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专家们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的最新调查,将各省(市)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列了出来。其中高危区域有山东,冠心病死亡人数第一,脑血管病死亡人数第二。无论冠心病还是脑血管病,都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负担。山东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卫生部曾于2011年-2015年在山东省实施了联合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评估结果显示,山东居民人均每日调味品食盐摄入量为11.58克。我们知道,《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上推荐食盐摄入量为每天每人6克。显然,山东地区食盐摄入量远远超出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上推荐的量。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医学会期刊》上曾经发表一项报告,统计了20个省市在2009~2012年间的食盐及钠摄入量,最高的一个省平均每天每人高达12克。可见人们在正常生活中食盐摄入量超出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量,是一个普遍现象。有关统计显示,平均而言,我们每天消耗的盐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5克/天)的两倍。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健康饮食五项原则:“食物多样化、控盐、控油、限糖、限酒”。五项原则里为什么要列出控盐一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心血管专业医学博士张雪娟告诉记者:“摄入过多的盐会让血压升高。高血压是心脏病和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另外,食盐摄入过多还会增加胃病、骨质疏松、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风险。”我们减少盐的摄入量就相当于预防了这些疾病的风险,别让食物口味偏好在不知不觉中吞噬你的身体健康。
饮食控盐,你做到了吗?
最近一段时间,记者走访了身边的多个家庭。在记者询问和走访的家庭中,没有一个家庭在使用限盐的器皿。所有接受采访的家庭,他们都回答,知道食盐过量对身体不好,但真正在烹饪食物时往往就忽略了。每天也从不计算自己或家人食用了多少盐。食盐多少,都是根据自己和家人的口味偏好。
山东人口味重是出了名的。有句话形容鲁菜:咸乎乎、黏乎乎、黑乎乎。很多山东人家里餐桌上常年摆着一盘咸菜疙瘩切成的薄片。记者在青岛佳世客商场凉菜专柜询问一位营业员。她告诉记者:在这些凉拌菜中,咸菜疙瘩卖的最好。
一位家住东海西路姓李的退休老人告诉记者,他一日三餐都要吃咸菜,自己患有高血压,每天服药。医生嘱咐他少吃咸的食物,他做不到。对此,记者釆访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韩磊。韩磊主任建议,长期食盐量过高,对身体健康有损害。她特别提醒,日常要养成清淡口味的饮食习惯。
远离高盐零食
一位年轻女孩研究生毕业后来到青岛一家银行工作。记者在她的居住房间看到,满桌子都是零食,拿起来细瞧,多数是麻辣香味的零食。每一袋零食营养标签上钠的含量都高得惊人,甚至有的每100克食物含钠近2000毫克。记者从开口的袋子里捏出一块尝尝,又咸又辣。记者调查发现,这种重口味的零食深受年轻人的喜欢,他们在深夜一边上网,一边大吃这种口感的零食。甚至有很多年轻人上瘾,每天都得吃。
▲含钠的食物无处不在,连葡萄干食品里都含钠。我们进食时要注意看营养成分,尤其钠含量的多少。
韩磊主任说,这种不好的习惯,一天两天看不出其损害。如果持续下去,日积月累对健康就埋有隐患。她建议:选择生蔬菜、含钠低的食品和新鲜水果作为正餐之间的零食,远离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
韩磊主任告诉记者:我们的日常饮食不仅影响身体的抗感染能力,还关系到未来的健康状况,包括罹患肥胖症、心脏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的风险。
我身边很多中年人爱吃腌鱼腌肉。资料显示,3片熏咸肉就含有4.5克脂肪和大约0.68克的盐。这些食物偶尔吃吃可以,如果成为一种偏爱就有隐患了。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影响人的健康和寿命的因素中,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因素。这可以理解为,我们对于自己的健康程度有六成的决定权。这六成的决定权里,其中有一个元素不可忽视,就是做好日常的控盐。
向有食物偏好人群提出警醒
如果你有食用咸味重的偏好要注意了,这是一个口味的陷阱,为了健康,要自拔出来。
记者认为,我们不妨向有食物偏好的人群提出警醒。比如:1.在餐饮场所设立减少钠的摄入量的提示牌;2.在幼儿园、中小学的生活课堂上专门进行钠的摄入过多对身体危害的讲座,让减盐从儿童做起;3.在公共餐饮场所不再设置盐瓶;4.对生产含盐食品企业,在含盐食品的标示上要有明显警示,食盐过量有害健康;5.所有生产含盐食品,都要标出钠的含量;6.举办各种活动,倡导人们理念的转变,减少盐的摄入就是预防疾病的一种方式。
教你几招减盐技巧
去年9月1日是第12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宣传主题确定为“三减三健 全民行动”。什么是“三减三健”呢?“三减”即减盐、减油、减糖。“三健”即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三减”里 ,我们怎样做到科学减盐呢?当然首先要控制每天的食盐量。如果你没有限盐的器皿,6克盐的量,正好一个啤酒盖装满。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健康成年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2-3岁幼儿不超过2克,4-6岁幼儿不超过3克,7-10岁儿童不超过4克。65岁以上老年人应不超过5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以下建议。
1.建议使用定量盐勺:每次烹饪时少放5%-10%的盐并不会影响菜肴的口味。使用定量盐勺,尝试用辣椒、大蒜、醋和胡椒等为食物提味。
2.少吃咸菜多食蔬果:少吃榨菜、咸莱和酱制食物。建议每餐都有新鲜蔬果。
3.少吃高盐的包装食品:少吃熟食肉类或午餐肉、香肠和罐头食品,建议选择新鲜的肉类、海鲜和蛋类。
4.逐渐减少钠盐摄入:减盐需要循序渐进,味觉对咸味的需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 5.阅读营养成分表:在超市购买食品时,尽可能选择钠盐含量较低的包装食品,以及具有“低盐”、“少盐”或“无盐”标识的食品。
6.外出就餐选择低盐菜品:如果外出就餐,主动要求餐馆减少放盐,选择低盐菜品。
7.关注调味品:建议选择低钠盐、低盐酱油,減少味精、鸡精、豆瓣酱、沙拉酱和调料包用量。
8.警惕“藏起来”的盐:一些方便食品和零食里虽然尝起来感觉不到咸味,但都含有较多的不可见盐,建议少食用“藏盐”的加工食品。比如:两片切片面包含盐1.10克;3个凤爪含盐4.68克;一把瓜子,含盐1.40克;一根火腿肠,含盐3.58克;一个成鸭蛋含盐2.52克;10克话梅肉含盐2.40克。
在我们的加工食物中,盐无处不在。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减盐”这根弦。
青岛晚报 掌上青岛 青网记者 张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