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大附院杨苏民荣膺中国心外科“奥斯卡”奖——金刀奖。全国5人,山东省惟有他一人上榜。
2018年12月14日,上海的冬天弥漫着阳光的味道,全国心外科高手云集,举行盛大的学科年会并颁奖——中国心血管外科好医师金刀奖。奖项从全国上万名心外科医生中,甄选5人,表彰他们在往昔岁月创造的非凡成就。往年这个奖,一般都会被医学更为发达的北上广地区大腕摘得,今年来自山东青岛的杨苏民教授赫然在列,同行却丝毫未感到意外,这个奖就应该属于他,实至名归。温文尔雅的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杨苏民,已过不惑之年,从医28载,半生拼搏,攀登心血管外科手术顶峰,给青大附院乃至青岛、山东带来荣耀与光芒。2013年起,杨苏民担任青大附院心血管外科主任,五年多,2000个日夜,他带领团队,在救治患者与死神较量的路上,苦过、累过、挣扎过、无奈过、痛苦过,就是从未放弃过……时光终将给奋斗者以奖赏,杨苏民把青大附院心外科带到了中国心外科的领先行列,他手捧奖杯,站在了中国心脏外科最高荣誉的颁奖台上,他的名字在中国心外科领域不可替代。数字是枯燥的,同时也是有力量的:杨苏民连续3年机器人心脏手术量蝉联全国第一;完成21例心脏移植,2017居全国第九;开展山东首例TAVI介入手术;搭桥患者最高年龄90岁,他带领的青大附院心外科全面进入微创时代……
开创青岛心脏移植的先河
今年9月7日,青大附院心外科三例心脏移植者同时出院,国内罕见。家住胶州62岁的老人当时和记者说,他手术的前一个晚上还有一种濒临死亡的感觉,喘不动气,移植后的第二天,突然呼吸舒畅。他打算回家后收割庄稼。护士回访时,他果然在农田里忙活。
2016年是青岛医学史上的新纪元,心脏移植实现零的突破。开展青岛有史以来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的正是杨苏民。当年完成6例心脏移植,居山东第一位。2017年,完成12例心脏移植,居全国第九。如今完成21例心脏移植,75%患者来自山东以外,成功率91%,居国内领先水平。这一壮举,给山东半岛顽固性心衰患者重新带来生的希望。为此,杨苏民教授准备了两年。
2014年平安夜,他和团队11人在北京心脏移植手术间度过。 2015年2月,在上海国内惟一一家国际动物实验室,杨苏民团队连续三天完成三例猪的心脏移植,大获成功。两年多时间,他们团队赴各地跟踪学习心脏移植20余例。2015年4月,杨苏民独自远赴美国休斯顿医学中心专项学习,他跟随的美国专家心脏移植全美第一。一个月时间,杨苏民从未脱下过手术服,穿着手术服翻阅资料、观看手术录相、吃饭睡觉。回到手术室时再换上新的。他经常连续站12个小时,参与了19例心脏移植。
美国很多心脏供体的获取需乘小型商务飞机到其他城市,多是深夜,杨苏民非常珍惜每一次器官获取的机会。飞机加上两名飞行员,一共6人。回国前的一次是凌晨2时,他们取得供体心脏后上了飞机。小飞机都是低空飞行,飞行不久,遇到气流,突然电闪雷鸣,闪电就在飞机的窗玻璃外炸开。飞机剧烈颠簸,杨苏民和同行人员一下子头被摔到棚顶,连同他刚打开的盒饭。飞机急剧下坠,坠落虽然只有几秒,但在杨苏民记忆中非常漫长,他绝望地想:这下完了,自己要扔在美国了!飞机冲出气流,恢复平稳。机舱里一片狼籍,大家脸色惨白,很长时间没有一个人说话。这家医学中心供体器官获取的飞机曾遭遇过类似的事情,飞机坠毁,无一生还。
杨苏民做最小年龄心脏移植的是13岁男孩。因供心凌晨才到,5时手术。杨苏民早晨3时从家里出门,怕打扰邻居,蹑手蹑脚走过黢黑的楼道。与此同时,他们团队心外科医生、体外循环、麻醉医生、手术护士也从城市四面八方赶来。当3时30分,杨苏民走进手术室,团队二十多人齐刷刷全部到场,围着弱小的患者,做好了术前全部准备,作为主刀医生的他心里涌起一阵感动。
机器人心脏手术三年蝉联全国第一
2018亚洲机器人大会,杨苏民获得 “突出贡献奖”,“中国达芬奇手术十万里程碑杰出贡献奖”。他当选为山东省医学会医用机器人分会候选主任委员。
今年11月26日是青大附院引以为傲的日子,中国大陆第二个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中国心脏外科临床手术教学示范中心”在医院揭牌。第一块牌子挂在北京301医院。表明他们在机器人心脏手术领域成为国内同行的“教学示范基地”。眼下,全国有20多家省级以上医院心外科团队报名要求来青大附院示范中心学习。
达芬奇机器人心脏手术相比传统或腔镜下手术,创伤要小很多,不用锯开胸骨,也不用切断肋骨,从骨缝间隙打几个小洞进行心脏手术。 2014年青大附院领导高瞻远瞩,在国内较先引进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10月机器人应用于临床。同年11月,杨苏民成功完成山东第一例达芬奇机器人心脏手术。 2015年,青大附院达芬奇机器人心脏手术量居全国第2位,2016、2017、2018手术量连续
三年蝉联全国第一。第一的背后是汗水和泪水。
