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开馆,有限额!预约戳→

来源: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更新时间:2018-12-12 08:50  

博物馆整体造型宛如和平鸽。 馆方供图

华工刘道学遗物。 于波 摄

市民参观博物馆展陈文物。 徐倩倩 摄

晚报讯 追忆百年历史,传递和平理念。 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00周年。昨日上午9时许,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在一战遗址公园广场举行开馆仪式。历时两年建设,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终于揭开面纱。据悉,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拥有馆藏1800余件,是诠释与记录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最丰富最全面的专题博物馆,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全面展现一战对中国命运影响的博物馆。

开馆仪式上,中国人民大学民国史研究所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在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挂牌,双方将以高端学术交流为纽带,不断提升高校科研能力和博物馆服务社会功能。

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位于市北区京山路26号,是青岛山一战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的整体造型宛如和平鸽,寓意和平,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博物馆共分为5层,其中地上3层,地下2层,设有展厅、4D影院、学术交流中心、地下车库、办公区域等。展览以“还我青岛”为主题,分为“德占青岛”“日德战争”“苦难归程”三个部分,运用大量珍贵文物、档案资料以及场景复原、多媒体等现代化布展方式,再现了自青岛建置至主权回归的艰难历程。

据悉,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开馆后,在试营业测压期间向市民推出低折扣体验票,成人30元,老人、学生等特殊群体15元,可参观一战遗址博物馆和青岛山炮台遗址。市民可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青岛山一战遗址公园”进行预约,点击“微票务”→“体验票”选择预约完成,每天参观限额为200人。(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于波)

看点1

走进博物馆翻看一战“历史书”

昨日,记者作为首批参观者进入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翻看这本厚重的一战“历史书”。进入馆内,一只翱翔在空中的和平鸽雕塑诉说着人们对和平的渴望,而眼前的大型主题浮雕——“还我青岛”,四个赫然刻在墙上的大字,有着极强的带入感,让参观者沉下心来走入那段尘封的历史……

19世纪末,世界风云变幻,国际关系跌宕起伏。博物馆的第一部分讲述的就是“德占青岛”。此时的中国,在清政府统治下,由于综合国力极端落后,思想意识封闭僵化,陷于被动挨打境地,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竞相侵略蚕食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清廷虽设防青岛,但没有改变胶澳地区沦为德国租借地的命运;德国侵占胶州湾,引发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新一轮狂潮,也为青岛沦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远东唯一战场埋下祸根。第二部分为“日德战争”,讲述20世纪初期,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与以德、奥、意为首的同盟国两大阵营矛盾冲突愈演愈烈,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爆发。日本乘一战爆发之机向德国宣战,出兵侵占胶州湾。这场在中国领土上爆发的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不义战争,不仅严重侵犯中国主权,损害中国人民的利益,还成为青岛城市历史进程的转折点。第三部分“苦难归程”展示内容为日本侵占青岛后,借列强无暇东顾之机,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妄图独霸中国,称雄远东。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人民发出 “还我青岛”的时代强音,奋起抗争,并借助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丛生的国际局势,艰难收回青岛主权。

看点2

声光电巧妙融合带你“穿越”

为了让遥远的故事“活”起来,让历史与参观者能够通过互动等方式产生共鸣,馆方在三部分展览中都巧妙地运用了声光电,配建有4D影院等,帮助参观者对一战、青岛与五四运动、青岛主权回归等重大历史事件加深认知,加强国防意识,增进珍惜和平的观念。

如今的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但是你可知道过去青岛村的模样?为帮助大家了解青岛村的原貌,馆方特意制作了青岛村场景复原短片《家园故国》,重现了18世纪末青岛村附近的景象。博物馆内特别放置了一节火车“车厢”,车窗被改造成了一整面屏幕。参观者进入车厢后,伴随着一声声火车汽笛声,“时光列车”正式开跑。屏幕上依次出现四方火车站、沧口火车站、坊子站等火车站原貌,最后抵达终点站济南火车站。据记载,德占青岛时期修建的胶济铁路,于1899年动工兴建,1904年全线建成通车。 《青岛-济南府铁路线草图》表明,胶济铁路连接山东内地两大煤炭产地和济南等商品集散地,既解决了胶澳租借地和远东德国舰船能源匮乏之忧,又抢占了山东内地市场,为胶澳租借地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对山东传统的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看点3

华工后人无偿捐赠珍贵遗物

珍贵的老物件可以说是每一座博物馆的灵魂,像是“活化石”一般载着历史继续留存。 “我们用了两年时间去寻找与一战相关的老物件,去过文化市场,也通过国外网站拍卖得来了一部分物件,还有一部分是热心市民捐赠的。”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卢钧重点介绍了馆藏的一位华工遗物,他的名字叫刘道学。“刘道学当时远渡重洋,在他乡牺牲后,英国寄来了奖章和他的个人资料。得知建馆,刘道学的后人便将这些珍贵遗物无偿捐赠出来。 ”卢钧介绍,一战期间,14万华工远离家乡,在残酷的战场上从事着艰苦繁重的工作,为欧洲和平和战后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用鲜血和生命为中国赢得战胜国地位。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用大量文物与图片展示了这一历史篇章。刘道学的遗物就展陈在第三部分“苦难归程”中,展陈牌上写着:“英国陆军部邮寄给中国劳工刘道学的奖章和实寄封”。墙上的浮雕写着一段话:“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兰西共命运的勇士,他们用自己的灵魂与肉体捍卫了法兰西的领土、理念和自由。 ”参观者读起来无不感动。馆方专门准备了电子鲜花台,参观者可为华工献上鲜花并写下哀思寄语。据悉,博物馆拥有自青岛建置至主权回归期间的各类武器、军服、报刊、书籍、纪念章、明信片等1800余件藏品,其中20%的珍贵文物资料源自国外。馆内陈列的大量历史照片中,10%的照片资料为首次公开亮相。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于波

责任编辑:孙丽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