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土生土长的北京曲剧,还有谁在唱?

核心提示: 聚焦娱乐圈热点事件,报道最新娱乐资讯。

日前,北京曲剧《林则徐在北京》在天桥剧场开锣首演。这是北京市曲剧团为纪念虎门销烟180周年而创排的全新剧目,作为北京市曲剧团近年来首次采用年轻创作班底创排的原创剧目,此剧也被视为该团低迷数年后的振兴之作。

从1952年北京曲剧正式诞生,到1984年正式建团后的佳作频出,到上世纪90年代数个经典剧目连演百场惊艳京城,到2009年在长安大戏院十台大戏连演数天的锣鼓喧天,再到近十年来从首都人民乃至全国戏迷的生活中不断淡出,作为北京唯一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北京曲剧从初兴、繁盛走到了“触底反弹”的今天。舞台剧、戏曲的演出市场近些年不断扩大,观众席所见的年轻面孔逐日增多,而北京曲剧的演出,似乎很少出现在年轻观众的选择之中,曾辉煌一时的曲剧,究竟面临了什么样的困境?如今还有谁在唱?

辉煌

90年代迎来高峰,一出戏9个月演百场

北京曲剧以北京曲艺中的单弦牌子曲为基调,唱词及念白均采用北京方言,不仅最能代表北京地域特色,还是唯一土生土长的北京地方戏。1952年,老舍创作的《柳树井》开锣排演,宣告了北京曲剧正式诞生,“曲剧”也由老舍倡议命名。因老舍作品中的京腔京韵及对北京文化的深入洞察,其作品被数次搬上北京曲剧的舞台,多部作品成为这一剧种的代表剧目。北京曲剧没有如京剧般严格的行当划分,也并不讲求程式化表演,其表现方式在借鉴了话剧等兄弟剧种的艺术特点后,结合唱腔形成独特的演出形式。

1957年首演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是北京曲剧影响力最大的剧作之一,其主演为北京曲剧表演艺术家魏喜奎,从首演至1969年,该剧演出多达700余场,观众达70多万人次;60年代该剧与香港合拍为黑白、彩色电影并在其后被全国100多个剧团、不同剧种移植编排。及至1980年,北京曲剧以清光绪年间“戊戌变法”事件为背景创作《珍妃泪》,30天内连演36场,前后几年的演出场次更高达405场,极为火爆,直到2009年北京曲剧十台大戏展演时,它仍是该剧团的代表之作。

在上世纪90年代,北京曲剧的发展迎来高峰。1995年首演于首都剧场的《烟壶》创下短短9个月演出百场的纪录,其后几年创排的《龙须沟》及《茶馆》同样广受赞誉,演出高达百场,北京曲剧名家孙宁、甄莹、张绍荣等主演上述剧目,风头一时无两,曾在热播剧《我的前半生》中吸粉无数的“薛珍珠”扮演者许娣,正是北京曲剧《龙须沟》的主演,并凭此夺得第十四届梅花奖。

进入21世纪后,北京曲剧虽仍有新戏,但难比旧时风光。2009年,北京市曲剧团在长安大戏院举行十台大戏展演,当时仍为曲剧团演员的董汶亮,自认那是团里包括北京曲剧“巨大的回光返照”的一年。此后,北京市曲剧团虽接连排演了《正红旗下》《徐悲鸿》等剧,但始终反响平平。

困境

1.演员流失严重,综艺演出占半成

1984年,北京市曲艺团曲剧队从曲艺团分离,正式建立“北京市曲剧团”,但如今,剧团演员们笑称彼时曾风光一时的剧团属于“三无剧团”,即无剧场、无固定排练厅、无独立办公地址。自1998年起,北京市曲剧团开始租借北京京剧院楼后院的3至4层进行办公,剧团的演出排练,也经常需要北京京剧院或北京评剧院等兄弟单位进行“帮助”。北京市曲剧团全年演出场次达400多场,但其中整本大戏及相声、北京曲剧唱段等综艺演出各占一半,综艺演出成为北京市曲剧团如今的工作重点。

北京曲剧近年发展为何低迷?演员流失严重在新京报记者的调查采访中被公推为主因之一。目前,北京市曲剧团全团共有演员52人,其中近30位为去年至本月底新进演员,而他们的进入则多出于综艺演出需要的考虑。北京市曲剧团演员的构成除戏校定培毕业的学生外,亦不乏兄弟剧种出身及社招的演员,如《林则徐在北京》一剧的领衔主演李相岿,他2004年从中国戏曲学院北京曲剧表演本科班毕业后进团工作,与他同批次进团的8位同事,如今只剩下2个。过低的收入,成为北京市曲剧团演员流失的关键原因。

曲剧团的演员收入以戏份轻重为标准分档,领衔主演为最高档,每场收入600元。此外,演员收入还需根据职称的高低乘以相应系数再加码。以李相岿为例,作为该剧的领衔主演及国家二级演员,他每场总收入可达720元。如今,李相岿平均每月演出至少5至6场,加上4000多元基本工资,月收入勉强过万,养家的责任则主要担在身为北大医学博士的太太身上。即便如此,这已经是李相岿进团15年来,收入最高的时期。

2.北京地方戏如今难找北京人

北京市曲剧团在招生中面临重重困难,“军心不振”根本上源于生源对北京曲剧的了解与热爱严重不足,以李相岿的话说属于“很多希望从事表演但去别处去不了的人,就来到我们这儿唱曲剧。”

作为地方戏,“北京味儿”可谓北京曲剧之魂,除作曲及曲牌外,为保持“北京味儿”,北京曲剧要求演员演唱时的吐字归音、因字行腔都得讲求北京音韵。地道北京演员是曲剧舞台上最应有的组成部分,他们说话发音上自带京味儿,台词上天然便带三分功力,但因为收入较低,加之本地人不受户口吸引,团里极难招到北京本地人。“我们希望多找一些北京本地人,或者至少是在北京长大的外地人,会说北京话,熟悉北京文化,这样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北京曲剧。”北京曲剧演员、北京市曲剧团艺术总监盛国生介绍道。

这几年剧团为扩充演员储备,招聘中吸收了不少舞台剧表演专业的毕业生,但进团后如何二次培训这些毫无曲剧基础的演员,成了盛国生与分管教学工作的李相岿颇为苦恼的事情,盛国生直言“生源质量正逐年下降”。据悉,北京曲剧的教学体系大体上与其他剧种无异,学生入学后需从零开始学三弦,上唱腔课、台词课、表演课。“除了唱腔课,其余课程跟中央戏剧学院基本一样。”其中唱腔课由团里的资深老师以剧目拆唱教学为主,其中穿插曲牌教学。

采写/新京报记者 曹雁南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