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山里红色教育基地。
杨家山里抗日纪念馆。
馆内展示。
杨凌波故居
1937年至1945年间,杨家山里6个村老百姓自发组织的“团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杨家山里筑成了拖不垮、打不烂的红色堡垒;在军民一心的浴血奋战中,打通了滨海、胶东战略区的交通线,杨家山里成为两大战略区传递情报、转运人员和重要抗战物资的交通枢纽;在党群一心的战斗岁月里,中共胶县工委、胶南工委等5个县级党组织,以及中共青岛工委先后常驻杨家山里,领导当地开展抗日斗争,杨家山里成为远近闻名的革命摇篮。近日,记者探访了杨家山里红色教育基地。
占据战略位置 成远近闻名革命摇篮
抗战期间,中共山东分局成立了滨海、胶东、渤海、鲁中、鲁南五大战略区。杨家山里位于胶东、滨海两大战略区的接合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为打通两大战略区的联系,1938年8月,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作出指示“开辟鲁东南工作”,同月,八路军总部发布命令“开辟铁橛山一带的工作,打通鲁东南地区与胶东地区的通道”。1938年12月底,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支队在司令员刘涌的率领下挺进诸胶边,控制了以泊里为中心的大片土地,为两大战略区在杨家山里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打下了基础。
1939年3月,滨海战略区中共胶县工委成立,1940年3月,胶县工委遭破坏后,转移到杨家山里东南崖村继续开展工作。1941年7月,中共胶县特区委成立,代替胶县工委职能,常驻东南崖村。随着斗争形势的变化,1942年9月,胶东战略区在杨家山里西北庄村成立中共胶南工委,一时出现了两个县级党组织同时常驻杨家山里、仅一河之隔的独特现象。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党组织不断壮大,两大战略区县级党组织也不断调整变化,以适应抗战形势任务的需要,1945年8月下旬,珠山县委在东南崖村成立。抗战期间,中共胶县工委、胶南工委等5个县级党组织先后常驻杨家山里,从未发生意外,杨家山里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革命摇篮,被称为当地的陕甘宁、小延安。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珠山县委在东南崖村成立。
杨凌波,1919年出生在杨家山里东南崖村的一个农村家庭,1938年6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胶县分部成立时,他就是发起人之一。1939年6月,经胶县工委组织部长邱也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杨家山里第一位中共党员。抗战期间,他先后担任中共胶县七区委宣传委员、胶县特区委书记、诸胶边工委副书记、诸胶边县、珠山县县长等职务。1939年9月,在杨凌波主持下东南崖村党支部成立,这是杨家山里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也是中共胶县工委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
坚持武装割据 筑成拖不垮打不烂红色堡垒
20世纪20年代末,杨家山里6个村成立了“联庄会”。1938年春,杨凌波的父亲杨焕林在其外甥陈炳毅的建议下,和墩上村的杨风池一起把杨家山里6个村的“联庄会”组织起来,成立“团练”。“团练”诞生后,通过多种途径添置枪支弹药,“团练”具备了退可守,进可攻,主动打击敌人的强悍战斗力,结束了势力单薄任人宰割的局面。1940年10月23日拂晓,国民党姜黎川部三团近千人向铁橛山北面的圈里发起猛烈进攻。唇亡齿寒,杨焕林立即组织300多名“团练”队员火线支援,经过3天激战,先后击退敌人多次进攻,打死打伤敌人100多名,杨家山里仅2人受伤。经此一战,杨家山里“团练”威名大震,进一步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
“团练”成立后,日伪顽一直企图瓦解、消灭“团练”。为加强党对“团练”的绝对领导,1942年5月,“团练”在胶县特区委书记陈炳毅的指导下,改造成为联防大队,杨焕林任大队长,大队部设在杨焕林家。联防大队成立后,通过采取一系列整顿措施,杨家山里6个村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战斗整体,成为完全由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抗日武装力量,杨家山里从此成为坚强的红色堡垒,在铁橛山上竖起了抗日自卫的大旗。
1944年5月12日夜,国民党姜黎川部三个团一千多人突袭杨家山里,6个村被暗中包围,杨家山里人民拼死抵抗,战斗非常惨烈,最后因寡不敌众,杨家山里失守,残遭蹂躏。6月下旬,八路军滨北军区司令员梁兴初、政委刘西元率部攻打姜黎川部,时隔一个月,“红色堡垒”杨家山里重新回到人民怀抱。这是整个抗战期间,杨家山里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被敌人侵占。
连接两大战略区 成名副其实交通枢纽
为打通两大战略区的联系,充分发挥胶东区的战略优势,常驻杨家山里的县级党组织以杨家山里为枢纽建立了连接滨海、胶东区的4条交通线。随着斗争形势的变化,交通线也经历了“一站传递”“分段传递”“武装护送”等发展阶段。通过杨家山里秘密往来的情报、指示,从未发生过失误,为两大战略区传递情报、护送干部、转送武器和经费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军民一心的浴血奋战中,两大战略区的联系逐渐畅通,并由过去的地下逐渐转为半公开和公开,胶东区到滨海区用时从原来的20多天缩短到2天,山东军区主力能及时支援胶东,胶东丰富的人力、物力、黄金等也能有力地支援山东全局,杨家山里成为连接两大战略区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1944年2月,贾若瑜率领胶东军区十四团一营打通了滨海、胶东区的交通线,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高兴地说“这把刺刀现在上在枪上了!”。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22日,除泊里、灵山岛外,今青岛西海岸新区境内其余地方全部解放。1945年8月底,珠山县政府在今铁山街道张仓村成立,杨凌波任县长。在抗战的烽火岁月里,杨家山里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百折不挠、坚韧不拔;敢为人先、奉献牺牲;家国情怀、军民同心”四种精神。
青岛工委移驻杨家山里 抗战胜利前夕,为了配合战略大反攻,中共中央发出夺取大城市及交通要道的指示,要求各地集中力量,迫使日伪军向我军投降,占领一切可以占领的大中小城市和交通要道。为就近开展青岛市区的工作,同时确保机关驻地的安全,1944年10月中共青岛工委从莒南县稻草峪移驻杨家山里,开展准备接管青岛的工作。青岛工委常驻杨家山里期间,成立了薛家岛党支部、组建了小珠山武工队、开辟了4条由杨家山里通往青岛的秘密交通线,对于护送青岛市内干部进出、工作人员往来、情报搜集传递等接管青岛工作均发挥了重要作用。1945年底,青岛工委离开杨家山里。
相关链接
红色堡垒、交通枢纽和革命摇篮
杨家山里红色教育基地位于铁山街道东南崖村,占地面积15亩,由杨家山里抗日战争展厅和多个历史遗迹现场教学点组成,是青岛西海岸新区首个以“使命担当”为主题的红色教育基地,是以党员干部教育为主、覆盖会各界的综合性红色教育基地,成为西海岸新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阵地,是青岛市红色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厅布展面积430平方米,展厅名由杨家山里第一名中共党员杨凌波亲笔题写,共分为5个板块,充分展现了1938年春从杨家山里“团练”成立至1945年8月珠山县委在东南崖成立期间,杨家山里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和全国人民一道夺取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展馆展示突出一个主题:使命担当。展示三个定位:红色堡垒、交通枢纽和革命摇篮。弘扬四种精神: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百折不挠、坚韧不拔;敢为人先、奉献牺牲;家国情怀、军民同心。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梁超 汤臻 摄影报道 通讯员 徐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