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赶学的深圳又摘全国第一!差距在哪?

    更新时间:2019-09-29 19:09  

9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与联合国人居署共同发布《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8-2019》,在具体指数榜单中,深圳再次拔高了国内城市排名的天花板排名第4位,可持续竞争力指数也排在第5位,位列入围的中国城市首位,这座城市俨然已成为中国城市群接轨世界,距离最近的新坐标。

深圳

相较于榜样城市的高光表现,青岛则交出了目前与其发展实力相匹配的排名,经济竞争力入列百强,排名85位,值得注意的是,可持续竞争力青岛挤进全国十强,也是对近一年来青岛不断改善发展境况的肯定。

进入2019年,青岛全面掀起学赶深圳的热潮,此次榜单两城之间的排名相差,也能看出青岛距离榜样城市真正的距离。

青岛

高光的深圳与低调的青岛

《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联合国人居署共同完成发布。报告主要围绕世界范围内,人口超50万的1007个城市,通过经济活力、环境质量、社会包容、科技创新、全球联系、政府管理、人力资本潜力、基础设施8个指标,进行全面评估。

其中,经济竞争力是指城市当前创造价值、获取经济租金的能力;可持续竞争力指城市通过提升其经济、社会、环境和技术优势,更好、更持续地满足城市居民复杂而挑剔的社会福利的长期可持续能力。

报告显示,过去40年人类彻底告别分割、分散、独享的农业地球,进入聚集、联系、共享的城市星球。以中国城市群领衔的亚洲可持续竞争力不断提升。

经济竞争力排名中,第4位的深圳领衔中国5大超级城市,北京、上海、香港、广州跻身二十强。

而第85位的青岛则与苏州、武汉、天津、南京、台北、成都、长沙、无锡、杭州、重庆、佛山、郑州、宁波跻身百强。

虽然中国一二线城市群整体竞争力水平让人眼前一亮,但城市各自之间所承载的战略使命、发展势头、实力差距依旧明显。

就深圳与青岛而言,城市间的差距不仅仅是81个位次的冰冷数字,而是反映在整体实力全面落后的现实状态。

“爱折腾”的深圳,从未停下脚步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1979年),当时GDP仅1.9亿元的深圳面对的是43.6亿元的青岛,可谓高不可攀。直到1993年,青岛仍然在城市GDP总量方面,保有对深圳的优势。但从1994年开始,实现反超的深圳,就再也没有给过青岛逆袭的机会,一马平川,直至如今贵为中国超级城市之一。

这40年来,成功逆袭深圳在发展,被甩开的青岛也在发展,只不过速度不可同日而语。

深圳从发展伊始,便不断进行战略调整,利用当时身处改革开放最前沿、主阵地的定位,发展外向型经济,全面接轨国际,同时,依靠与香港相邻的地理位置,在商界、贸易、物流、专业服务、青年交流等方面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招商引资、保税区运营、远洋贸易、企业发展日新月异。

这让深圳仅用了十年的时间,便基本形成了外向型的发展格局,为接下来的高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随后的深圳,仅用15年就实现从六线城市到一线城市的鸿沟,放眼全球都极为罕见。直到2019年初,深圳GDP总量达到2.4万亿元,超过香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总量第一城。

就本次榜单评估的8个指标来看,深圳显然是中国创业创新的摇篮,绝佳的营商环境孕育了大批顶级企业家,他们在这里成长壮大,走向世界。

深圳从小渔村发展成为千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离不开国内各地移民人口的贡献,是多元地域文化交融的城市,包容性极强、人口结构也较年轻,有拼劲儿有闯劲儿,“靠自己永远不倒”的创业基因,也深入人心。

还有,论战略条件,深圳从改革开放之初就是中国离世界最近的发展宝地,贸易条件便利,最易融入全球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没有对传统经济、产业路径依赖,成为其更好拥抱未来的关键。这和从带着传统工业制造属性一路走来的青岛,形成鲜明的反差。

反应慢的青岛,错失了一些机会

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的青岛市制定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一改过去单一的结构,转为制造为基,港口贸易、海洋科研等行业组团式发展的主线。随后,就像如今青岛坐拥“一带一路”倡议双支点,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建设一样,一系列国家战略利好先后袭来。

1981年,青岛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1984年,青岛被确定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1986年,青岛又成为计划单列城市之一;

