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天下第一粮仓”的丰收曲

核心提示: 你喜欢下馆子饕餮还是自己在家DIY美食,你想要的全部都有。

金秋十月,东北黑土地上跳跃着丰收的音符。素有“天下第一粮仓”之称的吉林省榆树市,连续多年是全国产粮状元县(市)。记者连日来走访了当地的一些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在田间地头倾听他们的丰收故事,犹如欣赏一首首丰收曲。

儿子要学无人机 我要学会开农机

头裹方头巾,脚蹬运动鞋,行动麻利,说话干脆,五棵树镇安乐村的李艳红正在自家地里收苞米。眼瞅着一排排挺拔的苞米秆倒下,一穗穗籽粒饱满的苞米装车,这位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又开始盘算起明年的春耕。

作为村里最早采取保护性耕作的农户,科学种田让李艳红尝到甜头。去年大旱,村里不少农户减产,但她的地基本没受影响。说起今年田里的事,李艳红打开了话匣子:“今年夏天虫灾严重,如果不打药,用不了几天庄稼就被吃没了。”为了提高打药效率,李艳红专门请来了无人机植保队进行无人机喷药。然而,由于操作不当,一台无人机撞到树上摔坏了,差点耽误了打药。

那次虫灾过后,李艳红跑去农机市场了解植保无人机,“一定得让儿子学开无人机,不懂技术光靠天吃饭行不通。”

去年,李艳红花了十几万元买了大型玉米收割机。她算了一笔账,让儿子开农机,一垧地一年下来能节省成本2000元。但儿子起早贪黑干,李艳红看着心疼。她说:“今年说啥也要学会开农机,替儿子分担一些。要想种好田,新的技术啥都得会。”

卡岔河畔的“品牌经”

在卡岔河边的保寿镇红旗村,民悦农民专业合作社的200多公顷水稻收割已近尾声。站在田埂上,高标准稻田里埋着供水设施,太阳能除虫灯立在地头。“今年一垧地收了近2万斤有机水稻,又是一个丰收年。”合作社负责人徐禹庆说。

从小务农的徐禹庆说,单纯种植水稻,产品比较单一,他摸索着搞起种养结合。水稻插秧一周后,幼鸭进田。三个月后,鸭子长大上市,40块钱一只,需要排队购买。种养结合不仅使鸭子肥美,稻米也在提质。

这几年,合作社为有机大米注册了商标,取名“鸭寨村”。没有化肥农药的有机水稻逐渐被消费者认可,一斤有机大米能卖到十几元。

通过有机种植和种养结合,一公顷有机稻田的收益要比普通稻田高出4万多元。现在,合作社的50多户社员不仅享受土地流转收益,每年还能得到可观的分红收益。“只有打品牌,产品才能卖得好,不能只关注种地,更要关注市场。” 徐禹庆说。

说到下一步打算,徐禹庆说得最多的就是“品牌”。他说,不仅大米要打品牌,将来也要为稻田鸭打品牌,给合作社打品牌。“如果将来能把红旗村打出品牌,村民就都能过上好日子啦。”

户户“苞米楼子”保增收

在五棵树镇永吉村,家家户户的“苞米楼子”装满了金黄的苞米。种粮大户司海丰正忙着把玉米往“苞米楼子”里搬。

农民口中的这个“苞米楼子”是这几年新安装的科学储粮仓,司海丰今年新建了三个。他说,建一个这样的粮仓要花4000多元,政府补贴将近3000元,自己再拿1000多元就行。“苞米楼子”一般2米多高,1米多宽,由钢制框架加上金属网制成,底部离地面20公分左右。“一个储粮仓能装2万多斤苞米,通风透气,不用担心下雨和老鼠,苞米能储存好几个月。”司海丰说。

前几年司海丰可没这么淡定,那时候他把苞米从地里拉回家就直接堆在地上,上面盖一层塑料膜。由于接触地面,加上通风不好,苞米霉变时有发生,损耗比较大,而且因为不能长期储存,即使玉米价格低,也得赶紧卖。

今年,司海丰一公顷苞米收了25000斤。说起粮价可能出现的波动,司海丰并不担心。他说,行情越好,差价越高,潮粮八毛,干粮就得一块。有了这个“苞米楼子”就相当于增收了。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