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制造业基础雄厚,但是也面临怎样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加速赶超,这个新课题。近两年,山东把智能化作为推动制造业升级的新动力,用智能工厂、数字车间,为制造业插上翅膀。
在青岛这个轮胎生产车间,一套智能半钢成型机刚刚上线。它的特点在“智能”这两个字上,能在轮胎生产过程中抓取分析上百项数据,实现智能压合。有了大脑的生产线,效率提高3倍多,每40秒生产一条轮胎。
赛轮集团青岛工厂副总经理赵永刚说:“智能设备能稳定地实现日产1600条的生产能力,就是一台智能设备顶了过去三台的产能。在轮胎的均匀性方面有着明显的一个竞争优势。”
这家老牌轮胎制造厂,原来装备落后,仅2012年退赔额就高达6000万元。严峻的市场形势,让他们加快了智能改造步伐。
科捷机器人研发科室主任苏志同说:“我们提供了一个整体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整个环节不需要人工进行参与,可以把轮胎的混装正确率达到百分之百。”
据统计,山东近4万家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当中,近六成处于产业中低端。
山东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把工业机器人作为发展重点,以此带动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根据山东《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每万名工人配套使用机器人数量达到200台以上,这远高于2017年国家制定的每万人88台的标准。
青岛高新区智能制造与新材料产业事业部部长李德强说:“从事智能产业线的集成解决方案研发和实施,都给予100到300万元的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资金支持。”
近两年,山东已经培育建设了500条无人生产线、300个数字车间和100个智能工厂。正在实施的“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行动,将推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央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