这一系列国家扶持的政策,极大促进青岛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到1993年,GDP总量较1979年,增长了10倍有余,伴随海尔、海信、青啤为代表的制造“五朵金花”的绽放,青岛迅速成长为活力十足的滨海名城。

也是从1994年开始,对于青岛而言,似乎是个发展分水岭。青岛开始面临发展的瓶颈,GDP不但被深圳反超,而且随着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城市功能从传统到现代、从综合到专业、从地方到全球,改变了中国城市功能格局。

曾经作为从依托开放政策打造“中国制造”的“青岛样板”,开始掉队。原先在城市综合竞争力、GDP总量等方面与青岛有差距的成都、武汉,分别在2011年和2012年实现反超。而与深圳的差距也不断拉大,进入2019年,两城GDP总量已经相差一倍之多。

纵观改革开放40年以来,深圳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积累了强劲的经济实力。而青岛虽然同样发力外向经济,但结构偏一、二传统产业,结构单一,且国有企业比重较大,在国家新经济浪潮下错过了一些机会。

2019年,开始深刻自我反思与变革的青岛,首次将深圳列为学赶的榜样城市,从而拉开了全面对标学习的序幕。

学赶深圳:贵在坚持,赢在落实

深圳与青岛,虽同为沿海城市,同为计划单列市,但两座城市走出了两条完全不一样的历史发展轨迹。深圳的崛起验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正确性,而此前被中央巡视组戴上“小富即安”帽子的青岛,也错过了上一拨中国城市高速发展的风口。

作为中国经济强省广东与山东的明星城市,并没有因为两城GDP总量与此次榜单排名相差较大而彼此疏远。

相反得益于青岛市的努力,变得越来越近。2019年,青岛全面掀起“学深圳、赶深圳”的热潮,从项目签约、考察学习、干部实训等多个方面向深圳看齐。青岛市的各级政府、部门也深入学习深圳的营商环境、制度创新、政务服务,结合各自发展特点和实际与深圳全面对标。

2019年3月,青岛在深圳举办资源推介会,市委书记王清宪亲自站台,推介青岛,为城市带回近千亿元的合作大单,期间王清宪明确指出,我们“学深圳、赶深圳”,就是要放大坐标找不足,提高标准找差距。

2019年5月和8月,青岛向深圳先后派出了两队体悟实训干部,多达300人,为的是通过干部的学习与实践,真正的把“深圳经验”带回来,融入青岛发展的各行各业,做“三化一型”干部。

市委书记王清宪在8月26日与第二批150名选派干部集体谈话中说道,要深刻体悟深圳发展背后的内在逻辑,把深圳好的做法、理念、经验真正学到手。

面对仰仗民营经济崛起的深圳,青岛也在近日掀起了“尊重企业家”热潮,从政策、服务、平台支持等方面,给予企业家“C位”。

在9月25日举行的青岛企业家暨“双招双引”大会上,王清宪说道,企业家不是官员的附属品,他们也不是被动的听政府指挥的,他们是市场真正的主体;今年我们给企业减税100多个亿,财政增长0.6%这么困难,也绝不向企业挤牙膏,我们政府开支要勒紧裤腰带;官员给企业家站台别觉得多牛,你去代表的是党和政府,不是你有多大的本事,也不是给企业家多大的面子,不要老觉得是个官,企业听我的,不要颠倒位置。

一系列政策与行动告诉我们,青岛这次学赶深圳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定将全力以赴。

再回到榜单,值得关注的是,青岛在经济竞争力上排名虽然远远落后于深圳,而在可持续竞争力上却与深圳一同跻身十强。

可持续竞争力指一个城市通过提升其经济、社会、环境和技术优势,具备更好、更持续的城市综合发展能力。这表明一年来青岛的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本潜力得到明显改善。

如今,依靠资金、土地的城市发展模式逐渐被取代,面对围绕高质量发展,人才与创新能力全新发展环境扑面而来,“各司其职”、承载多项国家战略的深圳与青岛,又站在了一个新历史机遇的起点。

不可否认,青岛的民营经济、营商环境还远不如深圳,但我们也要看到近年来青岛的努力改变,开始越来越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创业条件氛围的打造。

从短中期来看,青岛与深圳存在的差距,仍然会较为明显,但只要坚持住,一定会成为具备中国东部沿海中心城市的实力与素养。这座城市的未来,仍令人期待。

(来源:青岛参阅)

二维码

责任编辑:刘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