有效转化方法,找到在中国文化语境下的“原型故事”,与当下观众达成情感上的共鸣,并在此基础上塑造出令中国观众认可的角色,赢得了市场,赢得了口碑。

浓浓中国味赋予国产类型片独特的精神气质,与观众达成情感共鸣

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风起云涌,高潮迭起。年初,《流浪地球》拿下46.5亿元票房,代表着中国硬科幻电影迈出了扎实一步;暑期档,《哪吒之魔童降世》以49.7亿元的成绩,捅破了好莱坞设下的动画电影中国票房“天花板”;《烈火英雄》《中国机长》接踵而来,实现了国产电影对灾难类型片的新突破。它们逐渐补齐了中国类型电影的“短 板”,使“零 经 验”“没 有 先 例”“无 参照系”不再成为电影创作裹足不前的“挡箭牌”。

国产类型片在2019年屡获突破并不突兀,浓浓的中国味道赋予了这些作品与传统好莱坞商业大片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

《流浪地球》中当人类面临危机时,中国人的选择是带着地球“流浪”,对土地的眷恋引发观众强烈共鸣;“软科幻”电影《疯狂的外星人》创造了本土化的语境,让外星人经历中国普通百姓的世俗生活,被网友认为是“中国人第一次抢夺对外星人电影的解释权”;《中国机长》《烈火英雄》则以真实事件为蓝本,结合主流价值和主流市场,弘扬中国精神。“这些电影并非在传统类型片既有框架下掺入一些中国故事,而是‘挪用’好莱坞类型片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抵达表明中国态度的核心诉求。”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副教授赵宜认为,国产片对类型片的“挪用”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亦是本土电影从市场成功向文化成功转型的标志之一。

如果说《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初步探索了东方哲学与科幻题材的深度融合,《中国机长》《烈火英雄》为讲好中国英雄的故事提供了新的创作范本,那么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代表的中国动画电影则根植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创作沃土上,不断开新花、结硕果。事实上,“中国风”已成为近年国产动画的创意源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深挖中国神话的IP“富矿”,《大鱼海棠》的灵感来自庄子的《逍遥游》……“哪吒”正踩在“国漫”发展的时间线上,截取《封神演义》的故事,进行了富有现代意义和人情味的创新。在“哪吒”一枝独秀的同时,《白蛇:缘起》《罗小黑战记》《江南》等不同题材、风格的动画影片形成涓涓细流,最终汇聚成2019年的“国漫”新潮,让中国动画电影与时代同频共振。

新类型新导演同发力,叙事手法和艺术表现更贴近年轻人现实生活

科幻片、动画片在2019年的异军突起,使得以往占据国产电影票房榜前列的喜剧电影稍显落寞,2018年有5部国产喜剧片挤进票房前十,今年则缩水为2部。这种转变也意味着“大IP+流量明星”的运作模式正面临着风格转换,大浪淘沙后沉淀下来的是更有诚意和创意的电影作品。与这些作品一同站到聚光灯下的,是郭帆、饺子、陈国辉、曾国祥等一批新生代导演,其中不乏“半路出家”的青年电影人。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年轻观众已经成为电影市场消费人群的主体。新观众期待电影类型的更新换代,也呼唤电影创作者的观念转变。新生代导演能更敏锐地察觉当下观众的兴趣点和审美趣味的变化,更熟练地运用数字技术制造视觉盛宴。《流浪地球》有2000多个特效镜头,美术置景最终展开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哪吒之魔童降世》有1318个特效镜头,共设计了100多版哪吒形象,片中所有主要角色仅面部就有近千个细节点。他们的叙事手法和艺术表现也更贴近年轻人的现实生活。在赵宜看来,这一点在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中尤为明显,“大圣”和“哪吒”恰恰回答了困扰“国漫”多年的问题——它的核心观众到底是谁。“年轻观众熟悉‘电影宇宙式’的叙事方式,理解不羁少年向完美英雄的转变过程。当电影回应青少年的成长问题,对接年轻人的生活经验,展现青年一代对世界的看法时,就能引起90后、00后的共鸣。”

《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电影冲上新高度,为中国电影打开了广袤的想象空间,但个别影片的突围无法代表该类型电影的整体崛起。专家提醒,类型片发展一方面亟待电影工业的制度化、机制化、规范化支撑;另一方面,电影工作者也需要沉淀、思索,找寻个性化的创作方向和路径,并以工匠精神打造经得起市场考验的精品。如果在市场每年都能出现两三部高质量作品,在质与量的双重稳定基础上,类型片产业化才能真正水到渠成。记者 宣晶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