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关键!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近一年科研成果盘点

    更新时间:2019-06-24 13:51  

近一年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努力探索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实验室,在“透明海洋”大科学计划、超算平台、海洋生物医药等各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亮眼成果,继续续写着蓝色篇章。

“透明海洋”创新工程:突破观测与探测关键技术瓶颈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着力建设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其中,深远海科学考察船队不断壮大,我国最先进的综合地质考察船 “海洋地质九号”和全球最“安静”的科考船“东方红3”相继入列,深远海科学考察船共享平台全年组织实施27个共享航次,共享船时1160天,为“透明海洋”大科学计划提供了坚实保障。我国首个北斗实时通信潜标在西太平洋成功运行,并首次实现深海6000米大水深数据的实时传输;自主研发的“海燕-L”水下滑翔机在南海北部实现无故障运行152天,续航里程3619.6公里,刷新了国产水下滑翔机连续工作时间最长和续航里程最远等纪录。深海Argo、生化Argo、智能浮标、波浪滑翔器、深海海气浮标等研发稳步推进。围绕海洋中尺度涡、台风-海洋相互作用,成功在南海开展了国内最大规模的多平台协同观测。 “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正在着力突破观测与探测的关键技术瓶颈。

超算平台:GPU能力一年提升20倍

近一年来,超算平台的超算大科学装置群稳定运行,计算存储能力大幅提升,其中GPU能力提升20倍,存储空间增长10倍,日增数据10TB,为各海洋科研机构19项科研项目提供超算支撑,计算总量160亿核时。将超高精度海气耦合预报模式速度提升3倍,实现业务化运行,完成了3000万次药物模拟比对筛选。超算平台有效支撑了海洋模式预报、智能药物筛选、蓝色国土保障等国家重要战略项目。依托超算平台,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与美国共建的国际高分辨率地球系统预测实验室正式启用,实验室将以目前世界最先进的10公里海洋和25公里大气高分辨率地球系统模式为基础,用国产神威太湖之光众核异构机型突破超算资源局限,发展更加先进、解析度更高的地球系统模式。

海洋药物:筛选出200多个有成药潜力分子

据了解,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为解决制约海洋药物发展的药源问题,将海洋创新药物筛选与评价平台联合高性能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整合多方资源,实现了计算机科学、化学和生物医学的跨学科合作,积极打造“智能超算耦合生物实测”的海洋创新药物开发技术团队,建立了“快速、高效、准确”的海洋创新药物筛选体系,并实现对各创新单元开展开放共享服务。一年来,药物平台开展技术服务103次,并将3万余个海洋化合物与近千个药物靶点逐一“配对”,筛选出200多个有成药潜力的分子。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与中船重工、天津大学、航天十三所、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水科院等建立联合实验室,推进海洋观测、海洋装备、深蓝渔业等工程计划。与美国、俄罗斯等共建海外联合研究中心,共同参与全球创新治理。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王伟

责任编辑:荣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