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胶北革命历史纪念馆:浴血奋战铸就"胶高魂"

来源: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更新时间:2019-09-27 08:18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胶北指的是胶州地域胶济铁路以北大片区域,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战争期间,胶北人民创造的不朽业绩,所表现出的坚持革命、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的英勇献身精神,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纪念。近日,记者探访胶北革命历史纪念馆,重温胶北人民的革命历史。

225849.jpg

胶北革命历史纪念馆

“胶高魂”铸丰碑

胶北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胶州市胶北街道办事处玉皇庙村西部,建筑面积400平方米,于2015年5月开始建设,历时三个月建成。该纪念馆旨在挖掘红色记忆、弘扬爱国精神。胶北革命历史纪念馆院内有一座“胶高魂”雕塑,“胶高”二字取自当年胶高县的名字。雕塑由四个人物组成,代表军民一心、同仇敌忾的寓意。该纪念馆呈如意形状,四周围墙呈波浪形,体现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滔滔不绝的寓意。展馆中230余张图片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胶北历史,展示了胶州“花木兰”冷恩成、宁死不屈与两岁儿子惨遭活埋的孙兰芝等,太多浴血奋战的动人故事铸就了“胶高魂”丰碑。

胶北街道玉皇庙村位于胶州西北部,村庄先后获得全国自驾游营地、国家AAA级景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该村由于其战略地位、政治地位、历史地位,一直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时期一直是共产党的游击根据地。据胶州历史记载,抗战时期,胶州党组织、地下民主政权、地下武装组织在玉皇庙村这一带设立很多民主机构,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依托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胶北街道办事处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在玉皇庙战役遗址上建立了革命历史纪念馆。

225850.jpg

馆内展现胶北人民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

点燃抗日烽火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全民族抗日救国伟大战争中,胶县地方党组织广大党员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1937年9月,山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7年12月,在胶县西南乡建立起一支200多人的抗日游击队。

1938年1月,日军在青岛登陆,侵占青岛。日军陆军鲤城支队则沿胶济铁路东进,日本法西斯的铁蹄踏进了胶县地域。

由于党在胶东半岛和鲁东南地区创建了两大抗日根据地,1939年3至11月,胶县地方先后建立起两个县级工委,即中共鲁东南特委胶县工委和中共胶东区党委胶县工委。 1942年9月,在胶北建立起一支由县委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胶县独立营。独立营刚刚建立,就遇上日军的拉网式“扫荡”。为避开强大的敌人,胶县独立营几乎夜夜行军,天天换防。 1943年11月,胶县独立营改为县大队。1944年12月,县大队恢复独立营称号。

225851.jpg

胶北人民抗战使用的水壶

夺取抗战胜利

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胶县铁路南北两块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区级、村级抗日救国群众团体组织机构基本健全。这些群众团体成立后,按照抗战的需要,自觉参加生产和斗争,相互支持配合,为夺取抗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为加强组织领导,县、区均设有人民武装委员会,各村成立了村团部,邻近村庄之间还联合起来组成联防大队。胶北整个根据地内,县大队、区中队频繁活动,村村都有自卫团站岗放哨,交通要道埋设地雷,过往行人都要受到盘查。一方有敌情,多方支援,四面合击,是这一时期胶北抗日根据地人民战争的一大特点。在中共胶县县委领导下,抗日战争时期胶北人民注重根据地的文化建设和文艺宣传活动,各区和较大村镇建立了文艺宣传队,有的还建立了文化社团,开展以抗日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演出,鼓舞了人们的斗志。

1943年秋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重大进展。在中共胶县县委和胶县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下,胶北人民还对敌人展开了经济上的斗争。1945年8月,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发布关于受降和对日展开全面反攻等7道命令。中共胶东区委和中共滨海区委加紧了里应外合解放青岛和解放胶济铁路沿线各重要城镇的准备。1945年8月19日,攻城战斗打响。20日傍晚,胶城获得解放。

支援青岛解放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内战全面爆发。胶县地方党组织响应中共中央号召,发动群众壮大自己的武装,配合主力部队,多次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按照中共山东分局部署,胶县以铁路为界,铁路以南设立中共胶县县委和胶县民主政府,铁路以北设立中共胶高县委和胶高县民主政府。胶高县设立后,按照上级指示,不失时机开辟新区,建立村级民主政权。并组织各村建立农会、青年、民兵和妇女、儿童等群众组织。 1946年6月8日夜间,攻打胶城的战斗打响。攻城部队在胶高支队和胶县各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到6月9日傍晚第二次解放了胶县城。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中共胶高县委率领县、区武装,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配合胶东军区主力部队频频打击敌人,组织发动群众,坚壁清野,就地坚持斗争,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大举进攻。 1947年3月11日,在滨北军分区主力部队及胶县、胶南、诸城县地方部队配合攻打下,胶城获得第三次解放。

为取得解放战争胜利,民工运输队手推小车支援前线,广大妇女、老幼则积极担负起各种后勤工作和生产任务。给伤员和民工赠送鸡蛋、大饼、慰问袋等慰问品,每逢伤员住下,他们就去嘘寒问暖,送水送饭,自动腾出热炕给伤员。许多农民还将自家的猪、羊、鸡、蛋和粮食、蔬菜无偿送给部队。 1948年春夏,胶高地区发生特大旱灾,1949年夏又发生涝灾。为战胜旱涝灾害,县委带领胶北人民采取互助互济、节约度荒,发放救济粮款、组织以工代赈,兴修水利设施、生产自救等措施,战胜了灾荒,渡过了难关,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解放战争。

1948年4月胶高县武装指挥部成立,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指挥协调胶高支队、胶高武工大队、胶高县武装部5个连队700余人的武装行动,加强青岛外围、大沽河东岸边缘地区的军事武装斗争。经多次战斗,国民党军的袭扰被打退,武装匪股全被消灭。 1949年5月3日,华东野战军发起青即战役,驻守大沽河东岸的国民党军队溃退青岛近郊。胶县地方全境解放。 9月,胶高县撤销。胶莱等5个区划归胶县。为配合解放青岛,按照胶东行署部署,胶县负责修复芝兰庄至大沽河桥24.5公里的铁路。全县出动民工22130人,9天时间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有力地支援了青岛解放。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梁超 汤臻 摄影报道 通讯员 王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