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北路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阶段照片,现已回填。 (摄于2017年12月)
南六路地下管廊内部。
城市“蜘蛛网”、马路“拉链”,井盖“星罗棋布”……这些曾经饱受诟病的城建痛点将因地下综合管廊的全面建设而得以缓解。地下综合管廊被誉为保障城市运行的“生命线”,它可以将原本需要埋在地下的电力、通讯、供热、污水等多种管线集于一体,实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2016年,我市成为第二批国家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来自市城乡建设委的数据显示,试点两年多来,我市已建成的地下综合管廊(廊体)超过100公里,21个试点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全部完工。工作人员正在地下管廊内焊接燃气管线。徐常青摄
西海岸贡北路段地下综合管廊
“智慧大脑”随时监控管廊运行
近日,记者前往董家口港区,实地探访西海岸首条主体完工、具有运营资格的地下综合管廊贡北路段“真容”。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拾级而下,走进了管廊的内部,这里可谓别有洞天。廊内宽敞明亮、通风透气,各类管线纵横交错,在不同的舱室内有序排列,如同一处温馨的“地下公寓”。
“这是贡北路中段双舱管廊,左侧是水力舱,右侧是电力舱。 ”贡北路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经理王连文介绍说,整条贡北路地下管廊分为三段,东段是三舱管廊,多一个污水舱;西段是四舱管廊,比三舱再多一个燃气舱。记者在管廊里驻足观察,水力舱中,热力、给水等粗大的管道有序排列;电力舱中,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着10KV电缆、电力光纤等,还有五排空置支架,为日后加管备用。两个舱室里的管线虽一眼望不到底,但中间留出了充足的操作空间,工作人员可以轻松自如地在管廊内走动。
此外,记者还发现,管廊内配备了吊装口、通风口、人员出入口,以及消防、通风、供电、照明、监控和警报、排水等系统,安全指数特别高。 “考虑到电力舱、燃气舱的特殊性,管廊里不仅装有超细干粉灭火装置、智能化监测报警系统等,每隔200米还设有一个防火分区,一旦管廊内发生火灾或气体泄漏,灭火设备将会自动开启、防火门将会自动报警并关闭。 ”王连文说。
管线都搬到地下,如何在故障出现的第一时间实现预警以及解决问题?西海岸建立的首座地下综合管廊监控中心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同时,它还是贡北路段地下管廊的主入口,更是管廊的核心和枢纽。 “这里是集办公、监控、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主要负责贡北路管廊系统状态监控、运营、维护,以及董家口片区地下综合管廊的综合管理。 ”西海岸城建局工作人员表示。
走进监控中心,只见满满一墙显示屏,屏幕上不仅清楚地显示着管廊的内景,还显示着设备运行信息、环境信息、安全防范信息、预警报警信号、巡检信息等内容。“我们的管廊内外全部安装了高清摄像头、温度湿度监测器、有毒气体监测器等智能化设备,工作人员实行24小时可视化管理。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所有屏幕皆可随意切换管廊内监控的位置,一旦出现管道泄漏等特殊情况,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监控及时获知,在采取紧急措施的同时,立刻沟通管线的运营单位前来修理。
胶东国际机场南六路地下综合管廊
首条燃气专用管舱即将投运
董家口的地下综合管廊十分“聪明”,而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附近的管廊也同样凝结着智慧的结晶。近日,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来到胶东国际机场南六路的地下综合管廊探访,作为山东省建设的首个燃气专用管舱,青岛能源华润燃气正加快推进燃气入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最近气温骤降,胶东国际机场附近天寒地冻,记者到来之前,刚刚下过一场小雪,地面十分泥泞,直通地下管廊的出入口也泥泞不堪,地面上都是车辆压出的一道道车辙。出入口就是地下综合管廊的检查口,垂直于地面,深7米,墙面上设有十余级铁梯,铁梯仅能单脚站立,人要下到地面,先得过这第一道关。穿好工作服,戴上口罩、手套,蹬着内壁上的铁梯,记者缓慢爬行下到了地下管廊内部。
整个空间豁然开朗,燃气管舱高2.3米,宽2米,是集燃气管道、报警装置、照明、通风等为一体的燃气综合性舱室。舱室内钢花四溅,工作人员正在对舱内的燃气管线进行焊接。 “我们采用的是加强级无缝钢管,具有密封性强、耐腐蚀、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工程计划月底完成。 ”青岛能源华润燃气有限公司胶州泰能燃气分公司副总经理王传勇介绍,现在施工建设的南六路综合管廊燃气舱总长约2.8公里,起点为机场南十五路,末端为航站楼,主要为1号能源站、航站楼及周边地块供气,在胶东国际机场燃气管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管廊内部施工建设中,青岛能源华润燃气胶州分公司进行周密的科学部署,编制了管廊吊装作业、管廊通风方案、管廊用电等诸多专项方案等,保障管廊内燃气管道施工进展。期间,大到设备、材料吊装拖运,小到每一个垫片、固定螺栓等各个环节,工程管理人员都严格把控质量关,确保高质量工程。
“燃气管道入廊可解决直埋管道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许多不足,能够合理布局并节省地下空间资源,可实现全天候巡查、维护,便于及早发现管线异常,能有效避免挤压、腐蚀、第三方破坏等危害,延长使用寿命,改善管线安全问题。 ”王传勇告诉记者,胶东国际机场燃气工程总长22公里,为机场核心区域内4座能源站及机场内各用地区块供气。作为配套工程的一部分,地下综合管廊燃气管线长4.9公里,预计明年5月全部完工。届时,通过地下管廊源源不断输送天然气,胶东国际机场将打造国家天然气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给机场提供冷热电和生活热水四联供,满足机场及周边区域用能需求。
21个试点项目年底完工
我市早在2008年就在高新区开展了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工作,建成了54公里地下综合管廊,率先在全国成网成片地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2016年,青岛成为第二批国家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综合考虑项目建设时序、空间分布、建设规模等因素,在李沧区、蓝谷核心区、高新区、西海岸、胶东国际机场5个区域,规划建设21处管廊试点项目,共49公里。除了试点项目外,市北区、西海岸、高新区结合城市开发建设也在推进一批综合管廊项目。 “截至11月底,21个试点项目已建成廊体48.36公里,占试点项目总量的98.03%,年底全部完工。另外,我们正在加快推进管线入廊和管廊运维监管平台建设工作,为下一步实现统一管理创造条件。 ”市城乡建设委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处处长辛克刚说。
地下综合管廊系统不仅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减少管线施工引起的道路开挖,还极大方便了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对满足民生基本需求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地下综合管廊可进一步节约土地资源,拉动社会投资。据测算,我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的建设实施,可有效节约土地资源122.5公顷,直接带动社会资本投资22亿元。 ”辛克刚介绍,市政空间开发集团作为政府出资代表参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建设、运营工作,下一步将加快建设市级监管平台,通过物联网手段,加强全市综合管廊运维监管。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傅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