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记者对身边的家长朋友做了一个调查,发现身边十多位家长,从幼儿园大班到初一学生,孩子的寒假安排几乎都已妥当。很多人报了培训班,查漏补缺;有孩子一放假就开始上课,一直上到大年三十中午,下课回去刚好赶得上年夜饭;有的孩子寒假第一周上课,整个寒假只能休息四五天,而且估计这几天也没得消停,要赶学校的寒假作业。
寒假本应是放松休息的时间,但很多家长却把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当作了查漏补缺、弯道超车的好时机,把孩子的假期安排得满满当当。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别说是多休息、多放松,假期可能比平常的学习更忙、更累。
“不怕同桌是学霸,就怕学霸过寒假。”一些原本比较淡定的家长,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都在上各种培训班,也坐不住了。“其实我也不想报班,但是真的不能停。和其他家长比起来,我的心态还算正常,每次寒假、暑假我就瑟瑟发抖,别人想要假期里超过对手,我只求不落后于人就行。”
最近主持人李湘女儿王诗龄的课表在网上火了。从周一到周日,钢琴、大提琴、油画、书法、瑜伽、国际象棋甚至织毛衣,各种学习安排挤满了她的课余时间。“看吧,比你聪明、条件比你好的人,还比你拼命十倍!”网友的赞美之词,代表了不少家长的心声。
家长们的这种焦虑情有可原。有人做了统计,近年来的高考状元大多数没有上过培训班,希望以此能够安抚家长的焦虑情绪。但家长们会固执地认为,那是过去的情况,而且,就算校外培训的效果和作用没有想象的那么大,那也需要多年之后才能得到验证。眼前最紧迫的现实是,别人家的孩子都在抢跑,自己的孩子会否落后于人的问题。家长等不了,更不敢拿孩子的未来做实验。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基本的教育常识和科学的教育理念,无法被信任、坚守的原因所在。
假期培训热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把孩子好不容易的空闲时间安排得如此致密,是否符合教育常识,有没有违背基本的教育规律,着实没有太多讨论的空间。如何破解?其实也不需要多少有新意的举措,归根结底还是要从政府、学校、家庭等多方求解,落实好教育部门制定的各项减负政策。
过去的一年,减负是教育部门的工作重点,而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减轻中小学生校外负担,又无疑是减负工作的重心。从去年年初4部委启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到年中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再到年底教育部联合9部门联合印发“减负三十条”,都明确了政府的主导责任,体现了教育部门通过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禁止超纲超前教学,打破“抢跑”引发的“剧场效应”,给家长和学校教育松绑的思路。
打破“剧场效应”,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主导,而政府治理行动仍然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在社会竞争激烈的当下,家长和孩子都承受了更大的压力,家长对孩子也有更高的期待,这是减负运动面临的不可以回避的现实。但必须认识到,身处知识爆炸的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传统教育范式正在受到冲击,这意味着我们这个时代的知识是学不完的,竞争的赛道正在转变。知识学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核心能力的发展。
家长不希望孩子落后的想法可以理解,但应该为孩子找到正确的方式。要竞争可以,但必须为孩子找到正确的竞争跑道。显然,培训班里模式化的刷题、违背孩子兴趣的“兴趣培养”,培养不出未来社会竞争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按照知识教学方式教学,家长把孩子推入原来的竞争轨道,适应不了新的时代要求。在一些家长把孩子送进培训班的同时,有家长安排孩子回老家深度游,讲出家族的故事,让孩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这样的安排无疑就体现了培养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的要求。(杨三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