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za)染技术有着悠久历史。起源于黄河流域。起源于何时尚无定论。现存最早的扎染制品,是出于新疆地区。据记载,早在东晋,扎结防染的绞缬绸已经有大批生产。现代扎染技术更是亚洲中日印等国家长期文化交流的结晶。
近日,青岛市实验小学2017级6班举办扎染体验课,一起感受这份传统文化的神奇。
扎染在唐代甚为流行、普遍,“青碧缬衣裙”成为唐代时尚的基本式样。盛唐时,扎染技术传入日本、印度等国,日本将我国的扎染工艺视作国宝,并且把她发展出新的特点。2006年,云南大理、四川自贡的扎染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波波老师的团队给大家展示传统的扎染作品,第一步:扎;第二步:染。
大家自己动手,扎染一块手帕,大家就用皮筋来做体验,可以发挥想象力,任意搓揉、折叠、捆扎。
最后,老师开始帮助大家用蓝色燃料染色。孩子很好奇,睁大眼睛看自己“宝贝”泡澡。“染”的步骤是这样的,三个水桶里依次是:清水、染料、清水。先把扎好的布条条在第一个清水里浸湿,然后放进染料桶浸染15分钟,然后拿出来挤掉水分,放进另一个清水里冲洗干净。然后解开捆扎的皮筋,展开手绢,造出的图案就呈现你的眼前。把手绢晾晾干,记得晚上回家时,用盐水洗一下,手绢的颜色就稳固了,不再褪色。
目前,扎染代表性的有中国自贡扎染、大理扎染、白族扎染、彝族扎染和日本扎染、印度扎染。中国扎染取材广泛,常以当地的山川风物作为创作素材,其图案或苍山彩云,或洱海浪花,或塔荫蝶影,或神话传说,或民族风情,或花鸟鱼虫,妙趣天成,千姿百态。在浸染过程中,由于花纹的边界受到蓝靛溶液的浸润,图案产生自然晕纹,青里带翠,凝重素雅,薄如烟雾,轻若蝉翅,似梦似幻,若隐若现,韵味别致。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拙趣。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