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青岛市科技局围绕“优化流程再造,深化科技管理改革”主题,在青岛国际新闻中心组织新闻发布会。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吕鹏向媒体发布相关情况与数据。今年以来,市科技局围绕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不断推动流程再造、制度创新、服务提升,通过改革手段,着力打通制约科技创新的痛点、堵点,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建立“局区(市)会商”机制
再造科技计划管理流程
近年来,社会普遍反映科技资源配置存在“撒芝麻盐”现象,以往我们的科技计划项目中10万、20万、30万的项目每年大约有160个左右,资源配置分散,绩效不高。针对这个热点问题,我们大刀阔斧,以市场化思维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出台改革方案。市科技局聚焦全市科技创新重点产业,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将160多个以论文和专利为验收成果的零散小项目全部砍掉。建立“局区(市 )会商”机制,加强政府主动布局,结合区市优势特色产业,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市区两级政策叠加,着力培育能够在全国排到前一两名的头部企业,支持头部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立创新联合体,形成协同创新机制。通过改革项目评审和立项机制,市科技局在项目遴选立项时进一步加大企业界、基金界、咨询专家的参与度和话语权,今年在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指南形成过程中邀请10余位投资、管理、技术专家参与论证,将成果转化、产业落地作为主要评价标准。探索实行“以赛代评”,以创新创业大赛结果取代创新创业项目评审。坚持放权松绑,简化事前程序,进一步简化各类项目材料报送和预算编制。优化事中监督,减少或取消项目执行期检查、抽查和审计次数,对项目变更、资金调整的权限能放则放。强化事后评价,规范项目验收管理,分类开展绩效评价,作为后续支持依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升级打造创新创业共同体,对海洋生物医药、高速列车、智慧生活、军民融合等4个创新创业共同体牵头单位,下放项目立项权和资金分配权。建立平台化推进机制,由原来的依靠创新中心单一牵头单位组织项目,转变为共同体利用市场空间打造集聚平台,实现价值倍增。
简化业务办理流程 外籍人才“扎堆”来青岛工作
部分企业反映技术合同认定、外国人工作许可办理时限长等问题,青岛市科技局简化工作流程,大幅压缩办理时限,两项办理时限均达到全国同类城市最短。一是优化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流程。降低服务办事成本,全市各技术合同服务点实行上门收取、登门送达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服务,实现技术合同服务对象“零跑腿”、“零负担”。大幅压缩办理时限,对主要用于办理免税、符合认定登记条件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合同登记,由30个工作日缩短至当天办结;对其他技术开发、转让、咨询及服务合同由30个工作日缩短至7个。按照应放尽放原则,推动区、市设立技术合同登记机构,对单笔成交额在1000万元以下技术合同,由区、市技术合同登记机构进行审查和认定,先行在西海岸新区、市南区以及蓝谷进行试点。二是优化外国人工作许可办理流程。目前,我市现有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受理窗口1个,年均办理业务8000件,办理量占全省一半以上。为加强外籍人才引进,今年对外国人工作许可业务进一步加以优化,一方面,将办理时限由国家规定的25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另一方面,对长期(超过90天)来青工作外籍演职人员,取消学位、工作经历、年龄等限制,适当放宽办理门槛。1-11月,办理外国人工作许可7245名,其中高端(A类)外籍人才1054人,占全省71%。青岛市第八次成功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十强名单。
优化科技服务生态 打造全产业链创新孵化平台
对标国内先进城市,我市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较少、高端科技服务机构缺乏、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对此,青岛市科技局在科技服务提升上下功夫,着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升级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2.0版,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高新技术企业库、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库,形成“培育一批、服务一批、推出一批、认定一批”的培育机制,全年高企总数预计突破3600家。启动高企上市培育行动计划,成立高企上市服务联盟,为入库高企开展上市前培育和专题辅导,新增上市高企4家,总数达24家,海尔生物医疗成为我市首家登陆科创板企业。全面推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税收减免优惠等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全市4252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1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3%和98%,659家高企享受所得税减免20.66亿元。在传统金融领域,通过“科技贷”“高企贷”“投保贷联动”“专利权质押保险贷”四个科技金融产品,累计为1099家中小微科技企业提供贷款36.8亿元。在创新金融领域,积极招引基金,安排银企对接。设立科创母基金,总规模500亿元,首期120亿,重点支持成果转化及高端科技产业化项目培育,明年1月将投出第一批项目
同时,市科技局积极引入知名科技服务机构,以平台思维打造标杆孵化器,推动孵化器由“量”向“质”转变。已引进启迪、华夏基石、春光里、创业黑马、中国科技开发院等优秀孵化机构,大力支持柠檬豆等本土孵化器,争取三年内打造十家标杆孵化器,在日本、以色列、英国、意大利等国家依托合作企业设立离岸孵化器。改革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形式,首次设立深圳赛区,促成投资意向47项,深圳赛区获奖的6家企业与我市签署落户意向书。
最后,开展产学研对接专项行动。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信息不对称问题,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200余场,发布成果近2700项,达成合作意向530余个,合同金额超2亿元。加快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全市技术经纪人达到839名。面向全球配置创新资源,海尔亚洲研发中心成为我省首批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来源:青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