2014年末,当医院安装手术机器人后,杨苏民团队便开启艰苦的训练历程。周末机器人设备有空闲。他们团队从农贸市场买来一堆猪心练习,猪的心脏和人的心脏大小最接近。杨苏民练习机器人心脏手术到了痴迷的程度。11月,在杨苏民团队到香港参加机器人培训前,他已经探索了各种手术方法,完成了无数次的房缺修补术、二尖瓣成形和置换等模拟训练。 2015年初,在顺利开展机器人普通心脏手术后,杨苏民又要突破机器人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但问题迎面而来,普通心脏机器人手术训练可以用练习器械,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没有机器人练习器械,只有手术专用的,训练一次24小时,机器人器械加耗材费用要消耗三万多元。他们向院领导提出进行训练申请,院领导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批准。为节省练习费用,整个团队24小时不离开手术室,杨苏民练到双手6个指头肿得不能打弯,拿不了筷子,只能用手抓着吃饭。回想起训练过程,杨苏民感慨地说,感谢手术团队的无私奉献,更感谢院领导的大力支持!没有院领导的支持是开展不了心脏外科机器人手术的。青大附院机器人心脏手术所获得的荣誉与其说属于杨苏民,不如说属于整个手术团队和医院。
微创技术堪称山东心外的名片
2017年 9月16日,山东省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手术)在青大附院成功完成。一位72岁高龄患者,未开胸,通过股动脉微创手术就装上了人工心脏瓣膜,这例手术的成功意味着山东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进入了微创时代。
今天7月的一天,对于龙口的蔡先生来说是命悬一线又非常幸运的一天。他因心脏瓣膜疾病,一直住在青岛一家三甲医院的重症监护室,病情愈加恶化,医院给患者家属下达了四次病危通知,让其准备后事。家属也计划第二天一早将患者拉回龙口。深夜11时,患者女儿看着白发苍苍的父亲就要离去,怀着一线希望,委托朋友找到青大附院心外科重症监护室王士忠主任会诊。王主任会诊后,感觉非常挠头,患者是83岁老人,反复心衰,大量胸腔积液、肝肾功能不全,病情危重,他电话请示杨苏民主任,杨苏民当即决定将患者转到青大附院心外科重症监护室。经过4天监护治疗,杨苏民、江磊团队给其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技术(TAVI手术),患者顺利康复。出院后,老人提笔书写了“厚德载物,厚德载富”,亲自来到心外科,送给杨苏民主任。
目前国内只有几家顶级医院开展TAVI手术,青大附院已完成13例,是山东TAVI手术的培训基地。
山东半岛——主动脉夹层6小时生命圈
主动脉夹层非常凶险。许多患者在当地和转院途中死亡。为挽救更多主动脉夹层患者,青大附院牵头成立了“山东半岛主动脉夹层6小时生命圈”,建立绿色通道,在心外科监护室专门预留一张床。目前,他们主动脉夹层年手术量达到200例,死亡率从2013年的50%降至现在的10%以下。今年10月的一个深夜,主动脉夹层6小时生命圈的微信群里说有一个患者病情危重,要立即送往青大附院。杨苏民让当地医生把患者各项检查发到微信群里,分析患者病情,与当地医生沟通控制患者病情防止夹层破裂,当患者凌晨1时多到了急诊室后,患者已心包填塞,双下肢完全缺血,测不出血压了,生命奄奄一息。一线生机也要争取,杨苏民马上通知手术人员进行术前准备,凌晨2时他和手术团队快速集合到手术室,把患者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最近两年,杨苏民潜心研究,探索主动脉弓置换手术方法的改进,一般主动脉弓置换手术术中要深低温停循环,体温降到20℃到25℃,而杨苏民实现了28℃的中低温极短时间停循环,对重要器官的保护好,手术效果好。目前已完成30多例,无死亡,国内鲜见。
用8-0的线一天做六台搭桥手术
杨苏民1985年是当地理科高考状元,迈入医学院的大门,毕业留校从事胸心外科。 1994年,他以专业第一名成绩考入山东医科大学心血管外科硕士。两年后,以第一名成绩提前一年转读博士。他天生有超常的动手能力。父亲是无线电工程师,他八岁就会修收音机。手术时,他从不墨守成规,不断超越自己。他不停歇地创新改进术式,在拳头大小的心脏上舞刀,缝缝补补,造福万千患者。
杨苏民每天都是二到五台手术,全年他自己完成近600台。他在搭桥手术方面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一天可以做6台搭桥。经他的手,可以让冠心病患者多活几十年。杨苏民做搭桥手术与众不同。他大胆创新,所有桥血管的吻合口全部用8-0的滑线缝合。一般心外科医生只是前降支吻合用8-0滑线,其他血管用7-0滑线。8-0的滑线,针小线细,细到超出人们的想像,医生喘气,线都会飘起来。对手术医生的缝合、打结技术要求很高,打结时稍一走神,线就会断。杨苏民坚持全程用8-0的滑线缝合,这在全国只有少数顶尖心脏外科专家才这样做。
医院科室有什么样的带头人,就会有什么样的团队。青大附院心外科之所以能在短短时间从国内强手如林的心外科脱颖而出,源于青大附院王新生理事长对心外科的倾心打造和积极投入,五年之中,心脏外科由一个病区42张床,扩大到三个病区150张床,积极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十余人;源于心外科团队技术创新,锐意进取,三项创新技术均加入国家指南的制定;更源于心外科团队、麻醉科、手术室、心脏内科、心脏超声科及大量相关科室的团结协作、勇于担当;他们从2013年每年完成700多例手术,直至2018年完成近1700例手术,成为国内发展速度最快的心外科之一。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张丽玲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