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请钟点工打扫教室背离了教育本义

前两天,杭州一名学生家长看到班级群里发布了一则最新通知,新学期的班级打扫和布置开始了,老师征集家长志愿者,过了很久,群里没有反应。这名家长说,自己当时正在上班,看着尴尬的局面,就建议找家政公司帮忙,大家也没有其他意见,她就下单预约了钟点工。据说,当地不少学校都采取了这种做法,很多钟点工都被家长叫到学校去了。(2月20日《都市快报》)

支持请钟点工打扫教室的理由很多。比如说现在教室条件好了,但打扫起来也更加不容易;有家长讲,为了擦课桌椅在地板上留下的黑色划痕,“差不多蹲了一个半小时,特别累”;很多家长确实很忙,没有时间去帮助打扫卫生,等等。这都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有意寻找,还可以有更多的理由。不过,很多时候理由不是因为多而让人信服,而且兼听则明,不能只听一面之词。

有时回到最初的出发点,对于一件事才会看得更清。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方向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劳”虽然排在最后一个,但不代表劳动不重要,就在价值选择中居于末位。陶行知先生讲“生活即教育”,其意义也在这里,所以“劳”与“德智体美”放在一块儿,作为全面发展的一个维度。

由于应试教育的客观存在,不少学校在“劳”的培养上并没有多少办法,让学生打扫教室正是为数不多的教育手段。相对于过去,现在孩子在“劳”上更为捉襟见肘,培养锻炼的机会更少,所以打扫教室的机会更为难得和重要。可现实是这个机会被大家忽视和浪费了。

请钟点工打扫教室有一个前奏,那就是现在打扫卫生责任,基本已经转嫁给家长了。不说开学季,就是平时,很多低年级学生的值日任务,也基本由家长代劳。在舆论场上,有着很多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去学校打扫卫生的感慨和吐槽。家家都疼爱孩子,很多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有一些孩子到了三四年级了,甚至连衣服都不会穿、连鞋带都不会系。很多家长也担心孩子打扫教室出现一些意外,于是伸手揽了过来。

不少老师也把打扫教室当成了一个“任务”,他们看到了形势的变化,只要有人打扫就行,而不管什么人打扫,于是对于家长代劳,老师就选择了听之任之,有的甚至希望由家长代劳。在这样的背景下,打扫教室应有的教育功能,已经被忽视和无视了。

至于说请钟点工打扫教室,除了有些家长确实没空之外,还存在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复杂关系。一个班上,有些家长很热心,有些家长因为各种原因并不愿意参与这些事情。有的家长参加,有的家长不参加,参加的似乎也看不到什么回报,久而久之,大家都不愿意参加了。在这种沉默的螺旋中,只要有一个家长提出通过外力来解决,其他家长一般也不会拒绝,原因既在于面子,也在于怕得罪老师。

请钟点工打扫教室怎么看都是不妥的,最大的问题在于背离了劳动教育的本义。而这个问题的发生,是一错再错的结果——因为打扫教室的教育功能被弱化,出现了家长代劳,而为了解决有些家长不愿意代劳问题,这才出现了请钟点工。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原点上来,还原打扫教室的劳动教育本义。家长可以参与打扫教室,但只能是配合孩子,而不是越俎代庖。 (乔杉)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