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近日发布的《中国中小学校医室现状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现阶段有59.6%的中小学校未设置校医室或保健室,各地整体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不充分,缺乏专业的健康教育资料,青海、山东、河北、陕西几省的校医室工作人员医学专业背景比例不足20%。面对学校医务室建设缺失、校医室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过关等情况,中小学生的健康引起广泛关注。(2月17日《工人日报》)
很多人以前就读的学校条件一般,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硬件设施和师资都很薄弱,但再差的学校,一般都有一个医务室,万一学生在学校受伤了,在医务室能进行基本的处理。本以为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对教育投入的加大,现在医务室已经成了标准配置,想不到竟有近六成中小学未设校医。
在当前的教育语境中,对于一所学校的评价,最重要的标尺大约是教学水平。一所学校能不能称为名校,也主要看师资水平和教育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没必要设置医务室,不意味着医务室可有可无。
相较过去,现在不少学校规模越来越大,动辄出现“超级学校”,这么多活泼的孩子在一起,很难保证不出现一些小意外,比如因小磕碰而受伤。现在医疗水平提升了,如果孩子在学校出了小意外,而学校没有医务室,从学校到医院总会有一段距离,有的距离还很长,很难保证不会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从而发生不应该的遗憾。
一段时间以来,学生体质的话题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虽然教育部有着明确规定,但有些学校在开展体育运动上依然束手束脚,一些体育老师也不无应付搪塞之意。这固然有着考试体系设计问题,但也与一些学校和老师担心出现意外有关。由于学生和体育的双重特性,体育课的意外指数还是相对较高的。医务室是开展体育运动的必要保障,当前的医务室配置水平,显然是观察当前体育课开展不力的一个重要视角。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的任何一个机构,都承担着一定的教育使命。医务室也是如此,也可以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对于普通教师,医务室的医生显然更具有专业素养,由他们来承担、组织和推动一些课程的开展,更具备可能和优势。比如说急救知识的普及,这个当下社会的一个痛点,很多学校开展得十分不力。如果明确医务室的职能,由医务室牵头,则能起到很好的普及作用。
或许正是鉴于这样的考虑,教育部、卫计委等部门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才明确规定,为保障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要设卫生室,按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可现实是,“校医室”在许多地区竟是一陌生词汇,学生也从未在学校见过校医室。在当前高度重视教育背景下,这一现象耐人寻味。近六成中小学校未设校医是严重“偏科”,从一个侧面说明,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都存在很大不足。
很多人的成长记忆中,都有着当年校医和校医室的场景,校医室不应在孩子的成长记忆中消失。正如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硕鹏所说,学校的校医室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场所,应该得到重视,应该按照规定落实到位。需要指出,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校医室的重要性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得到新的开拓,其存在不仅仅是治病救人,还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作用。拿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培训来说,就有着校医室参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乔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