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一样乐器,让人快乐一生。”这是许永佳的姥爷在生前最常说的一句话,也成为了她在二胡演奏道路上的座右铭。自解放军艺术团毕业后,她同姥爷一样,也开启了教授音乐的模式。孩子们没兴趣、学习被动,机构为了赚钱故意拖延教学进度……在一些培训机构教了4年课,许永佳越来越觉得艺术教育变得越来越不“单纯”。
为了那份“最适合孩子们学习”的执念,她与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爱人周敬泽共同创办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工作室。他们不盲目追逐“考级热”,只想把所掌握的艺术技能倾囊相授;他们善于激发孩子的潜能,主打以审美为核心的快乐教育,让学生们通过艺术热爱生活。
许永佳自幼学习二胡
小学就谱曲,姥爷是她的启蒙老师
提起学琴,不少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枯燥、乏味,有的孩子甚至走向了“学了一门技术,恨了一门艺术”的极端,但94年出生的许永佳却有着不一样的学琴经历。她的姥爷也是她的音乐启蒙老师,是青岛盲校的一名高级音乐教师,自学二胡、钢琴、手风琴、吉他等多种乐器,即使身患癌症,也坚持在教学一线。由于从小与姥爷生活在一起,许永佳对音乐一直有着浓厚兴趣,上小学时便主动要求姥爷教她拉二胡,练琴时也都尊重她的意愿。
姥爷将她儿时谱的曲子保留至今
许永佳告诉记者,姥爷还喜欢与她一同研究创作,把随口唱出来的曲子谱出来。一年级时,她写的一段曲子,姥爷一直为她保留至今。在大学期间,她共作曲30余首。“感谢遇见你,让我从此不孤单,让我有哭有笑有梦,因为有你的相伴,让我坚定自己的信念……”这是她在25岁生日时创作的一首歌曲《感谢遇见》里唱道的。
许永佳的姥爷总是告诉她,学琴的目的应该是出于喜欢,而喜欢就应该一辈子坚持下去。大学毕业后,她也继续从事与音乐相关的工作,先后在少儿节目组、艺术培训机构工作,并遇到了爱人周敬泽。他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专业,师从著名歌唱家李涛和著名表演艺术家罗怡,曾在各种校园大赛、青年歌手大赛中获奖无数,更是在音乐剧《ONCE ON THIS ISLAND》中出演男一号。
周敬泽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
他们想做最“单纯”的艺术教育
这对90后小两口从事少儿艺术教育工作的这四年来,做得越久,心中的焦虑反而越多。“我曾经带过一个学生,他的声音条件完全有考声乐10级的能力,但培训机构为了保证进度以及续费情况,只要求他考8级,这完全是在耽误孩子。”在周敬泽看来,考到10级并非天花板,在考级之外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知识与技能,更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许永佳坦言,他们曾去过很多培训机构工作,但没有一家的办学理念与两人契合,于是便决心辞职创办了圣卡农艺术中心,主授钢琴、声乐、二胡、主持、表演等。尽管师资专业,但却将课时费压到了最低,单节课还不到百元。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更多的孩子可以享受快乐且优质的艺术教育。
“以前我们只是单纯教课,创业以后需要自己去向家长介绍工作室及课程,其实沟通方面还是很欠缺的。”工作室开办初期,许永佳夫妇将周边的学校、幼儿园都跑了一遍,然而推广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后来,两人通过互联网平台以及大V推广,找到了招生的突破口。
两人在业余时间,也经常讨论教学工作
拒绝“填鸭”,主打侵入式学习
说起工作室的第一个学生雨婷,周敬泽至今还记忆犹新。“雨婷就住在我们工作室的楼上,她的父母有些艺术情怀,一直想让孩子学钢琴,可总说她有一根手指头短,学不了。”周敬泽依旧鼓励家长带着雨婷前来试上,发现其实她的手指很长,只是有一根手指相对较短,对学琴并无影响。12岁的雨婷便在这里开始了零基础钢琴学习,由于学生本身喜爱钢琴,仅学习2个月已能较为顺畅地弹奏一首钢琴曲,并能通过演奏表达情感。
周敬泽正在给孩子们上课
“盲目追逐考级会导致孩子基础很差,缺乏鸡肋,表演就像走过场,没有灵魂。”许永佳认为,学乐器应该是将音乐态度融入生活,从而提升感性素质与感性智慧。为此,工作室全程融入国际标准的奥尔夫乐器,让孩子们浸入式学习,摒弃传统填鸭式教学,注重身、脑、情统一提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们通过活跃的教学手法,让学生们在享受学习过程的同事,发掘艺术天赋。
周敬泽夫妻为每个来上课的孩子都准备了一本成长相册
记者在两人的工作室内看到,书架上摆满了一排排的手工相簿,里面不仅用镜头记录下了学生们上课的精彩瞬间,更有老师亲笔写下的点评与寄语,每节课都是如此。
有人说,真正的好老师会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激发学生的潜能,用细心与耐心循循善诱,让学生找到另一个积极而充满能量的自我,许永佳与周敬泽便是如此。
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刘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