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莫把学先进搞成凑热闹

这个夏天,全国劳动模范孔胜东很忙,让他“连轴转”的除了本职工作,还有接待学生。据报道,为了完成暑期实践作业,已有60多批学生找上了孔胜东,采访交流、合影留念。

作为劳模榜样,孔胜东的事迹足够激励人心。数十年来,他八小时内爱岗敬业,驾驶的公交车被称为“乘客之家”;八小时外无私奉献,坚持周末晚上为市民义务修车。如此先进典型被推举出来,初衷就是鼓励人们学习其精神品质。特别是对于正处在价值观形成阶段的广大学子来说,能借暑期活动走近榜样、接受洗礼,确实是个不错的教育机会。孔师傅自己也坦言,和孩子们交流非常开心,自己带着一种社会使命感,“希望传递给他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如此初衷虽好,但这个密度也让人不免忧心劳模会不会被过度消费。诸多此类的活动看似如火如荼,内容形式却往往大同小异。一批又一批学生,拿着相似的采访提纲,点名要听同样的故事。于是乎,劳模们的光荣事迹只得翻来覆去地讲。更有家长,为了让孩子的成果不输旁人,不惜动用人际关系寻找劳模,非国家认可的不行,影响力小的不行。暑假作业变了味不说,劳模们也似乎沦为面子工程的装饰品。

近些年来,把榜样当“噱头”看,把活动当任务办,这样的现象还真不少。每逢特定时间、重大节日,雷同行为就开始“泛滥”。比如,重阳节去敬老院是好,但有的老人一天被洗7次脚,这样的爱心恐怕是作秀成分更多;清明节扫墓理所应当,但排队献花时急着摆拍,缅怀“动机”就太过可疑。我们当然要为定期组织教育活动的安排点赞,但也要指出,如果平日里冷冷清清,榜样楷模无人问津,“关键时刻”活动井喷,却满是例行“套路”,仅走过场不走心,这恐怕就有形式主义的影子了。

实践活动也好,榜样学习也罢,本就是求真知、正视听、辨是非的过程。想有满满收获,可以选择的项目、值得效仿的典型有很多,没必要只盯着热度高的、名气大的,也无需非在一时凑热闹。无论是学校还是其他单位,更注重把功夫下在平时,想必更易收获精神洗礼。(郑宇飞)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