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业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标志,也是青岛国际时尚城建设攻势“四场硬仗”之一。应当讲,无论是自然禀赋还是城市实力,青岛理应成为会展之都。然而,长期以来,青岛会展业展馆设施不足,布局不合理,远远无法满足现代会展业发展的需要,会展业整体实力与城市地位严重不匹配。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一个个大型展馆陆续建成运营,“四区”——崂山、即墨、西海岸、红岛四大展览聚集区,“一带”——沿海大型会展活动聚集带的青岛会展大格局基本成型,会展业硬件设施水平跃上新台阶,产业承载力不断上升,一个让人充满想象的未来正在到来。
一个展馆“撑起”一个行业
5月中旬,在胶州湾北岸,红岛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正式开馆运营,这是青岛国信集团布局会展业的“大手笔”,同样也是青岛会展业发展的“一大步”。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青岛会展几乎与“青岛国际会展中心”画等号。车展、电博会、家居展、文博会、茶博会……去崂山区青岛国际会展中心逛展会已经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几乎以“一己之力”,扛起了整个青岛会展业:年均承接展会130余场、展览面积150万平方米、接待200多万人次,展馆利用率保持在50%以上,稳居全国同规模展馆前列;累计举办展会超过1500场,使用展览面积超过1600万平方米,承接展会面积占全市的70%以上,带动产生经济效益数百亿元,累计接待国内外来宾超过2000万人次……
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带动引领下,青岛会展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快速发展。2018年,青岛共举办较有影响力的会展活动380余项,展示面积350余万平方米。在中国贸促会发布的《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18)》中,青岛展会数量和展示面积均列全国城市第7位,青岛屡次获评“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中国最具竞争力国际会奖目的地”等行业荣誉。在山东省首批品牌展会评选中,青岛占据12席中的5席,凸显了在全省会展行业中的龙头地位。
与此同时,作为服务业的战略先导产业,会展业不仅带来会议、展览、节庆活动的直接收入,还拉动运输、旅游、餐饮、住宿等十几个行业发展,在产业带动、经贸促进、旅游推动、繁荣市场、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规模档次不足,发展空间饱和
5月8日是第18届青岛国际车展开幕的日子。上午8点一刻,记者驱车抵达展会举办地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希望能寻得一个车位,可从北门到东门再到南门,都吃到了“闭门羹”,现场安保人员的答复均是“停车场已满”。无奈之下,记者艰难突破重重拥堵,兜兜转转近20分钟,最后在一公里以外停下了车。
这样的糟糕体验,只是这个老牌展馆面临的尴尬处境之一斑。“崂山馆在设计水平与规模档次上已无法满足现代展会的需求,尤其是在面对有大型展品和规模较大展会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青岛国际会展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型展品动辄几吨甚至几十吨,去年在上海举办的进口博览会最大展品总重达200吨,对展馆载荷与层高都有很高的要求,崂山馆均为两层结构,无法达到这样的要求。此外,现在一些大型展会展出面积动辄十多万甚至几十万平方米,而崂山馆室内展出面积不足6万平方米,根本无法承接这样的展会,只能眼睁睁看着商机溜走。
此外,由于会议功能缺失,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实际上是“有展无会”,名不副实。这使得不少会展活动不得不将会议和展览选择在不同的地点举行。以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为例,其展览板块选择在位于崂山区的青岛国际会展中心,而会议板块则只能选择在位于市南区的香格里拉大酒店等地,参会嘉宾与媒体记者参会需要东西奔波,穿越几乎整个青岛市区,极为不便。
为了打破瓶颈,青岛国际会展中心曾试图拓展生存发展空间,但由于周边没有预留发展用地,只能退而求其次,对展馆功能进行升级。但“小修小补”,无济于事。
东西开花,格局突变
会展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各方力量的角逐。
中国500强南山集团来了。2011年,南山集团旗下公司斥资20亿元,并重金邀请美国NBBJ公司担纲设计,在青岛东部、距离崂山馆40公里之外的即墨温泉街道落子,建设了一个全新的展览馆——青岛国际博览中心。该馆室内展览面积约12万平方米,拥有展览、会议、商务、餐饮等多项综合功能,既可承办大型工业机械展、设备展等专业展览,也可承办珠宝、奢侈品等中小型高端展示。无论是规模水平,还是接待能力,相较于崂山馆都有了大幅度提升。
