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仲文在中联运动公园观看特色健身运动项目
6日至7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一行来青调研体育工作,两天紧锣密鼓的实地走访、听取了城阳区体育工作汇报,并与基层体育工作者、公共体育设施管理者、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体育俱乐部教练员等座谈交流。他对青岛体育工作尤其是校园足球和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情况给予充分肯定。指出在建设为民、惠民、利民、便民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方面,“城阳经验,青岛做法”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苟仲文考察调研民营企业投资兴办社会体育
苟仲文希望青岛能在跨界跨项选材、北冰南展等方面勇于实践
“普惠于民”的青岛做法
政府主导集中建设。从2015年开始,连续5年把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纳入政府“市办实事”,累计投入近30亿元,建设了以笼式足球场、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儿童乐园、健身长廊为主的健身设施。目前,全市各类健身设施9200余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基本实现了城区“8分钟健身圈”和农村全民健身工程全覆盖。
青岛市民健身中心
莱西市体育中心
城阳区运动公园
社会力量参与建设。采取提供建设用地、给予资金扶持、配置健身设施等方式,调动社会力量对全民健身事业投资的积极性,并引导他们低价位惠民开放。市北区新兴体育馆、李沧区中联俱乐部、城阳区天泰运动工厂等均按此模式建设,建成后为周边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健身环境。
青岛市(市北)新兴体育馆
中联(李沧)运动公园
引导符合条件的学校场地面向社会开放。制定并落实《青岛市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工作实施方案》,城区85%以上、全市50%以上符合条件的的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已向社会开放。
青岛实验初级中学
创新尝试推动。当前,青岛市体育局正在探索建设一批公益性、全天候“社区健身吧”、“口袋公园”,实现全民健身风雨无阻。积极推进时尚体育基础设施配备第二代智能健身器材,满足市民个性化、高品质的健身需求。
“举步可就”的城阳经验
建设理念--对群众健康投资:全区累计投入12亿元,修建免费登山路径400余公里、健身步道100多公里、口袋公园72处、运动公园37处,在全区形成了“8分钟健身圈”,全区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5.7平方米,超出国家2025年人均2平方米的标准。
因地制宜--建在群众身边:围绕“群众健身去哪儿”,坚持“办法多、场地就会多”,最大限度地扩展空间、挖掘潜力,在公共广场和公共空间广泛安设健身器材,在城市主要道路两侧建设自行车道,在街道建设市民运动公园,在社区建设体育活动中心和健身路径,在山区建设登山路径,在景观河两岸建设休闲绿道。特别是针对城市建设土地紧缺的现状,在城市绿化美化过程中融入运动元素,有的运动公园通过垃圾填埋场清理建成,有的体育场地通过河道暗渠整理建成,有的健身绿道在高压线长廊下改造建成。坚持健身场所在身边,着力打造主城区综合性健身场所、街道市民运动公园、社区体育活动中心、山区登山路径、城市主路自行车道、景观河休闲绿道等无缝衔接、互为补充的健身设施网络。
盘活资源—共筹共建共享:围绕“资金从哪里来”,坚持财政投、社会筹、招商引、政策补,实现了多渠道合作,多元化融资,比如,在一些产城融合项目、旧村改造项目中,把体育设施配建作为约定条件,有效撬动了社会资本。建成设施全部24小时免费开放。
全市愿景展望
今年是我市把每年建设以多功能笼式足球场为主的运动场地100处纳入“市办实事”的收官之年,全市5年总建设运动场地有望突破600处。苟仲文强调,希望青岛能因地制宜地再多建一些足球场,持续扩大足球人口规模,不断提高青训质量和校园足球开展水平,把“足球城”的牌子举得更高,为中国足球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构建青岛全民健身公共设施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借势青岛时尚体育攻势,把体育作为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突破点、衡量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主标尺,坚持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快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城市,为建设体育强国作出青岛贡献、展现青岛担当。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丁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