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第一需求。今年以来,按照市委部署要求,市委政法委与市公安局联合牵头,组织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司法局、市国家安全局等单位,共同发起“平安青岛”建设攻势,聚焦政治安全、扫黑除恶、基层治理、公共安全、信访维稳、服务发展六大领域,精心组织打好六场战役。
青岛各级各有关部门将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推动构建党委领导、多方参与、社会协同的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工作机制,抓好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解决、源头预防、制度完善,筑牢维护政治安全的群众基础。
不断向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用扫黑除恶实际战果回应群众期待。截至8月初,全市已打掉涉黑社会性质组织14个,打掉涉恶犯罪集团39个,其他犯罪团伙365个,破获涉黑涉恶刑事案件1244起,刑拘犯罪嫌疑人2417名,查封、扣押、冻结涉黑涉恶资产3.54亿元。进一步完善深挖彻查、打“伞”、问责工作;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摸排核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线索299件,查处案件90件247人,其中查处党员干部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案件和履职不力29起165人。
深入推进基层社会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逐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力推动市、区市、街镇、城乡社区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综治信息系统信息录入量位居全省第一。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完善婚恋家庭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加强“民转刑”命案防范,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妇联联合开展“民转刑”性质评定,压实命案防范责任,完善命案追责机制。积极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对各类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开展“拉网式”排查,上半年全市共排查矛盾纠纷12015次,调处矛盾纠纷14189件。
深入开展基础信息采集,完善动态更新的基础要素管控长效机制。健全公共安全隐患常态化排查整治机制,严厉打击影响群众安全感的违法犯罪,持续开展打击“套路贷”“校园贷”、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专项行动。全市政法战线相继推出一系列智能化建设成果,广泛应用到打击犯罪、司法公正、安全防控、服务群众等各个领域。如市公安局大力推进指挥中心平台升级改造,实现“可视化+智能化+扁平化”指挥模式,实现精准布防、精确处警,全市街面侵财犯罪同比大幅下降;市检察院建成“青岛检务云”大数据中心,自主研发了“智检案件推送平台”和“电子卷宗系统”,实现综合控申举报、批捕公诉等业务“网上办理”和“掌上办理”;市中级法院建成高清数字法庭212个、远程视频接访室11个,远程庭审、多方协调、庭审直播等实现新跨越;市司法局以“青岛公共法律服务网”“青岛法律援助微信公众号”等为平台,为群众提供24小时在线法律服务,同时,市级公共法律服务大厅配有机器人,服务质效明显提升。
着力找准政法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最佳切入点。市委政法委日前组织市政法部门、会同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市工商联等部门起草了《关于发挥政法职能依法保障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出17项具体措施,推动政法部门在落实户籍制度改革、产权保护、减证便民等方面出台一批优化发展的举措。青岛中院前不久首次发布全省首个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英双语白皮书,并创设全省首个跨域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青岛知识产权法庭威海巡回审判庭,推动山东半岛知识产权跨域司法协作。全市上半年新增规范化公共法律服务站12个、规范化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65个,全面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村(社区)法律顾问为基层社区和百姓提供法律服务22328件次。近日,全市政法机关营创法治营商环境誓师大会召开,首次聘请了来自企业、商会、律师事务所等社会各界的18名“法治营商环境监督员”,加强对政法机关相关各项工作的监督,努力营创稳定至上、公平至上、透明至上、安全至上、高效至上的法治营商环境。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