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海洋大数据中心在青岛发力 数据可保存100年

来源:青岛日报    更新时间:2019-04-05 09:52  

蓝光存储机房。

古人逐水而居,今人逐数兴业。以海洋大数据为核心的华录山东总部要在青岛建设全国首个海洋大数据产业基地。如今,拥有蓝光存储技术的华录山东总部基地项目已先后与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青岛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搭建产学研平台,在提供数据加工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向上下游其他产业拓展和延伸,为青岛海洋强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集易万数据,创大千之美”。走进青岛海洋大数据产业基地示范湖的展示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这句话,带着大数据时代的气势磅礴;但随后看到的“数据湖”机房,却把“小趋势”做到了极致——只有一人多高、宽约50厘米的标准机柜,竟然拥有1.92PB的存储量,相当于2000个TB量级的笔记本电脑的集合。这种物理空间与实际容量的巨大反差,让人切实感受到了DT(数据处理技术)时代的震撼。

中国华录集团与青岛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山东易华录与蓝谷管理局就建设华录山东总部基地项目签约,项目总规模50亿元。今年1月22日项目首批用地证书办结,仅用一年,华录山东总部建设在青岛蓝谷核心区快速崛起,向着打造海洋大数据国家级示范平台的目标疾步进发。

华录集团是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具有资源优势的央企,他们的蓝光存储技术可以让数据保存周期达到50-100年,是普通磁盘的20多倍。来青之后,华录与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共同承载国家海洋大数据中心的软硬件建设,搭建智慧海洋大数据共享支撑平台,实现海洋大数据的融合与重构、分析与挖掘、交换与共享等,进而实现创新创业企业的孵化;与海大共建海洋科学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将推动海洋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加速相关科研成果转化、定向培养海洋大数据专业人才。

其间,山东海洋产业联盟(协会)、山东现代海洋智库等产业发展智囊团相继加入。“我们把设施放入海底,可以长期保存并传输海底影像资料,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模型预演,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华录山东基地青岛总经理孙超说,实际上,青岛的海洋“数据湖”是一个枢纽,它在提供数据加工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会向上下游其他产业拓展和延伸,比如智能制造。

“数据湖”是一个生态产业集群的概念,依托华录独有的蓝光存储设备,以巨量存储能力、极低的能耗、高效可靠的安全性能将一个城市或区域的政务、交通、民生等各类社会生产生活相关的数据,结构化及非结构化的各种类型的数据,都汇聚在“数据湖”中,然后通过云计算、云存储、人工智能等智能运算的“蒸腾作用”让各类“冷数据”变得更有价值,最后再“降水”反哺社会各个行业、产业,使技术流、人才流、信息流、资金流能够实现流转,为城市谋求在原有产业链条基础上的新发展。

青岛聚集着众多涉海高校院所和企业,原先各自为战,也有些数据在沉睡,海洋大数据中心所提供的是一种“政府服务”,主要发展海洋大数据产业链条前端及后端产业方向。例如对洋流温度、盐度等数据的收集分析,将不再停留于科研层面,而是实现社会化服务,用于指导水产养殖。孙超说。(记者 王娉)

责任编辑:孙丽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