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讯 “时运变迁:从百年货币史看中美经贸关系演化”主题分享互动暨“时运变迁”系列图书分享会近日在青岛如是书店举行。现场,“时运变迁”系列图书项目发起人、译者于杰围绕“中美经贸关系的百年历史变革”进行演讲,与中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刘琬媛对世界经济与货币体系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历史与现状的研究,共同探讨中美经贸关系的历史沿革。
于杰表示,明后年,减税对美国经济的刺激效用下降,其经济增长将走缓。从这个角度分析,美国有可能调整其谈判策略,也会积极主动谈判。另外,人民币的贬值压力也会减轻。中国经济要减少贸易争端的影响,就得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
“美元圈”的形成
二战期间,虽然美国投入了大量的军力、财力参与战争,但其本土未被殃及,与盟国及相关国家间的贸易仍在最大限度地维持,包括这些国家同美国间的黄金-美元交易。对美国的这种依托,最终促成了一个“美元圈”,而在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前,美元体系还言之尚早。中国也是这些国家中的一员,自然也受惠于美元圈。
虽然中国已经大有进步的法币体制仍然让美国人哈里·怀特头疼不已,但美元圈对中国的接纳,及中国作为创始成员国、二战的四大国之一参与布雷顿森林会议,也彰显了中国的地位和角色,对当时的中国来说,这的确是一件幸事。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二战”为战后世界塑造了美元体系,布雷顿森林会议是确立该体系的一个步骤,可谓水到渠成,怎样强调该会议的作用都不为过。
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运行之后,体系内经济体的法定货币均与美元挂钩,就世界格局而言,这在当时是不二之选。美元/黄金间的35元比价和成员国货币同黄金之间的可兑换,可视为这些国家同美国之间的信用约定(22000吨黄金储备给美国国力做了背书,但远没有其完好的工业基础来的重要)。货币之间的这种关系,加上公平的自由贸易,是西方国家间的国际经济规则,接受这些规则,即可获得这一体系尤其是同美国之间的贸易便利和红利,这也就是常被言称的战后美元体系。
全球法币与美元圈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则是一个固定汇率制,不可能维持长久,除非美国能够像二战期间那样以几倍甚至十几倍的经济体量持续领先第二大经济体,战后西德和日本的发展显然改变了这一格局(其结果并不是在黄金储备规模上对美国构成威胁),这是保罗·沃尔克于1971年力荐终结该体系的原因。
1970年代,西方国家在犹豫徘徊中选择了浮动汇率,欧洲几国则在此大背景下,形成了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欧洲货币体系(欧元前身),此间为美元自二战以来最脆弱的时期,但显然其地位并没有被撼动,美国对欧洲货币体系也没有刻意打压。
同时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仍然信守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形成的自由贸易规则(关税和贸易总协定)。西方在货币和贸易问题上自此进入博弈时期。所谓博弈,即试探美国能够容忍和接受的贸易赤字最大规模,而不是挑战甚至取代美国和美元的位置,期间市场的力量更重要。
目前的世界经济仍是美元体系,每个经济体,包括被美国制裁的那些相对封闭的经济体,也在这个体系之内。我将同美国进行正常商业往来的经济体视为当下的美元圈。
中国1978年实施开放政策,但当时的美元圈国家并没有对中国完全开放市场。1994年的人民币汇率并轨,施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实际上是钉住美元,表达了中国加入美元圈的姿态和决心。但美国在1990年代对中国最惠国待遇的年度审核,表明其仍没有改变在市场开放问题上对中国的态度。经过同美国长年累月的复关、入世谈判,中国到2001年加入WTO才真正以对等的成员国身份,成为战后运营了近50年的美元圈的一员。这一变化对中国带来的好处和红利,1995年之前出生的多数中国人都有体会。
就真正的挑战而言,如果真的出现,可能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挑战美国(美元)本身,另外是挑战既有规则基础上的全球体系。当然任何一项挑战成功,另一项也就唾手可得。这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挑战。被不少中国人视为挑战美元地位的日元、西德马克(欧元),目前仍处于美元体系之内。(记者 李晓彤)
相关图书:
《时运变迁: 世界货币、美国地位与人民币的未来 (修订版)》
(美) 保罗·沃尔克, (日) 行天丰雄著 于杰 译
中信出版社12月出版
《管理美元:广场协议和人民币的天命》
船洋桥一 著 于杰 译
中信出版社5月出版
《通胀螺旋:1939—1949中国货币经济全面崩溃的十年》
张嘉璈 著 于杰 译
中信出版社10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