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吗?我真的不这样认为
这样想的恐怕也不止我这一个。豆瓣有个叫 “父母皆祸害” 的小组,里面各种列举父母的残酷。这类的书籍也有很多,《不要用爱控制我》,《中毒的父母》等等。
每一个孩子心里面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想法,我的父母应该是无条件爱我的。但有没有想过,你的父母也可能是空虚无聊,自私,虚伪,自恋,懦弱胆小的人。你是他们的儿女并不能抹杀这一点。
他们也爱你,但是这种爱更多地源于他们自身的恐惧,焦虑和自恋的延伸。
小A说,印象中她妈妈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温暖一点的话。她低着头,紧张的搓着双手,吞吞吐吐的犹豫着继续说道:她每次心情不好,就喜欢骂我,什么难听的话都骂 —— 我怎么会生了你这个孽障,你怎么不去死。真后悔生了你,早知道一手捏死你好了。你天生就这么笨,学习你是没指望了。我看你也就这样了...... 骂到激动的地方,就拿着扫帚当着全村人的面打她。
听得我都忍无可忍,心想说,真他妈恶心。
我一边听一边想,我能说什么呢?说:孩子,你妈也是为了你好,她有她的苦衷。这话我真是说不出口。
让一个孩子来承担一个成年人的苦衷,这哪门子胡说八道,简直是玷污了爱这个字。而这现象几乎是个司空见惯的事情。
有的父母觉得:你是我的孩子,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点权利还没有了吗。还有更恶劣的亲子关系。有一个名词叫, 待认定的病人,用来指父母或者其他的认定者,将孩童贴上标签——也就是贴上做错事,误入歧途,有待治疗的标签。
然而追溯根源的时候,往往发现问题的源头并非出在孩子身上,通常发现父母的病况不亚于孩子。虽然父母认定孩子必须进行行为矫正,但经常是父母本身或者是认定者,才是迫切需要矫正的人,他们才是病人。
病态的家庭环境中,抑郁反抗等都是自然而然的反应
一个有问题的孩子背后往往都是一个有问题的家庭,而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呢,谁最弱小谁来承担。这个艰巨的任务就光荣的落到了孩子身上。
家庭结构系统动力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每个人进入到其中就进入了一种「不得不(这样做)」的潜意识状态里。
这也是一场看不见的角逐,力量薄弱的人会被不断地边缘化,直到被这个系统所抛弃。
我突然明白,界限(心理边界)是一个多么重要的设置。
清晰的角色分工、明确的界限意识,是一个健康家庭的最主要的标志
小B 来找的时候,几乎已经是崩溃边缘。爸妈从记事起就一直闹不和,想要离婚。爸爸从小开始就喜欢和她讲夫妻之间的恩怨,然后问她该怎么办。她夹在中间无力面对,可是又没办法放手不管。和爸爸关系越来越亲密,妈妈自然而然就被晾到了一边。而就在不久前,妈妈企图跳楼自杀。女孩一听,内心充满了强烈的内疚和自责,想着也许是因为自己远离了她,所以才不想活了。被卷入到父母的冲突中,让她无处立足。她怎么做都没办法缓解自己内心强烈的情感冲突。
而她的学习一落千丈,又成了父母矛盾的主要导火线。于是,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她都觉得自己是这个家庭的罪人。
孔子曾说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心理学上也有一个说法,就是爱的序位。
一个家庭系统也是由无数个小系统组成。其中夫妻是最主要的起到支撑的系统。所以有句话说,父母恩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这个系统一旦出现裂缝,孩子就被迫不得不卷入自己无法应对的冲突中,然后又形成新的混乱。当所有的线都缠绕在一起的时候,再解救已经无从下手了。
小B说:“特别是对父亲、我十分同情、有趣的是、对母亲的同情就不那么多。我总觉得她比父亲强悍。可父亲朝她发火、我就总是站在她的一边。这种必须明确表示支持哪一方的情形对我的性格形成是不利的。为了从他们的冲突中超脱出来、我不得不充当一个超级仲裁人的角色、无可奈何的判断父母的是非。这使我产生了某种妄自尊大的情绪。我的自信本来就不稳定、现在更不稳定了、忽而膨胀、忽而收敛。”
我要怎么才能让她知道,你的父母是是因为自己无力处理夫妻之间的冲突,于是丝毫没有顾虑到你的感受,甚至有意把你带入到一个尴尬的处境。这是他们的错,不需要你来承担。
有的时候,你就要狠狠心,与他们保持足够的心理距离。
一旦被卷入,再去放手,大概是最难的事情了
相比于简单的抱怨恨来说,这种冲突四起的内疚自责更能击垮一个人。
然而这种冲突随处可见,double bind,双重束缚(进退两难),很好的描述了这一点。内在良知和家庭内在规范起冲突的时候,对于一个还不能够独立自主的小孩来说,是最无力反抗的冲突。而这种无力可以就此毁了一个人。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是以分离为最后目标。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越成熟越独立越能有勇气和能力离开去过自己的生活,那么这就是成功了。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得克服自己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孩子得克服自己离开的内疚和对这个世界的恐惧。
一个本身就不成熟的家庭中,孩子的成长注定是一场血肉模糊的战斗
心理问题说到底就是关系的问题。马大师说过,人是社会一切关系的总和。而这一点在客体关系理论更是被突出强调。没有单纯的婴儿的概念,婴儿只能伴随着母亲的存在而存在。
然而又有这么一句,他人即地狱。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人在本质上就是充满了在各种问题的,是一个用一幕幕喜剧来演绎的悲剧。
所以哪有什么胜利可言,顶住就意味着一切
孩子最大的修行就是,和父母和解。
和解不是遗忘,而是在心里留了一个位置,让那个人可以住进来。
不是简单地对错,谁的责任。而是 “对事件中的任何一方都投入其中,有所感受,相互冲突的感受自会相互克制,达到平衡,呈现出一种客观的结果,露出世界本来的面目。”
没了分别之心,才会想要去探究和理解。宽容才会由此而生。这或许就是中庸的开始。
再好再坏,一切都会过去。
这是最为残酷,又最为温情的真理。
题图:Jake Olson Studios
文 / 祝雯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