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才聚集高地!今年青岛事业单位招才引智6000余人

来源: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更新时间:2019-12-13 09:35  

1

全市事业单位招才引智共6167人,本科以及上学历占比超过八成;聚焦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以及基层人才缺口,广发“招贤令”……今年以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聚焦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发起“招才引智”攻势,围绕“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干部人才标准,摸清人才需求目标,优化招才引智政策,突破现有框架束缚,搞活选才引才机制,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不断提升事业单位招才引智效率。

两次集中统一招聘吸引12万余人报考

外地人才报考人数首次过半

2019年组织开展2次集中统一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面向全国选调选聘高层次人才,市直单位、各区市自主组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55次,吸引12万余人报考。外地人才报考占比超六成,近年来事业单位招聘中外地报考人数首次过半。“来了就是青岛人”的城市发展理念获更多外地人才青睐,彰显出城市人才集聚力不断增强。

据统计,2019年全市事业单位招才引才共计6167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5023人,占引进总数的81.4%;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1399人,占引进总数的22.7%,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99人;引进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岗位的124人。

聚焦教育卫生领域及基层人才缺口

拓宽人才招聘渠道

面对我市教师人才缺口,全面树立“抢”招意识,加大教师人才队伍招才引智机制方式创新,大力拓宽优秀教师人才补充渠道。通过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选聘优秀骨干教师等方式,2019年全市招聘引进各类教师人才共计2634人。主动走进全国六所教育部部署师范大学,面向公费师范生定向开展校园招聘,招聘签约2019届公费师范毕业生256人,占到2019年全省公费师范毕业生总人数的70%,提高了我市教师人才队伍层次,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水平。

卫生健康系统出台《2019年人才工作实施方案》,确立1个主攻山头和10大攻坚任务。主动“走出去,请进来”,瞄准两院院士、高端人才,开展招才引智对接洽谈。借助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2019世界华人医师年会等契机,广发“招贤令”,发布各级各类人才需求2000余人次。在10多个重点城市举办10余场次高层次人才双选会和校园专场招聘会。截止9月30日,卫生健康所属各单位成功引进1个国内著名生殖医学高层次人才团队,柔性引进1个国外心外科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或柔性引进来自上海、深圳、南昌等具有国家或省级专业水平的卫生专业高层次人才20名,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5人、优秀人才8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7人。通过校园招聘录取385人,通过公开招聘录取1046人。

加强基层服务人员招聘政策支持力度。通过优化公开招聘工作机制、放宽岗位招聘条件和完善政策保障措施,积极破解基层事业单位招人难、留人难等问题。今年我市组织的两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各区市均拿出一定数量的招聘计划,招聘服务基层人员。2019年基层事业单位招聘报考总数为83417人,占全市报考总数的70%,全年招聘录用4388人,占全市招聘录用总数的71.1%。招聘录用人员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3466人,占聘用总数的79%,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708人,占聘用总数的16.1%。

下好高校招聘“先手棋”

发布岗位需求2139个

聚焦十五个攻势人才需求目标,发起“青岛英才季”活动,制定2020年事业单位校园招聘计划,统一部署实施事业单位“青岛招才引智名校行”暨2020年大学毕业生校园招聘工作。本次校园招聘瞄准高学历及紧缺急需专业青年人才,招聘优秀大学应届毕业生。根据人才需求计划,我市已发布2020年校园招聘岗位共计2139个,涉及教育、卫生、环保、金融等行业领域。招聘岗位学历要求在硕士及以上的1066个,其中,要求具有博士学位的岗位251个,还设有高级人才岗位154个。

截止目前,我市统一组织部分招聘单位走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著名高校,举办校园专场招聘10余场。其中,卫生系统已开展的8场校园招聘吸引10000余大学生参加,通过现场考试、考核等方式,有218人通过考核签订录取意向书。同时市人社局利用进高校契机,大力宣传我市人才政策、经济发展、城市发展战略,提高对青年才俊的吸引力,高质量提前抢夺优秀人才。

政策创新服务升级

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

拓宽完善“1+N”招聘模式。依据事业单位类型特点、岗位特点等,分行业、分类别、分层级研究制定不同的公开招聘方法。强化统一公开招聘主渠道,落实多元化自主招聘举措,放活多样化招聘形式。

以优化人才环境,便捷人才服务为目标,制定出台岗位设置管理、人才交流、聘用合同管理、竞聘上岗、绩效考核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打破体制壁垒,破除制度藩篱,不断突破人才发展空间的瓶颈和天花板,畅通各类人才合理流动渠道,充分激发事业单位人才队伍活力,提高人才资源配置效率,培育“三化一型”干部队伍,为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贡献人才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