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1日,三星发布了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华为、OPPO、TCL等也宣布将在即将到来的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展出品牌相关折叠屏产品。业内人士指出,2019年或成折叠屏手机的爆发元年,市面上预计将迎来多款可折叠手机,但由于技术尚不成熟等原因,相关产品近两年内可能不会在市场上大规模布局。
厂商纷纷发力折叠屏手机
昨日,三星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Galaxy Fold,用户通过翻折屏幕的方式,即可自由切换大、小屏两种使用模式,并可同时开启三款应用程序,极大地提升了移动办公效率。据了解,此款手机拥有主、副两个屏幕,内折该手机则外部4.6寸的副屏将会自动开启;展开后,手机将变身7.3寸的大屏平板电脑。而据可靠消息,华为也将在本月底举办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前发布其品牌首款折叠屏手机。
除三星、华为外,包括苹果、OPPO、小米在内的头部厂商也在不断加大折叠屏手机的研发投入,同时加紧申请各项折叠项目专利,为今后全面布局可折叠产品奠定技术基础。然而,与三星、华为等在折叠屏手机量产上表现出的积极态度不同,苹果、LG等厂商倾向于保持观望,暂时不会选择大规模投产。
技术不成熟仍是瓶颈
分析指出,技术不成熟仍将是制约折叠屏手机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涉及折叠屏手机的相关技术(如转轴、柔性盖板技术等)尚不成熟,导致出厂产品的良品率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以三星Galaxy Fold为例,其初始定价为1980美元(约合人民币1.3万元),资料显示即将发布的华为可折叠手机售价也将突破万元大关;其次,业内尚未讨论出折叠屏幕下各手机组件分配方式的最佳方案,且大屏模式下手机的功耗、运行速度等难题仍待解决。
此外,目前除来自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少数厂商具备核心技术研发和生产能力外,多数品牌厂商还无法完成自主研发、投产。以京东方为例,其在产能建设和技术实力上已赶超部分日韩厂商,但与三星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业内人士指出,现阶段折叠屏手机的概念很可能大于实际用途,因此用户在“尝鲜”的同时,应当保持理性,不要盲目跟风。
分析师指出,当下手机的折叠功能可通过内折、外折两种技术手段来实现。从手机的使用体验出发,外折方案比较直观,不用额外负担外侧小屏的成本,但需要承担保护玻璃或保护膜强度不足带来的“碎屏”、“裂屏”风险;内折方案实现难度大、技术成本更高。无论如何,今后市场认可的终极体验,应当是两个屏幕,内折时外部有小屏可显示。
年内折叠屏手机渗透率仅0.1%
近年来,受手机市场创新缺乏、换机周期延长等因素影响,国内智能手机销量数据连续多季度遭遇下滑。在此背景下,折叠屏技术成为了厂商追求的新“卖点”,预计近期内资本市场中的京东方、维信诺、彩虹股份等多支折叠屏概念股将迎来不错的涨幅。
尽管今年预计将迎来数款折叠屏手机新品,但部分业内人士仍对折叠屏技术在短期内的发展前景持保留态度。事实上,早在去年10月,科技圈就曾迎来一款名为“FlexPai柔派”的可折叠手机,但由于其功能稳定性、便携性及折叠厚度等不尽如人意,因而一段时间内市场反应平平,显示用户似乎还没有做好迎接折叠屏手机的准备。
权威分析报告指出,今年将是折叠屏手机的爆发元年,但预计其累计出货量将不超100万台,落到中国可能尚不足20万台,市场渗透率或仅为智能手机市场的0.1%;而随着技术的成熟、生产成本的下降和用户折叠屏产品使用习惯的养成,到2021年折叠屏手机有望拿下约1.5%的市场份额,产品的全球出货量更可能达到千万台级别。(见习记者 许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