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联合发布《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汽车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最大件消费,所以,《方案》中的第一条就是“多措并举促进汽车消费,更好满足居民出行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还特别提到了“促进农村汽车更新换代”。
农村正在进入汽车爆发性普及的门槛
某种程度上,这可以理解为“汽车下乡”政策的重启,促进农村的汽车消费。早在10年前的2009年1月,国务院公布的《汽车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就曾提出一项惠农政策:在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购买1.3升及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以及将三轮汽车或低速货车报废换购轻型载货车的,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
当下,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中国的出口面临一定的压力。这个时候,庞大的内需市场就成为中国经济宝贵的战略纵深。目前,消费已经成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最重要的一驾,而庞大的“五环外市场”,也蕴含了巨大的消费能力。利用、激活这个战略纵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要之举。
经济政策讲究顺势而为,汽车下乡外部条件是成熟的。按照一般市场规律,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800-3000美元时,汽车市场需求迅速上升,人均汽车拥有量也大幅度提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专家称,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汽车开始进入家庭。而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私人购车将出现爆发性增长。
中国汽车的爆发性增长出现在2008年。2008年至2010年,我国汽车销量复合增长率为38.77%,2009年,我国汽车市场累计销售汽车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5.46%,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销售市场。2010年,累计销售汽车1806.19万辆,同比增长32.37%。2008年的中国人均GDP是24100元,基本上符合人均GDP3000美元这个汽车普及的门槛。
不过,中国并没有单独统计农村的人均GDP,所以还需另找数据。汽车的普及还有一个规律,那就是R值,即汽车价格/人均收入,这个R值在接近3的时候,汽车开始普及。
在进入3000美元这个门槛、中国汽车行业爆发的2008年,中国城镇人均收入为15781元,考虑到中国地域发展的差异,以及较高的基尼系数,一线城市的收入还会更高一些,2008年北京的人均工资为45000元左右。当时的一辆小轿车按15万元计算,刚好进入R值等于3的门槛。
有了这个R值,我们就不难反推,如今农村正在进入汽车爆发性普及的门槛。某种程度上,农村比城市更需要汽车。农村人口分布更分散,公共交通不发达,有些地方可以说没有公共交通。所以农民对汽车的需求更刚性。与此同时,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中国农村的道路条件提升,不再是以前的泥泞小路。农村没有停车的限制,汽车的消费就少掉一大块。
由此可见,种种因素都已经具备,中国农村的汽车普及,正在进入爆发增长的门槛。
汽车下乡将改变农村生活形态
值得注意的是,农村的汽车消费有其自有特征,即生活和生产的兼顾。这就使得皮卡车可能成为农民欢迎的车型。当下不少地方对于皮卡车实行限行政策,这无疑会抑制农民的购买欲望。
所以,此次《方案》还提出,稳步推进放宽皮卡车进城限制范围。在评估河北、辽宁、河南、云南、湖北、新疆6省区放开皮卡车进城限制试点政策效果的基础上,稳妥有序扩大皮卡车进城限制范围。显然,增加皮卡车的使用场景,有利于提升农村的汽车消费。
汽车进入农村,也将改变农村的生活形态。汽车需要道路,而修路的价格并不便宜,这就意味着在一个村落中,为了共享道路,居住会越来越集中。而修路等公共设施又要求当地居民要一起协商完成道路的建设、保养。
此外,随着农村汽车的增加,相对不发达的道路设施,乡镇、县域的堵车会更大概率地发生。实际上,如今春节堵车已经从城市转移到乡镇。这都要求规则意识的提升。当然,一些负面也难免会出现,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攀比更加严重,以前是比房,现在攀比的目标则可能放到了汽车上。这些问题需要正视和循序解决。
但可以预见,“汽车下乡”10年后再启,确实有望撬动农村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刘远举(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