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00后讲老物件故事、退休教师看沂蒙变迁……接地气的巡回宣讲来了

微信图片_20190903132917

退休教师刘秀格讲述《再回沂蒙》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9月3日上午,青岛市“中国梦·新时代·祖国颂”百姓宣讲团巡回宣讲首场报告会在市北区大港街道普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行。8位来自全市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宣讲员,以自己的亲历、亲闻、亲为,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变化,百姓宣讲骨干、党员群众代表等近200人到场。

听8名宣讲员话变迁说发展

“难忘校舍破败不堪,特别是低年级土坯小屋里,拥挤着30多个小学生,自带小凳,趴在用石头支撑的木板上读书写字。”来自市北区妇联的董秀格讲述了自己年轻时在沂蒙山区做女教师时的故事。时隔四十多年,当她与家人再回沂蒙时,那个记忆中的小山村已蜕变成现代化都市,而她曾经播洒青春的“南麻完小”已变成如今的沂源县实验小学。

一件不起眼的老物件纸面缸,却饱含着祖孙三代的幸福感。来自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宁真小学的何语轩以用来攒白面的纸面缸为切入点,从一年才能攒下一点面,到面粉多到需要用袋装,生动展现了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出生在2007年,每当听到纸面缸的故事时,我都会不由感慨,每顿饭都可以吃上大白馒头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微信图片_20190903132924

00后何语轩讲述家中纸面缸背后的故事

从“弯弯山路变通途”折射出省级贫困村姚沟村20年来的发展变化;从60多年前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取材青岛的历史切入,讲述青岛运输“勇士”们用千斤顶、粗麻绳等简陋工具,将百吨巨石运到15公里之外火车站的故事……8位来自全市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宣讲员,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折射出日新月异的变化,反映出百姓越来越好的生活。

将集中举办26场宣讲报告会

为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着力营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浓厚氛围,今年5月以来,我市启动开展了以“中国梦·新时代·祖国颂”为主题的百姓宣讲活动。

活动得到了各级党组织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参赛选手的积极响应,近3000名基层宣讲骨干报名参加。选手中年龄最小的8岁,最大的70岁,他们从普通百姓的视角出发,利用现场宣讲、曲艺说唱、视频再现等形式,通过对身边人身边事的生动讲述,折射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巨大变化,集中展现出人民群众在共建美好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进程中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的信心、勇气和力量。

此次参加巡回宣讲活动的宣讲员都是来自于百姓宣讲比赛的优胜选手,即日起到12日,将分两组在各区市和机关、高校、企业, 特别是各级文明实践中心,集中举办26场宣讲报告会。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刘琴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刘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