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间里爬坡迈槛,24小时全天候待命,能揪出地铁列车车底的每一个小隐患……这就是由青岛地铁和中车四方所共同研发的轨道车辆智能检修机器人,目前正在青岛地铁辽阳东路车辆段里进行批量测试。
在青岛地铁辽阳东路车辆段的检修车间,记者见到了正在检修股道里“埋头工作”的轨道车辆智能检修机器人。机器人顶端搭载的4K高清3D相机像一对大眼睛,准确获取待检车辆车底的每一个细节;明黄色的机械臂灵活而稳定,能带3D相机探索每一个角落。
日间运行的地铁每天夜间都要回到检修车间接受“体检”,维护车辆安全的检修工被称为“地铁医生”。目前,车底的检查要靠检修工人在车底弯腰抬头,打着手电筒一点点通过肉眼检查。处于测试阶段的智能检修机器人可以被看做是“地铁医生”的“超级助理”。列车进入检修股道后,机器人开始对车底进行检查,4K高清3D相机获取车底影像,与标准图库进行对比,有时候还会对特殊点通过灰度信息分析,找出车底的异常情况并报警。智能检修机器人装有无线通信装置,可将检修数据实时、可靠地发送至地面服务器,由专职操作人员在地面服务器查看报警,并安排检修人员去车下确认,确保检修效率和检修质量。有了智能检修机器人的协助,“地铁医生”将升级为“专家门诊”,只需要对机器人发出的报警进行车下确认,对确认的隐患进行“治疗”。青岛地铁运营分公司检修2车间电气工程师常城告诉记者,对待隐患和异常,“宁可错杀绝不放过”是智能检修机器人的工作特点,“它的灵敏度很高,因为灯光等原因,个别情况下可能会将正常情况误报为异常,这就需要人工排除。但是,机器人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地方。”
轨道车辆智能检修机器人项目在今年年初立项,目前已经进入批量测试阶段。与此同时,车辆走行部轨旁检测系统也进入了批量测试阶段。车辆走行部轨旁检测系统通过车轨旁的设备,能在车辆通过的同时,完成对车底侧部和车底大部的检查,其工作原理与智能检修机器人大致相同,但重点检查位置不同,二者能实现互补,协作完成车底和车底侧的检查工作。目前,车辆走行部轨旁检测系统测试结果同样令人满意。
伴随着岛城地铁的大发展,地铁车辆的数量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维保问题也日益凸显。传统的人工检修手段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地铁车辆维保要求,采用智能化、信息化的检修手段是解决地铁车辆维保等一系列问题的必由之路。智能检修机器人和车辆走行部轨旁检测系统等智能检修手段在提高维保质量和效率方面都提供了有力保障,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轨道车辆智能检修机器人和车辆走行部轨旁检测系统明年将进入更深度的研究,除了提升其本身的准度、精度外,青岛地铁也将对下一代工业互联网技术在轨道交通运营维护领域的应用,以及智能运维下生产作业模式的升级调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未来智能检修机器人在新线路运营维保中的应用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践保障。(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傅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