青岛国际博览中心的投入使用,打破了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一馆独大”的局面,有如一条鲶鱼,搅动了整个行业。原本在崂山展馆举行的几个大型展会先后流失,陆续东移到了青岛国际博览中心,对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形成了不小的威胁。
形势一片大好。青岛国际博览中心稳扎稳打,吸引和培育了一批知名展会,包括亚洲区域规模最大的渔业专业展览会——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保密技术交流大会暨产品博览会、制药机械博览会、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等规模大、影响力强的大型展会,迅速成长为青岛会展业的重要一极。
南山集团的加入只是一个开端。一直以来,青岛会展业基本聚集在胶州湾东岸,而随着桥隧的陆续开通,青黄两岸天堑变通途,青岛西海岸优美的自然环境,加上良好的发展势头,对会展形成了巨大的聚集效应。
很快,中铁来了。2018年,世界500强中国中铁在西海岸倾力打造集展览、会议、酒店、地产、商业、文化、旅游、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型低碳、蓝色生态博览城。其中,国际展览中心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国际会议中心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均可以满足各类展会的需求。
投入运营以来,这一展馆成功举办了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青岛健康生活节、首届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成果展、青岛国际海洋技术与工程设备展、全国标准化军民融合年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和重要展会。今年,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计划举办各类展会、活动100场以上,参展参观超过350万人次,对青岛西海岸及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将发挥重要的拉动作用。
布局红岛,跳出“困局”
行业格局已然清晰,竞争态势愈发严峻。在“群雄争霸”的时代,要想成为霸主,必须做大做强。
国信集团决不甘愿坐以待毙,将目光瞄向了活力无限的胶州湾北岸——红岛。
为了避免重蹈崂山馆覆辙,这一次国信“下了血本”:全球征集设计方案,最终来自“会展之乡”德国的gm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中标,建筑施工则瞄准鲁班奖、詹天佑奖、中国钢结构金奖等行业顶级水准;展馆总建筑面积达到48.8万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15万平方米,还配套建设会议设施两万平方米、四星级酒店两座、大型中央厨房2000平方米,会议、展览、体育、休闲、旅游、文化、商贸等综合服务功能一应俱全,项目投资达到惊人的67亿元。
红岛馆一鸣惊人。它成为我省面积最大的会议展览场所,也是环渤海区域最富竞争力的第五代会展经济综合体,伴随着它的投用,青岛会展产业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有了红岛馆的“加持”,青岛国际会展中心旗下拥有了崂山和红岛两大展馆,展馆总面积达21万平方米,占青岛总展览面积的47%,一跃成为青岛市乃至山东省最大的展馆运营商,底气十足。
5月16日,也就是开馆的第二天,红岛展馆就迎来首场展览——第16届青岛国际家具展,展出面积达12万平方米,有1300余家参展商,4天展期吸引参观观众12万人次。5月24日,又迎来首个大型会议——如新培训会议,参会人数近5000人。这对于崂山馆是无法想象的。
“一场大型展览、一场大型会议,对红岛展馆的展览功能、会议功能是一次全面检验,充分证明了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实力,红岛馆在承接展览和会议方面的能力与优势都是毋庸置疑的。”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中国·红岛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董事长荣淑玲说。
步入“双馆运营”时代的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当务之急是解决两个馆竞合,而不是内部竞争的问题。荣淑玲说,为了统筹“双馆”资源,实现“双馆”有机协调、差异互补,在不同区域和功能上匹配青岛城市发展战略,从2017年开始,基于会展中心的展馆体量、人员配置、发展定位等实际,开始探索“双馆”差异化联动运行机制方案。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红岛馆专注于大型专业展会,崂山馆侧重于与市民关联度较高的消费型中小精品展会。
硬件这块短板虽然基本补齐,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与上海、深圳等先进城市相比,青岛会展业无论是在会展体量、品牌数量,还是在会展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上,都存在着不小差距,前面的路还很长。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